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vickyhhw 2023-07-03T22:06:54.000000Z 字数 3846 阅读 73

爻辞

第三篇《周易》新说丨第三辑 谦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爻阴柔谦逊,低处下卦艮山之下(最下面一个爻),有谦谦君子之象,如果保持这样的心态,以此涉难行险,用涉大川,可获吉祥。

谦谦,谦之又谦。山在地中为谦,初六又在山之下,故谓谦之又谦。保持这样的心态,就能够做大事。做一个君子, 刚开始出道的时候要谦之又谦。

《象传》曰:谓初六谦而又谦,有君子之德者,乃因其能谦卑自制,以养其德。

自牧:自制、自我约束,自养其德叫自牧。自牧是说君子有厚实的道德基础。所以说修行,只讲到现象、表现,儒家文化里面就是这样,有些时候只讲结果,只讲表现出来的状态,没有讲怎样去修这个谦德。没有讲,那就很难做到,所以儒家文化容易学着学着就会变得很虚伪。他知道谦很好,学表面上的谦虚,其实内在还是很自私、很自傲,自尊心很强,不谦卑。内心是很自傲的,这样的谦很假,时间久了人家就识破你了。刚跟你认识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眼光不利的人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久了还是能看出来,你这个人是假谦虚,遇到事情的时 候就不谦虚了。 说话、聊天的时候很谦虚,一做事就不谦卑、不平等了,这就说明修行还是浅薄。

初爻主要是讲作为君子怎么自我修养。 “养其德”,就是要修养、修行。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指表达自己思想、知见,说话的语气态度叫鸣。表现于外的,让人看得很清楚,很谦卑,这样就是贞吉。

六二柔顺中正,谦德广闻,任何时候都保持这种谦卑的做事风格,慢慢大家都知道了,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

程颐曰:谦德积于中(心中真正平等谦和、好学之人),发于外(自然流露出来的声音、态度、语气、思想,还有语言的表达方式都能看出你的谦德)。

胡瑗曰:中心得者,言君子所作所为皆得诸于心,然后发之于外,则无不中于道也。故此谦谦皆由中心得之(发自内心),以至于声闻流传于人,而获自正之吉也。

真正的谦德,时间久了大家还是会知道,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人感受到你骄慢。有谦德的人,人家愿意跟他沟通、共事。

黄寿祺曰:谦虚之美德,因真诚积于心中所致(内心真诚,发自内心),越享有名声,越须保持中正之内质,故爻辞强调贞则能吉。

名声越大,他并没有骄傲,而越是保持中正的内在的谦德,事实上也就是他有无我、平等的精神才能保持。否则开始会谦,因为开始他觉得自己很差,时间久了,自己有点德行、能力、智慧,就开始骄傲起来,就容易变,不谦虚了。很多人慢 慢就变了,变了就不是真正的谦虚,原来也不是真谦虚,原来是装出来的。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九三阳刚得正,尊为卦主,以一阳而应五阴,承上接下,犹如勤奋不懈、守谦不骄之君子,朝乾夕惕,持恒以终,故获吉祥。

“劳谦”,谓勤劳,勤奋,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终日乾乾,这个乾是自强不息的意思,很勤奋。夕惕就是晚上能够保持反省,对自己很严厉地警惕。九三爻是阳爻,在下卦的顶上,所以是一阳而应五阴。

刘沅曰:九三一阳而给五阴之求,故劳。刚正之德,宜在上位,而止于下,劳而能谦者也,惟君子克当之。君子任劳履谦(任劳任怨,保持谦和),久而不变,所以有终。

特别强调善终,只有谦才能保持善终,守谦不骄的君子,慢慢地,广大的群众都会服从他,这样的德能服众。

马振彪曰:九三虽劳能谦,功在天下,不矜不伐(不骄傲,也不掠夺,不伐:不侵扰别人),尽力于民事,先之劳之而无倦(不倦怠),能有其终,所以万民悦服于他(喜欢他、臣服他)。


六四,无不利,挥谦。
象曰:无不利,挥谦,不违则也。

六四柔顺得正,上承六五之君,则柔顺奉上;下接九三劳谦之臣,则谦以待下,以其处无所不利之时,故能发挥其谦德,使上下皆得其宜也。六四是一个特殊的位置。

刘沅曰:上有谦德之君(六五是君,所以说上有谦德之君),下有谦德之臣(九三是谦德之臣),处圣主贤臣间,无处不利,其挥谦也。

在这个状态,上面君是谦,下面贤臣也是谦,你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可以勇往直前,叫挥谦。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能力、才能,奋勇直前,保持这种状态。上下都谦,跟这样的人在一块,自然可以充分地发挥你的能力。

李士鈴曰:上则以四从五,有让功于君之美;下则以阴从阳,有让位于贤之心,以尊贤大臣,大臣以下莫不让也。

上面有功劳让给君王,下又把位置让给贤臣,有这样心态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马其昶曰:三、四爻处天地之际也,九三天道下济,六四则所谓地道上行者,天地交,故无不利,此其时也(在这个位置上)。居近君之地,能摄(hui)通上下之谦,而不使有所间隔,此其德也(他能让君臣之间保持和谐,互相之间没有隔阂),非六四之揭谦,九三安能成劳于外乎?如果没有六四爻挥谦的充分发挥,九三就难于有劳而能谦,因为九三是劳谦。
《象传》曰:六四当无所不利之时。

六四无所不利的意思是时机很好,处在非常好的时机,而能发挥其谦德,使上下皆得其宜者,乃谓其能固守处谦之常道而不变。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富不是富裕的意思,本意是完满的意思,不富指不完满,不自满。不自满的人,有两重意思,内心不自满,就是有平等心、不骄傲的人;还有包括财物上,如果有财物,也愿意去分给大家,就是“不富”。所谓不富就是不光自己富,有钱、有物愿 意分给大家用;有知识、有能力也愿意教给大家,也愿意向比自己更高的人学习,这叫“不富。”

“以其邻”,不自满的人,远和近的人都来归顺他,变成他的邻居或者邻国,邻国的人也过来跟他交朋友了。像我们跟邻国交往也是这样,帮助他们,以知识、财物各方面去利益他们。那么他们愿意来跟我们交朋友,两国交往,这样国民就会来拥护支持你,邻国的人也会来拥护你。

就像中国古代的时候,周围那些小国都来进贡、称臣,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不侵略他们,反而还帮助他们,中国古代那些帝王就是这样做的。不侵略,没有侵略一说,中国对外基本上都是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所以他们来归顺。

“利用侵伐,无不利”。说到要侵伐了,侵伐就是征伐。

刘沅曰:征者,正也。征伐之事,惟谦德之君宜之,以见六五之谦,非姑容也,乃盛德也。

征伐的征跟侵略不一样,征服是正义之师。他征服什么样的人呢?征服骄横者、罪恶者,还有愚味者,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侵略的人就是掠夺、侵夺弱小者,侵夺的对象是弱小者,不是罪恶者,这个地方有不同。

征伐之事一般人没有资格去做,“惟谦德之君宜之”,只有这样的君主才可以去征伐。历史上的周公征伐商纣王,还有周公东征,都是“谦德之君宜之”。这样的君王不姑息罪恶,对自私骄横、罪恶的人不姑息,用他的圣德有所征伐。必须保持这 种谦德,大多数人就会来归顺,也就是说得到大多数人的服从、臣服,有这样德行的人,就可以罚罪了——惩罚罪恶。

所谓吊民罚罪,就是慰问、安抚平民,惩罚骄横罪恶者——掠夺别人、侵犯别人的人,世间的就是流氓地痞——抢别人、偷别人,无缘无故伤害别人的人,比如土匪、海盗等,还有一些国家也是侵略者,跟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有些小国或者民族也是这样,君王无德,通过抢夺别人的方式来生活。对待这样的君王,我们就不能姑息,而是要惩罚他们。团结大多数的老百姓,来惩罚这种坏人。

用武力征伐,只有具备谦德的君王才能够做,否则的话就是霸王。侵略别人,用侵略掠夺的办法、不公平的方式来跟别人做生意,强买强卖、强行霸道,用带有侵略性的方式来做事的人,都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他们是保护大多数人。所以对这 种骄横罪恶的人,不可一味姑息,还要征伐、制服他们,只有谦德的君王可以征伐。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这个也是说到要动用军队征伐其他的国家,这个叫鸣谦,谦德表现于外,流于言表。

"志未得",君王希望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平等公正的生活,大家都平等互利、互相帮助、公正公平地生活,这是他的志——心愿。“志未得”,就是天下还有不讲公平的人、不想公平的人、巧取豪夺的人,这个时候君王就要征伐邑国(这些小的国家)——因为他们掠夺、侵略,或者造反,他们没有谦德。

鸣谦就是他的谦德声名远闻,天下的人都看到了他的谦德,臣服于他的谦德,这个时候就利于讨伐逆贼,征伐这些罪恶的所谓的小国——其实就是一帮土匪、山大王,但他们是以流氓土匪为首的一帮人,所以要征伐他们。

所谓鸣谦就是征伐他们、声讨他们的罪恶,但不急遽加兵,不是立刻用兵。声讨他们的罪恶,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也是一种谦德。一方面希望对方能改正,另一方面也让天下人都看清楚他们的面目。所以要征伐的君主,都是要师出有名,是正义之战。

李纲曰:谦之极(达到极点了),非用行师不足以济功(到了最后不动用军队,不足以完成他的心愿);师之成,非惩戒小人不足以保治。动用军队,如果不惩戒这些小人,不惩治罪恶,警戒将来,不足以让这个世界长治久安。要想让世界和平, 一 定要消灭掠夺、侵略别人的这些恶人。他们是总想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要声讨他们。先是声讨,赢得大多数人的心,最后才是发动武力。实在不行,感化不了,就要用武。

谦德广闻,感化众人。但是有感化不了的,就要讨伐了。我们也知道,圣贤也是这样,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姑息,老好人一样的,不管多么坏我们都不去惩罚,都明哲保身。有些人就是这样,不管这个人多坏,都不去惩罚他,不尽职。 即使行动上没这个能力,也得去声援惩罚他的人,要有正义之心, 要团结那些正义的人,大家团结起来对付坏人。要是不这样,明哲保身,到时候都会被这些坏人加害,最后都倒霉,大家都会变成坏人的奴隶,天下就不太平了。

谦卦大概的意思就讲这么多。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