[关闭]
@vickyhhw 2025-04-23T09:20:09.000000Z 字数 2767 阅读 11

牛顿和三位一体

第二章 三位一体


《牛顿和三位一体》学习视频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在60岁的时候,担任皇家学会会长,被英女王封为爵士。去世的时候,与很多杰出的的英国人一样,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科学家。

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评选最伟大的英国人活动中,牛顿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之首。

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是,牛顿却又是一个坚决反对“三位一体”教义的基督徒。要知道,“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核心的教义。他的观点在当时,是被所有主流教会视为异端的。

那当年教会为什么没有找他的麻烦呢?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太大,而是因为他隐瞒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留下了150万字的手稿中,后人才知道他是一位反传统的基督徒,也就是所谓的异端。

那么到底什么是三位一体呢?牛顿为什么反对呢?

简单来说,三位一体就是只有一个上帝,而上帝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三位一体”的“位”不是位数,而是位格。“体”不是身体,而是本质。

三个位格代表神的三种存在形式,但本质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圣父、圣子、圣灵本质上都是上帝,并不是三个神,而是一个神,英文是Trinity。可是《圣经》里没有这个词,早期基督教一开始也沒有这个概念。

《圣经·新约》的27卷书都是主耶稣的门徒或者门徒的门徒撰写的,直到公元397年正典目录才确定下来。所以早期《新约》的各种教义都是神父、神学家和主教们讨论总结出來的。

三位一体的教义,也是经历了将近300年的发展,到公元318年演变成一场大争论。

当时亚历山大城有一位很有威望的长老,名叫阿里乌,代表一派。他们认为基督既然是上帝的儿子,就是受造物,不能说他既是受造物又是造物主、既是儿子又是父亲,这在逻辑上说不通。所以,圣子应该低于圣父。

当时,亚历山大城的主教代表的是另一派。他们认为圣子不是被造,圣父是怎样的神,圣子就是怎样的神。否则基督徒崇拜的就是一位受造物,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他们的冲突爆发后,亚历山大这个主教就革除了阿里乌的教职,但是阿里乌得到了当地很多信众和罗马东部很多主教的支持。信徒们用游行示威支持他,外地的主教们也纷纷写信赞成他。

事情越闹越大,一直闹到君士坦丁大帝那里去了。他虽然对神学一窍不通,但乐于干预教会,决定开个大会来解决争端。

公元325年,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大公会在尼西亚城召开。有300多位主教出席了会议,阿里乌没资格参加这个主教的大会,一个叫尤西比乌的主教,成为阿里乌派的领导者。他认为阿里乌的教义是符合逻辑的,完全正
确。

而亚历山大这个主教派则感觉到,阿里乌派威胁到亚历山大派的这个主教的地位,肯定不能妥协。经过激烈的争论,亚历山大主教派他们就赢了,他们是怎么赢的,大家心知肚明。于是第一次大公会议,最终形成了《尼西亚信经》。

《尼西亚信经》原文是这样表达的:“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

大多数主教都在这份信经上签了字,而那些拒绝签字的阿里乌派的主教们,就被会议宣布是异端,被革除了教籍。君士坦丁大帝还把这些被革职的主教给流放了。

不过这场斗争并没有画上句号。亚历山大主教去世后,他的秘书叫阿塔纳西,成为了新的亚历山大主教,也成为阿里乌派最强劲的对手。

过了几年,尤西比乌主教和他的弟子们成功说服了君士坦丁大帝。这个大帝又反过来支持阿里乌派,反而把阿塔纳西给流放了。公元338年,君士坦丁大帝临终之际,还请这位尤西比乌主教为他施行了洗礼,之后的王位继任者大多数也都支持了阿里乌派。

直到公元381年,也就是四十多年以后,狄奥多西大帝坚决拥护《尼西亚信经》,召开了基督教第二次大公会议。那些主教们认为基督徒只能崇拜与圣父无二无别的基督,而不是低一等的神,更不能崇拜一个凡人基督。因为只有一个既有充分神性,又充满了人性的基督之死,才能为人类赎罪。

这次会议不但重申了关于圣子神性的教义,还补充了圣灵同样具有神性。但是,三位一体这个概念的明确说法还没有产生。

在381年,《尼西亚信经》出台以后,公元382-388年之间,神父哲罗姆把《圣经·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了拉丁文。他在翻译的时候为了迎合《尼西亚信经》的观点,在《约翰一书》的第5章加入了两句经文:“在天上作见证的有三,父、道及圣灵,这三样都归于一。”

神父哲罗姆的译本,后来译成了英文,放在当时最权威的英王詹姆士版本中。但是,最早的希腊文抄本里没有这句话,这是被历史学家所证实的。

从那时起,三位一体这个概念才被明确的提出,占据了正统的地位。而这本拉丁文《圣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面,是西方教会使用的唯一《圣经》的版本,一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爆发以后,才逐渐翻译成欧洲的各国的文字。

阿里乌派虽然没有彻底地消失,但是被打为异端了。随着迅速强大的法兰克帝国崛起,阿里乌派慢慢地就随着时间消失了。

由此可以看到,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不仅是争论,而且是战斗出来的,跟政权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到了17世纪,大科学家牛顿,他是反对三位一体这个说法的。那么他为什么反对这个已经正统了一千多年的核心教义呢?

牛顿从小就決定要把自己献给唯一的父亲⸺上帝,因为他好像没见过生父,后父也跟他感情不深。他舅舅是位牧师,后来他进了舅舅读书的学校,剑桥三一学院, 当时是英国最好的学院。

牛顿对三位一体的质疑,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后来,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圣经》和各种神学著作,更加坚定地反对三位一体,认为这个教义是不合逻辑的、是莫名其妙的。牛顿觉得自己担负了特殊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揭示基督教衰落的真相,所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仔细研读《启示录》。

牛顿认为神不可能亲自死在十字架上,他相信基督是上帝的道。他在圣女的腹中道成肉身,成为圣子。他甘愿为人类救赎,牺牲在十字架上。他所拥有的神的力量,也是上帝赐予他的,但归根结底,他是被造的。

主耶稣自己也多次承认,是低上帝一等的存在。

其实,基督教这两千年来一直都被魔鬼撒旦所渗透,基督教会后来日益衰落。因此遭到上帝的惩罚,才屡次遭到了蛮族的入侵和屠杀。《启示录》的预言,就是此教会的历史,有些已经应验了,有些还没有。

如果人类能够遵守摩西的诫命,能够遵照主基督的原话去做,就不会被魔鬼撒旦所渗透,也不会遭到蛮族的入侵和屠杀,人类也不可能走向世界的末日,早就是人间天堂了。

当然主基督也会知道,教会必然会受到魔鬼撒旦的渗透,歪曲他的部分教义,使得许多信徒暂时去不了天国。所以,主基督承诺,他必再来,他要完成第一次来的时候,没有完成的工作。

(注:智慧之光教会对三位一体的解释和传统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解释倒是和牛顿的观点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欢迎大家去看一看,讨论讨论。看看哪个讲得更合理,更像是正统。)


《智慧之光》目录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