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gaoxiaoyunwei2017 2019-11-18T18:58:42.000000Z 字数 5561 阅读 463

立体化监控中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白凡


分享:赵明
编辑:白凡

今天带来的主题是立体化监控中的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给大家介绍一些监控的场景怎么应用人工智能的算法。

image.png-36.1kB

1. 自我介绍

我14年是加入京东,一直是负责京东APP这一块的运维开发和质量相关的保障,之前的话是在腾讯,也是负责电商系统的监控以及监控系统的开发。

从前中台的划分,我是在前台,更偏向于应用这一块的范畴和开发。我们智能渐渐从运维开发的角色更多的做一些质量相关,和质量监控相关的东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监控事情,我分享的案例特别是有一个关于业务反馈的案例,大家觉得是挺奇怪,为什么是这个场景要落地?我后面会详细的做一些介绍。

image.png-59kB

2. 痛点和现状

我今天是来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就是吐槽,因为部门里面很多人都在说AIops,要做一些人工智能,像我这种相对来说在比较大的公司落地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对场景的把握,什么场景可以做,什么场景不能做,怎么做,怎么去利用一些资源落地的时候,都有很多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大家想象当中那么的理所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在落地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通过很长期的过程,每一个项目都是要持续一年以上,都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漫长的过程来真正的落地。所以我觉得这一块的投入产出比都是要考虑在内,不是说现在火就去干,不是这样,我们一定要真正的衡量这个东西值得不值得,对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想清楚之前没有必要去做,一会我会介绍一个案例,就是我们采购的案例,是做的不好的案例,确实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我说一下痛点和现状,几个点像需求,资源、规划这几个点大家知道。需求方面,我们没有什么需求,我们做的挺好,我们搞AI干吗呢?这个成本也是很大。资源很贵,人和贵,机器很贵,显卡也是很贵,可能我们研发人员不会看中这个,我的习惯就是拿到一些机器会看到这个机器的配置,搜一下这个机器多少钱,这个是我自己的个人习惯。

还有就是规划,为什么说规划?我后面会说到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基础设施。什么是基础设施?设备是一个基础设施,还有一个是平台的基础设施,我们京东也有。但是我觉得老实说,离真正可以很好应用有一些差距。这一块基础设施的东西必须要在落地的时候要考虑的,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都必须要考虑,不是说我要做就做了,因为周边的因素有很多。

image.png-60.9kB

我先说一下需求,告警,准确率,覆盖率,及时性需要亟待提高,这些东西大家会想到,还有一些分析,就是怎么从线下找到一个故障的根源,说说很简单。我后面会介绍一个案例,大家可以想一下这种根因分析怎么做。
我们在后端,就是传统的PC端,中低层和后端可以做的事情在几年前做的差不多了,比如说一些曲线的闭塞,这个不是很新鲜的东西,怎么让这一块东西应用到真实的场景中?我们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来积累。
另外一个就是要用户画像,我提前透露一下,用户画像是我们做的很多的项目,这个不好做,有可能和我们自己京东的业务形态有关系,可能和我们现在一些数据没有准备好有关系。我们和算法团队沟通的时候,他们说你们要一个数据科学家。数据科学家做什么事情?就是规整数据,把所有的数据序列化,这个事情没有做完的话做用户画像是可以先放放。

image.png-57.4kB

第二个说的是前面介绍的一些资源,机器资源,人力资源。机器资源方面,大家看到一个英伟达的显卡是5万一张,很贵,现在新出一个V100,8万1块。人工智能从去年到现在,热度是和这个曲线差不多,17、18年很火,大家都做,股价也是涨的很快,中间有一些拉炮的事情,也会用很多的显卡资源。到现在19年,这个事情不一定那么火了。

还有一个就是人工智能这一块明显感觉到有一点下来,大家被风吹过一遍要想这个东西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怎么做。

image.png-97.1kB

另外就是大神的资源,大神很厉害,我是写程序的,我是工程团队。在京东里面,我说一下我们的组织架构。我们做一个开发团队,是做配置算法资源。算法人力非常非常贵,起点很高,人才的竞争很激烈,怎么说?你招不到人。我所了解,我们有一些同事在美国硅谷,他们就做一些算法的研究,他们不会帮你部署或者是贴合你的场景做一些事情,更多就是关注这个算法的精度,还有这个算法适合不适合,能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这一块东西我们和算法团队沟通的时候是花了很长时间,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和他们合作,建立一些信任关系,公司内部团队也是需要这种沟通。

image.png-175.6kB

另外就是打标,我是接近实操层面,是开发的层面。碰到的问题很多,打标这个事情是很难的事情,没有人愿意打标。我们现在用的算法是要打标,很多的数据要打标,谁来打标?老师们和我说这个打标资源要找好,说有多少的人工就有多少的结果,打标的质量是决定后面算法的准确度,我很头痛,我们开发人员打标,为什么打标?我们要有一个标准,模棱两可的数据形成一个文档,说一定要这么打,不要打成那样。

其实每个人打标的方式和大家的思维不一样,我们在做的过程,对基础设施这一块的需求也慢慢的有了,觉得打标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鼠标点点归归类就可以了,是双向互补的过程,必须要用两份数据,如果是一个人打标,产出的算法和结果和告警准确率不一样,可能这个人打标的想法或者是准确率相对比较高。另外一个人相对来说更低一点,打标的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点。必须要通过我们的一些准确度反哺打标平台,找出最优的打标的人去打标,帮我们这个算法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image.png-173.9kB

3. 实践之路

前面说了很多关于现状和痛点,大家感觉这个东西是不是不要做了?我也觉得是挺难的,但是尝试还是要尝试,找一些场景确实是可以再试一下,我们也会了解到不管是一些公司,具体公司不说了,我知道一些。有一些专门的打标平台,提供一些中间键的算法平台,他们都可以做这个事情。我们这个团队一些特性来说,其实有一些东西不能全部自己做或者是去买,公司里面没有的话,我们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更多是这样。
后面的话我介绍一下怎么实践的,一共有四个场景,一个是用户反馈,网络切换,应用画像,告警基线。

image.png-101.2kB

成功的几项就是基线,做一些告警基线,算一些预测的曲线。还有一个就是网络监控,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有一些事情不是我们做的我们也做了,我们14、15年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个东西做的不是很多,怎么做不详细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单独来聊。
还有一个就是用户反馈,后面会详细的介绍一下,就是在一个京东APP上面,大家用了不少了,大家可以提交一些反馈信息。在京东会比较细,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作为切换点?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属于前台,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个问题不一定是中间键层和主键层可以发现的问题。
为什么可以落地?这几个场景比较简单抽象。另外就是关联的数据不是很多,我们这些数据都可以自己生产,而且这几个场景里面都有一些人力操作。

image.png-57.9kB

失败组,我说一下,说太多我觉得比较丢脸,简单说一下画像,昨天晚上我们经历了一个双十一期间最大的洪峰,昨天流量和双十一是差很多,我们一般的扩容、压测的时间会很长。对压测和对扩容有兴趣的话,可以问我。
这个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每年两次大促,大家都看的很紧,确实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我们会比较长一个时间提前准备很多次的扩容。
今天我在我们一些微信上看到很多业务做扩容,我们会根据双十一流量的情况再去进行一些扩容的准备。昨天晚上是非常重要一个时间点。
我们想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扩容的时候日子好过一点,结果方面,我觉得不是特别的理想。原因是什么?刘老师说过了,很多数据拿起来不是很方便,标准都没有做,字段扁平化没有做,要做的话数据很多,特别是有一个问题是对流量的预估有问题,因为运营给我们一些流量数据,对一些流量的预期,怎么对应到机器和对应到TPS和PPS,这个算法是太复杂了。每一个应用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很多是带宽密集性,这个是简单的分类,有一些特殊应用场景没有放进去,怎么做模型?这个投入产出很大, 如果我们投入一些人力做非标品,这个对我们能力提升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算法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就放弃。

image.png-97.2kB

还有一个就是压测工具,我们自己的这个工具可能有一点问题,比如说没有压到位,不能压到一个临界值,也不敢压到一个临界值,这个东西执行起来比想象难的多。

4. 场景落地

一个是基线预测。今天有很多老师会说,我不仔细介绍了。网上也有很多介绍,大家可以上网查,就是拿一些历史数据,算一下概率,拿一些数据做对比,做一些告警等等。这些算法我们会用在一些网络、规则性、周期性的数据里面。这个里面也有一些网络相关的问题,我们团队是做的比较多网络相关的事情。
效果的话还不错,对规则曲线一些预测是符合预期的。

image.png-194.6kB

网络监控方面,比上面监控稍微复杂一下,不能说是人工智能,只能说是全自动,和智能有一点搭边。我们京东对我们的要求是比较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是做机房的部署,需要有这种工具和数据支撑我们的切换。

运营商交割很难受,可能是在半夜,或者是凌晨,会导致我们14、15年的时候有一些波动,这个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做很多的方案维护数据,也是跟着我们自己相关的技术站做切换。切换的时候比如说上海移动的网络坏了,我们再切换到上海联通。这个大家也问这个为什么是业务部门和前台部门做?我们客户端这一块提供了一些配置策略,我们当时切换的情况是这样,谁先能切谁切,谁有能力就先把这个切换做了,第一时间把这个事情做好,这个是我们前台部门对团队和监控、切换的要求。在5分钟之内要切换,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要问责,影响KPI。

image.png-53.8kB

这个是在做这个事情之前的准备,像主动拨测,我们做了一些网络诊断。还有一些被动拨测,这两个是一个正一个反,判断是进流量还是出流量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异常的日志,这一块的建设伴随我们有一个TK,专门的采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去报一些异常的信息,比如说像网络组件层的网络异常,或者是一些组件的异常,我们定位上面的一些问题,这些数据会采集和上报。
这一块我们确实也是做的比较久,前期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另外一个就是核心指标关联,这个是很简单,像核心机房的电压数据等等,这个是我们切换的一个重点。

image.png-92.9kB

调度这一块,也是从刚刚开始的全手动到半自动,到全自动,全手动就是告警了以后我们去看看是出什么问题,然后去切,看看平台有没有起来,起来就OK了,没有起来就继续切。
半自动,就是告警发出来以后,我们去看是什么情况,根据一些切换的值告诉你切换的对象,不要去选了。后面是根据这个经验值做一些自动的切换,然后发一个告警,告诉运维的同学已经切了。前面两个是轻人工智能。

image.png-148.2kB

后面就是业务反馈,我们做了3期,现在是第三期。做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再简单的介绍一下,一些用户有一些问题,通过客户端的功能去上网找东西,这个东西是非常非常细,在过去17年以后,我们很少发现发生变更或者是交换机、内部机房操作导致的工单下降的情况,我们对故障或者是去定位问题的细化程度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订单出问题一定就会完蛋。订单没有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影响用户体验,或者是反馈问题。我们前台一些反馈、定责会根据这一块的业务反馈数据来做。
我们这一块在整个前台这一块是有相对来说比较重的话语权。

image.png-138.7kB

我们再说一下怎么做,这个是我们第二期的架构图。先说第一期,我们做了什么?分类,分词,这个是做的比较好一点,提升分类的准确度。把关键词归类,做一些分词,分类做一些准确度,做一些告警,这个是比较简单。这个准确度可能有一些问题,还有沉重一些未归类的问题,因为关键字不很全,我们不能实时维护这些关键字。
第二期就是根据架构图做了调整,做什么调整?半人工智能,半聚类,算法不说了,我也说不太清楚。大家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看一下。

image.png-247.9kB

我们是把关键字做分类,很多的东西要进行进一步的归类,这个时候要人工智能持续打标,把这个东西归到合理的分类,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就介入了。
第三期我没有画,上个月刚刚结束,还没有总结。主要是把关键字这一块替掉,用机器学习的算法把这个事情搞定了,增加了一个相似反馈的告警,发现什么?发现一些时间跨度比较大,从语义分析这个问题的场景。
提升点,我们每做一步要量化产出,我们都需要去统计准确度,告警的准确度,我们要把以前的告警拿出来,和现在的告警做对比,看看这个告警是哪一个更准确。另外一个就是模型的准确度,表现的东西就是告警的准不准,还有分类分的准不准,这个也要人去看,验证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提高还是没有提高。

image.png-131kB

做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做语义的分析,也是做一些情绪分析,把这些客服相关的问题,因为有大量的数据是客服相关,我们给他们一些算法保证把这个范围的一些东西做优先的处理。

image.png-116.5kB

这个是数据的总结,前面说了我们有很多分类,我们做了几期,打标的数据量也有这么多,分类有74个。主要是解决了对情绪、热点问题,新类目故障的快速的感知能力。

image.png-90.1kB

这边列了几个告警事件,这个时间我标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个告警说时效性是乱说,我觉得我们告警不发出来可能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因为有一些数据的跨度会相对来说比较长,所以像这种问题和后端的服务不一定有关系,更多是在测试一些漏测,但是会造成用户体验的问题,我们会做这种事情。

image.png-99.3kB

另外一个案例,用户在用的时候,可能某一款手机的特殊的屏幕,特殊的机型出现了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会把这个作为一个告警,做相似的聚合,通过相似度把这个作为告警发出来。

image.png-97.1kB

后面我们也是在不断的继续迭代,我们把告警阈值进行调优,情绪反馈也是继续做打标,或者是做一些自动打标的尝试,把这一套系统逻辑方式去做推广,或者做更多的接入。大家看到我们前面一些机器资源,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机器资源是很贵,我们要摊薄这个成本,我们就要考虑前期的一些准备。

image.png-106.6kB

5. 思考和展望

另外就是这个场景的一些挖掘,怎么挖掘?我觉得主要是要发现AI落地场景,要看看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尝试。另外要珍惜一些资源,不管是人力还是AI。

image.png-45.9kB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