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yhhw
2025-04-21T04:54:04.000000Z
字数 1692
阅读 15
第一章
复活与重生
(《约翰一书》3:4)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行。
这种罪行是指人用言行直接对抗神的诫命。
在《旧约》中记载的以色列伟大先知摩西从神那里领受的十条诫命:
第一,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
第二,不可崇拜偶像;
第三,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
第四,当纪念安息日;
(一个星期有一天不工作,要聚在一块忏悔,赞美神,忏悔自己的罪行⸺安息日,这个是非常重要。)
第五,当孝敬父母;
第六,不可杀人;
第七,不可邪淫;
第八,不可偷盗;
第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奴仆、婢女、牲畜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记》20:1-17)
第一条是“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这条是最重要的。真正信了神以后,后面的九条也就很容易了。对神的信心越坚定,神嘱托你的话你就会奉行得越好,信心确实能够对你后面的九条诫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神要求世人的道德标准主要是十条诫命。如果人类只是遵守十条诫命,在违反了十条诫命的时候做忏悔,忏悔的是罪行。罪行是有可能在忏悔之后今生不再重犯的,但是这只是克制、压服了自己的恶念和私欲,恶念和私欲并没有从内心清除,那么人的罪性还在,并没有忏除掉。
所以《旧约》中只讲到遵守诫命、忏除罪行可以得到神的应许,这些应许都是现世的善报,并没有提到人死后的去处。
《新约·雅各书》上也指出: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新约·雅各书》4:17)
在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做的而不去做,就是在消极地犯罪,亏欠的就是罪。别人对你有恩,而你心里没有念恩,不想着报恩,这就是罪。
耶稣对他所选召的十二个门徒训示道:
那杀身体的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则要怕他。(《马太福音》10:28)
所以《新约》中耶稣指明的诫命比《旧约》的摩西十诫要求高很多,更难做到。耶稣要求信徒们不仅要忏除罪行,更重要的是要忏除罪性,趋近神的道德标准,这样才有进入天国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能够尽心、尽性、尽意爱神,那么他肯定会依教奉行,谨遵摩西从神那里领受的十条诫命和耶稣教导的诫命。当年主基督的门徒拼死去传教,他们也像主基督一样,用生命去唤醒人们的善念和对神的信心。
(《路加福音》18:9-14)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人讲了一个故事来作比喻,说:
“有两个人上教堂殿里面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律师),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那个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是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我告诉你们:这个税吏回家去比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法利赛人的外在道德水准可能比这个税吏要高,但在神的眼里反而不看为义,因为此人同样达不到神的要求,且毫无自知之明。在主耶稣看来,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可怜、更可怕。意思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会去改善自己;一个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永远不会改变,不认为自己有罪,就不会去忏悔。
那些对神有坚定信心而真正行善的人,他们会尽量地用生命去传播主基督的福音,希望世人能够学习智慧,让世人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即使世人不愿意听从福音,但他们还是一样地无私、默默地去引导世人。他们是真正地做到了无私了,不管世人是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是不变初心,他们一直在努力地把人性里面的罪性用智慧来扫除干净。
但是,被魔鬼撒旦诱惑而堕落的传教者,喜欢评判他人,喜好招揽信徒,利用信徒缺乏智慧的信心,利用信徒的有求之心,花言巧语地留住信徒。他们会在讲道的时候告诉信徒:“你们要行善,要做好人。你们要奉献。”事实上,是想要信徒为他们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私欲。
弟兄姊妹们,我们要在信神、爱神的过程中,忏悔、清除内心的罪性,尽量去践行爱人如己,修复和神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超越人的道德标准,而趋近神的道德标准,这样才有进入天国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把罪性忏除干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