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vickyhhw 2023-07-03T18:54:36.000000Z 字数 1387 阅读 86

做好表率,只要求自己

论语第五辑丨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纲五常”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服 从的。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该尽的责任和本分,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尊重别人,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是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向夫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夫子回答说:“君子要有个做君子的样子,臣子要有个做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个做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个做儿子的样子。各司其职、各尽本分,不可僭越、不可乱位。”

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该尽的责任和本分,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尊重别人,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其实每个凡夫对其他的生命都或强或弱地有控制欲,比如领导对下属、父母对儿女、儿女对宠物、强者对弱者,等等,这都是不尊重别人、不尊重生命。特别是父母对儿女,大多都 是一种控制欲,不懂得尊重孩子。这样的话,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尊重他的。

我们都听过"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儒家文化后来变异了,就演绎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实夫子不是这个意思,他们错误地理解了这个“三纲”。

“纲”的本义是提网的总绳,我们都见过撒网的时候会有一个总绳,那个叫“纲”,引申为事物的关键部位,那么在做人方面则引申为表率。纲不是网,“网”代表约束和规范,“纲”就是约束和规范的表率,比如“提纲”,我们都听过。

其实,三纲是人类对于社会关系的一种普遍认识。也就是说,基于人性,臣喜欢效法君主的思想和行为,儿子喜欢效法父亲的思想和行为,妻子也喜欢效法丈夫的行为。于是就总结 出了“君为臣之表率”,就是正常情况下,作为君王要知道,你的臣民们是会效仿你的,你要做好表率。父亲也是一样,作为父亲要知道,儿子会效仿你的,你要做好儿子的表率。夫也是一样,丈夫也要做好妻子的表率。这才是“三纲”真正的意思,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的。

“三纲”的意思,是要求作为君王、作为父亲、作为丈夫,要做好表率,是强调个人,不是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后来的人理解错了,就觉得这个是封建礼教,不好。

《孔子家语》里说:“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这个表率正的话,何物不正呢?由此可知,儒家要求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并没有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这种要求是后来的儒生们迎合君王、父亲、丈夫的控制欲的恶搞。

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也一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三纲五常”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服从的。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像自己的五脏六肺,就看得很重;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强盗仇敌。

孟子在这句话中,也要求君主做好表率,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够得到大臣和天下老百姓的拥戴。

特别是做领导的、做长辈的,要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儒家文化表达的思想。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