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vickyhhw 2022-05-24T22:33:33.000000Z 字数 5835 阅读 476

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篇


我还是想把我们小学发展得更好一点,大家可能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是会有一些差距,那我们最主要的理念——我们说还是理念的问题——我们做教育要从心上做。

从教育上讲,孔子也讲“道”,失道了才讲德,缺德了才讲仁,没仁了再讲义,没有义了再讲礼,没礼了就讲法,法治,法都治不下去了就靠武力了,就天下大乱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最后不行就打就罚了。法律就是惩罚,“罚你一餐不吃饭”,如果不吃饭罚得还不够严厉的话就是打了,就是武力了,这个“武”是最差的了。

我们教育的重点是在“仁”和“义”上,小孩子嘛,讲“道”和“德”境界太高了。我们说德育教育,这个德还是在仁和义上体现,要给孩子们灌输仁义的理念,最起码要讲义气,人要有义,有良心嘛。

其次,当然礼也得教,过去的人讲礼貌嘛,但是礼和法是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仁义,礼法就是一个形式,就是个表面工作。就像中国人见面,表面上合掌、握手、微笑,你好我好,其实心里面对互相都没有仁义,那就变成形式教育了,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我们重点是仁义的教育,没有仁的话有义也行啊,黑社会还讲个义哪。如果义都没有了,只剩下礼节的话,人就会变得很虚伪,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就很虚假。表面工作很好,但是内心很自私、很自我,没有爱心,这样的孩子不是我们想教出来的孩子。

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也很希望孩子有礼貌,比如《弟子规》,这个《弟子规》是在仁义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它是有基础的,得有仁和义的教育,有了仁和义的教育再来实现这些很容易,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前面的教育到位了,他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礼貌,对老师好,回去感恩父母,对社会有责任感,爱帮助别人,去奉献,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的,不是一种表面的,“老师说要……”,在付出的时候是随大流,或者勉勉强强地去做一些善事,这在长大了以后都没有用。我们的理念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在实现这个理念的时候,形式上比比别的学校可能会差一点。别的学校可能非常注重外在的礼貌教育,背得多、考试成绩好、很有礼貌,这个不是我们要的。这个能有更好,但是我们首先要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之上,孩子们要有真正的爱心,这才是教育出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干什么都是好人。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发自内心地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去尊敬别人,这些礼貌都是自然而然发出来的,这是我们的理念。

表面看上去可能我们做得不如别的学校形式上做得那么整齐、有礼貌、书读得多好,但事实上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这个东西是无形的。

我相信这个想法你们肯定是认同的,大家首先在这个基础上认同了以后,做事情难免会有侧重点,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在仁义方面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在礼仪或者形式方面可能会稍微差一点,但是我们尽量也把它做好。那不是更好更完美了嘛。

所以我想,为了更完美一点,我们的学校要有一个更高的......不像原来只有一个班主任,那样太简单。学校里面要有校长、班主任、辅导员,三个人合起来做,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好办大,把理念贯彻好,各负其责。校长的工作是监督你们来实现这个理念,班主任主要是管教学,辅导员主要是注重生活。

生活不是就干干活那么简单,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善念。比如说xxx的游戏,把所有的孩子聚在一块,把游戏的规则告诉他们,让他们好好地做一次这个游戏。小孩子对游戏是非常喜欢做的,做完了他就受教育了,他就知道,只有利益别人自己才能受益。他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游戏。生活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你们带着所有的孩子做一次这个游戏,很严肃很认真地做完这个游戏,这样孩子们就会受到一次非常好的教育。我们要在生活中搞一些游戏,讲一些故事。下课了,孩子们围在一块,辅导员今天给你们讲一个什么故事。就像xxx路上跟我汇报,早上刚起床的时候他给五六岁的孩子讲一个佛陀行菩萨道的故事,他不说是佛陀,他只说是一个神仙,孩子们很专注地听,刚起床的时候他就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孩子们就特别地感动,都感动得哭,所以说要在生活中教育他们。起床了,“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辅导员就讲故事,讲完故事就开始吃早饭。

或者是下了课,不能让他们“干活,打扫......”,那个没用的,要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去看孩子是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帮助别的同学,是不是有爱心。教出来的没有用,要自发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这样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不用老师家长教,他都会自动地去奉献爱心,那我相信家长们都会被感动,那个不是教出来的,不是课堂上老师教给他这样做那样做,下了课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回家就更不知道怎么做了,这就是失败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圣贤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按道理以后要做圣贤的,从小就要有爱心,懂因果。不要一直在讲“因果”,而是讲故事,故事里包含了因果的道理,孩子们听完又感动又学到了因果的理念。每天都要讲因果故事,但是不能把“因果”两个字带出来,开故事会一样的每天都要讲一个故事。

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得到有爱心,用你们的爱心和行动去感化孩子,还有,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其实是很喜欢听《释迦牟尼佛正传》那样的故事的,带有一点点神话色彩,但是又跟现实不脱节的,孩子们是最爱听,然后教育他们。多用因果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甚深的因果观念,生活当中他自然会去奉献。这样子其实因果观念是贯穿在里面的,不需天天讲“你们要相信因果呀”,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那是教条主义。我们把因果放在故事里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因果的教育、仁义的教育,让他们变得善良,知道善有善报,每天都要灌输这些。别的家长看到这个孩子,肯定都会想把孩子送来,你们把孩子教成这个样子就成功了。家长们看到这个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会很自觉很主动的,不需要老师提醒的,知道在生活当中怎么样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很有责任心。其实孩子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五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做得到,更不要说这么大的了。小孩子是最好教的,因为小孩子听话。不像你们,你看你们,师父讲一年两年都转不过来,孩子们可能一个故事就记住了,就会用到生活中去。孩子们是很单纯、很好教的。我们大人不好教,观念太多,习气太重。

在生活当中孩子也要有人带着,不能是干一点活那么简单,或者放野马一样的。在生活当中让他们变得有情趣,比如**游戏,你们就可以在课余的时候做。“今天给你们搞个游戏活动”,孩子们很开心,不知道这是要做教育,你们跟他们讲今天不是做教育,搞个游戏,游戏结束也不要总结,不要让孩子们感觉是在上课,而是在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孩子们就受益了。下了课肯定是做游戏,如果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还要上课,那孩子们就不会那么高兴了。因为课本来就挺多的,你要是讲游戏他们就开心了。我们要多一点这样游戏的活动。讲故事没必要讲大道理,就是把故事讲完了就拉倒了,他自己就会去悟,在生活当中给他们讲。

上课主要就是背书,圣贤的书要多背一背,字要认识;下课要多一点那样的活动,大家围在一块讲故事,把课堂的气氛换掉,要有故事会的感觉,不是在上课,让孩子们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听你讲故事。游戏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都可以借过来用,不一定要天天弄,一个星期有两次,趁着孩子们状态最好的时候给他们安排活动,“今天让大家开心一下”,这个游戏既开心,又让大家受到很好的教育,寓教于乐嘛。孩子们又是在生活又是在受教育,这是最好的一种教育,上课和生活没有脱节,他们就会自然地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当中去。**

我们的游戏就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孩子亲自去体验,而不光是说教,当然这个说教也是有用的,如果没有这个说教,光是去做个游戏,体验也不深。所以讲课也是要有的,上课结合生活。所以说,至少要有三个老师来负责,都有责任心,至少对自己的一摊要有责任心。

这个录音你们要整理出来,所有的老师,包括新来的老师,都要学一学听一听。以前我讲的也都要听,每次我来讲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上次我讲的是叫大家要团结,目标一致,团结至上。这个很重要。

平常老师在一起也要开一开会,坐一坐,把师父的理念落实,谈一谈哪个地方还不够团结的,有什么不融洽的地方,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地交换一下彼此的意见,看看学校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要开会,不能不开会,至少半个月就要开一次会,所有的老师都要在一起开会,不开会怎么行?像我们出家人半个月就要开一次会,检讨一下自己,忏悔哪里做得不够的,哪个地方需要完善的。校长组织一下,校长是要监督完善师父的理念的——哪个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哪个地方再补充一下就会更完善了。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嘛。我们从80分做到85分、90分,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那做不到。我们能做到8、90分就算是很完美了。也许我们现在只做到了6、70分,刚及格,你说不行也行,行嘛好像还缺点什么,还需要再提高提高。

孩子们还是要让他天真一点,从心灵上去教育他们,不要给他们太多形式上的礼节,他们也理解不了,为什么要这样?他理解不了强迫的约束,他们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引导。如果我们心灵上引导得好,那孩子们一点就明白,哦,老师为什么叫我们背《弟子规》,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他都要讲个理由。

以后给他们讲《弟子规》,也要把道理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子的,为什么这样做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处,孩子们不傻的。但是大道理讲多了也不行,讲一点,给孩子更多的是讲故事,在生活当中去引导。

当然我们学校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老师道德水平绝对是比其他学校强的,其他一般学校的老师还是比较注重形式的,他要赚钱嘛,他还是比较看重钱的。我们的老师都不是为了钱来的,名利都是很淡泊,我们都是真心地想奉献的,这一点是我们绝对的优势,其他学校是比不上的。虽然其他学校好像硬件好一点,书背得多一点,但是他教出来的孩子不一定是真正善良的孩子。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大人物、圣贤出来的,因为圣贤小时候是不受约束的,真正的圣贤小时候都是调皮捣蛋不受约束的,但是心里面懂得道义。当然普通的孩子还是要受到礼仪上的教育,这个还是需要的,这是仁和义的一种外在体现。礼节,人和人之间讲个礼貌,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如果学生真的认为这个老师很伟大,他都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如果哪个老师教得很好,又很爱孩子,那孩子们对他就特别地尊重,甚至终身都会去看他记着他。有的老师虽然教得很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但是不喜欢他,从心里面不尊重他。表面上尊重你但是心里面不尊重你,因为你自己做得不好。所以你对孩子们好他们是知道的,他发自内心地爱你尊重你,尊重还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他对老师有敬爱,然后自然就会尊重你。这种尊重是真正的尊重。就像我们孝顺父母一样的,你要是真正地孝顺父母,不需要人家讲,你发自内心地对父母好,别人甚至都看不到,只有你父母和你自己心里明白,可能你的兄弟和亲戚朋友都不一定明白。那种孝,对父母的好是无形的东西,别人感受不到的。像我已经出家了,我也常年不在父母身边,但是我的父母,他们是明白的。三个孩子,我弟弟还在他们身边,几十年都跟着他们一起生活,但是我父母还是知道我最孝顺,他们知道的,这个都不用说,他们心里特别明白。我不一定在他们身边,他们也是知道我是最关心最孝顺他们的,你的心到位了,他们是能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孩子也是一样的,你对孩子有真心的慈悲心和慈爱心,孩子们就会真正的尊重你,敬重你,这样的敬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要是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弟子规》就真正的落实了,这样的《弟子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你们有什么要讲的吗?

某居士:师父您刚才讲得非常好,我跟您想得一样。没有上课下课,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最好不提“上课”这个词。

师父:对,没上课下课。

某居士:现在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比如说,有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这个作家小时候任何的学校都不收她。然后她到了那个校长办的学校去,这个学校每年都会办一次运动会,学校有个残疾孩子,他们的运动会跟任何学校的都不一样,它设计的项目就是让这个残疾孩子获胜。这个作者成年以后终于明白校长的苦心,当时这位校长给这个残疾孩子建立了极大的自信,成就了这个孩子,当然其他的孩子也受到了教育。他们一辈子都很怀念这个校长。

师父:对呀,你看,这种教育多好,一辈子都怀念这个校长,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深远。我们要做这样的老师,能让孩子们永远记住你对他的教育,铭记在心。

我们作为出家人也是一样,师父给你们的你们一辈子都修不完,慢慢修,通过修行触动你的心灵,然后慢慢地去奉献。我相信你们这一点都可以做得到,别的学校的老师是做不到的,他们没有那么大的精神,悟不到这一点,他们可能更注重的是工资高不高,硬件好不好,学校条件是不是不错啊,名声大不大啊,一般多多少少都会去在意这些东西。我们没有的。

说实话我们现在还是有欠缺。一个人搞不过来,得有个领导班子,三个人以上才能组成一个领导班子,大家商量着来,半个月开一次会,必须要开会,没什么事都要开一个会,简单说一下哪个地方还需要完善。

校长觉得什么好就可以提供给老师们去做,比方说游戏啊,或者故事啊,你看到了或者碰到了觉得好的东西都可以提供给他们去做。

上课下课不要分得那么太清。孩子们上课也不要被管傻了,人一紧张就傻了,没放松就听不到好的东西,好东西进不去的。人要在轻松和专注的状态下才能学到东西,你把他管得傻傻的,像犯人一样,他学到的东西就会非常表面,学不到真东西。一定要让孩子们很轻松。师父讲课就是这样,不会太严肃,有时候还开开玩笑,让你们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佛法,这样才容易记住。就是哪怕打瞌睡也有醒的时候,说不定听到一些就受益了。

你要是管得孩子们很紧张,他们就容易叛逆,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首先就学会说谎。要根据孩子的根机因材施教,你要求太严了,他完全做不到,他做不到就会开始说谎。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老师要求的做不到就开始打妄语,我们中国的孩子都喜欢打妄语,因为老师和家长的要求都很高,孩子一般都做不到,他就学会打妄语了,说假话,慢慢地就习惯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样教出来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是没有益处的。

所以孩子们我们应该教育他要真实,尽量保护他天真的那一面,而不能教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孩子们聪明得很,狡猾得很,他们才不傻呢,不要小看他们,他们不傻。虽然有些大人的事情他们不懂,但是他们一点都不傻。


Mini读书@2022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