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xiaoyunwei2017
2018-04-19T11:52:05.000000Z
字数 6784
阅读 689
luna
作者:黄倚霄
- 作者介绍:黄倚霄,来自广东移动。江湖人称“岛主”。
大家是否注意今年GOPS论坛设了这个专场,只有金融和通信行业面临互联网最大的冲击。我们有微信和QQ,谁还用手机发短信。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还用银行卡。这些是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其差别巨大,我暂且不谈体制上、流程上、管理上、人员上的差别,今天我们谈谈IT上的差距。
传统行业不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我说的是普通的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以“交钥匙”模式为主,远程开发后拿包过来现场部署,现在运维成本高,花的是国家的钱,最麻烦的是效率和质量特别差。对面的互联网行业主要是自研自维,他们用的是DevOps体系,高效高质的交付,灵活的应对变化。
如何学习DevOps体系,我们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国企、传统行业选择依赖外包,希望通过外包带动我们转型。这就像“输血”,把外部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企业里。“输血”很好,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它。
自研自维的全面转型,我们称之为“换血”,运营商在推全面IT化、数字化转型,招一大批计算机专业新员工,希望可以学习,自主研发,自己运维整个网络体系和IT体系。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但同时它是很难实现的。在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坎坷。我们希望培育基因,持续改良。
培育基因,总得有基因,基因从何而来。每个互联网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也有其成功之处,我们难以全盘复制。我们应该找普适完备体系,我向大家推荐两个比较好的体系,一是高效运维道法术器,二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发运维一体化能力成熟度模型》,这两个是从传统行业引进,进行复制和发展。
道法术器,明显是文化体系和中国风特别浓,我不太敢学道法术器,很容易被大家看成道术法器,所以我们学国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DevOps模型,当中包括42个过程,难以全学。比如敏捷开发管理,传统行业之前以外包为主,外包哪有敏捷开发,你连代码都没有。
"在瓶颈之外的任何地方作出的改进都是假象"--艾利•高德拉特《目标》
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目前的瓶颈和痛点。广东移动选择了哪些痛点作为切入点,
3.3.1 第一个过程——故事与任务排期,传统行业IT管理部门是甲方,甲方有痛苦,面对乙方和用户时经常被投诉。半年过去了,提需怎么还没开发,我敢得罪谁?我也很绝望。IT管理决策很无奈,你们年初不提,年中说急。集团3月份开工作会,1月份立项,立项时没需求,开完年度工作会提出一堆的需求,老板很痛苦,是厂家不给力还是我们管理水平差,明显是管理水平差。我们的药是管理好各方期望。目前我们解决痛点不是从根上釜底抽薪,而是引入全盘DevOps敏捷开发体系,在很难做到的情况下,难以把源代码拿进来的时候,我们先管好各方期望,先让用户和老板觉得不那么痛苦,我们自己也不那么痛苦,先缓解痛苦再考虑后面的改进。
因此,我们提出年度版本发布计划,关键点是“排车次,分车票”。年初工作会还没开,我们可以估算全年可用的人力资源,假设有1.2万人,根据项目金额和人天单价估算,制定全年版本的分配计划,需求在哪天截止、哪天受理、哪天排版、哪天上线。分配各版本的资源数量,根据全年闲忙规律安排各个版本的资源数量。12个月里,并不是每个月都平均分配,年底特别忙,需求特别多,我们要为第二第三季度多安排。分配用户的资源比例,不是平均分配,要看谁对系统要求提得多。去年这个部门提出60%的需求,来年我给他们分60%的资源,年初分饭票,用完饭票只能等着。预留10%的机动资源,紧耦合系统功能要统一发车时间。
日常需求,列车模式来自于高效运维公众号的定义。列车模式重点在于开两会、出车许可、按时出车。平时做完需求,能否做设计评审会。用户需求是第二个会,我们管理用户的需求无非是让谁来定厂家的开发资源,给谁用。我们的根本是把权利还给业主,作为IT开发的管理部门,凭什么你说了算,一定是业主说了算。为什么我给你提半年的需求,你都没做,因为你没有把它排进两会。
管好期望,皆大欢喜。大家知道发车时间表,用户知道他有多少资源可以,安排时不会乱提,不会毫无成本的提需求,开发者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3.3.2 第二个过程——部署与发布模式。(下图)这是广东移动的痛点图,A系统发布,B、C、D得联调。一个厂家熬夜,其他厂家要跟着熬夜。我们升级当天晚上才发布跨系统的联调。
如何解决此问题,我们的措施是新增预生产环境,改造发布流程为两级部署。预生产环境做的是跨省联调、模拟设施、统一版本替换,最后统一到生产环境上。预生产环境可以白天做,合作伙伴的同事不用那么辛苦。
在我们做高效部署的过程中,我们向腾讯蓝鲸进行学习,本图由腾讯蓝鲸的运维自动化发展历程来。我们给自己定了目标,基准目标是跟厂家的软件发布包,参数的配置文件标准化,升级流程标准化,厂商可以数据脚本自动化,可以用DevOps生产线驱动的自动发布、整体发布脚本化。
我们做的自动发布并不是让他们做网站和系统,我们完全可以从DevOps体系中获得养分。(左图)参加过DevOps大会的都很熟悉,我们做的改造是同时适配外包和自研项目。这边是外包项目,这边是自研项目。有源代码的走这条路,没有源代码的走那条路,直接生产环境部署。
无码项目(无源代码缩写),从制品开始接入Pipeline,编辑好的包上传到Nexus,这是由DevOps驱动。
有码是用DevOps生产线渠道,各租户使用GitLab管理源代码,合作伙伴可以在自己的软件中心工作,不用到甲方现场。上传软件脚本到Nexus,发布到生产平台和预生产平台。
3.3.3 第三个过程——应用监控,痛点是故障发现迟,根源定位慢。监控是可用性、性能和流量,数据质量让人特别难受。我们以前做得更多的是标准化采集接口,拼主机,我们用的是Oracle RUEI,我们要解开黑盒子,只能自己报。DevOps比较大的创新是端到端的应用监控,我们现在要把应用监控串起来,成为端到端的业务监控,使得定位更加方便。
本次DevOps主题是AIOps,我们要从应用监控扩展到统一日志。应用监控只是监控异常,目的是快速定位故障点。统一日志是借助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挖掘隐患、故障预警,使得传统运维可以向运营转型,也向AIOps进化。我们的目标是做端到端监控、日志,目标是“两个先于”前半部分,一是先于用户发生问题,二是先于投诉解决问题。
3.3.4 第四个过程——事件响应及处理,痛点是故障修复忙乱,只能围观,束手无策。问题根源在于这哥们两次故障都穿绿色衣服,我们让他把这件衣服扔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故障了(开玩笑)。
运维工具脚本化,如果今天上午有参加主会场论坛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路径。措施是访谈厂家运维人员,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厂家运维人员说接口拥塞、卡单、缺数、应用进程吊死,解决方法是手工过单、开启限流、增开服务器、手工补数、手工重启等,我们问他能否做到脚本化、傻瓜化,能做到给他们加分。做到傻瓜化才能做到智能化,这是一个铺垫。最近通信运营商说最麻烦的是投诉。
3.3.5 第五个过程——高可用规划,要抄就抄最好的。这张图是从腾讯蓝鲸党受辉那里抄的。腾讯蓝鲸运维人员主要有三项工作,包括处理报警、设置预警、修复高可用。腾讯蓝鲸不用抢修故障,因为他们IaaS的运用架构是高可用,不需要抢。只需要有告警时,设置预警的阈值,超过阈值出现告警,有时间再修复高可用。更换卡,不用抢修,可以他们叫咖啡党。
运营商能否做高可用改造,上面是互联网行业的软件架构,他们用的是Cloud-Native、Docker、MS、Ceph、SDN,我们用的是集中式IBM SVC、传统三层网络结构、VLAN、VMware。我们难以等到那天,我们可以从部署层面开展HA改造,消除单点,不用改代码,不用中断业务,只需要在部署层面开展。花点钱多部署几套,这是“给飞行中的飞机加装引擎”。
如何做高可用规划,借鉴公众云的可用区,一个可用区出现基础设施故障不影响另一个可用区。每一层是多可用区,安全反亲和原则,业务系统跨不同的可用区进行部署。某个应用系统在网络层是跨可用区,应用本身跨多个可用区的部署。通过多可用区的部署实现高可用,简单粗暴。
端到端的高可用部署体系有网络高可用、主机高可用、公共SaaS高可用、存储高可用和应用部署高可用。
高可用部署之余要反亲和部署,高可用规划同步的同时,要进行CMDB清洗。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做大HA,够用就好,尽力而为。我们在高可用区时,必须有CMDB,你不知道谁跟谁反亲和,你不知道谁跟谁是异常的。我们在高可用规划时做CMDB是高效的,为高可用切换、定位做,我们取的是CMDB最小级。
3.3.6第六个过程——度量指标,国企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在国企注意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将最佳实践固化形成企标。应用系统交维标准,必须满足一键部署、一键启停,一键切换HA。数据库编程规范很重要,我们制定了《数据库应用编程的N条军规》,否则做更多的高可用都是无效的。IaaS、PaaS、SaaS架构的规范,要求单平面故障时可支撑业务高峰,多可用区部署、反亲和写原则。DevOps工具选型建议,开源原则、主流原则、能力原则。
制定标准,DevOps实施的评价体系。六个端到端(Chart CD),端到端CMDB、端到端的HA、端到端的Alarm and log、端到端的Repair、端到端的CD。
万事开头难,后面结尾也很难。架构还没改变,大家都在观望的时候,可以耐心培育种子,不妨先创造环境。我们总结了三个势,顺势、借势、造势。
顺势,运营商最近今年要做NFV,去年、前年时我们想办法从NFV“硬掰”DevOps,如果没有DevOps,根本无法做NFV。
借势,她是萧帮主的手下,上了贼船。 2017年10月,我们经过一来二回的联系,跟他们形成关系。去年年底在广东移动开了家门口GOPS,请了萧总、咖啡党给我们领导讲课。实际上是想借势,我说的领导不听,我可以请专家过来讲,培育出文化。借势,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请到组织里,成为你的助手。
造势,开始时很多领导认为DevOps是自研,我们办了两届自研大赛,自研形成的结果是引起老板重视,兴起学IT的热潮,开发了一批小工具,培养了一批IT高手。我们把势造起来,让大家觉得IT不那么难,做网络运维的人也可以写代码。从各大高校招的电信专业、光电专业、物理专业也可以写代码,根本是为“换血”打下基础,有人才可以转型,造势很重要。造势不仅如此,今年2月份广东移动下一代网络智能运维IT技术沙龙,这个沙龙很厉害,主题是让同事上台讲。去年请外面的专家来讲,我培育了一年,我借足了势,再进行造势。我请了计划部、优化部门等不同部门的专家过来讲。萧帮主说“带着身边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一起玩耍,一起造势,把DevOps势头造起来。
搞定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团队,我们要加强培训,拓展新视野,派出BAT、GOPS学习。绩效倾斜,我们鼓励愿意投身到转型工作中的员工,提供平台,给成长机会。我们董事可以自己上台讲,对大家的鼓舞很有帮助。
对厂家,转型亲自管,莫用外包管外包。用好指挥棒,能做到两个先于可以加分,先于用户发现问题,先于投诉解决问题。能够一键修复的加分,HA切换的加分,从源码开始CI、CD的可以加分。
互联网标杆,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寻求老板的支持,没有老板的支持,所有事情在国企都是不可行的。
成功可以复制吗?李开复有一本书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还有人写《我的成功不可复制》,所以万能药丸不存在。领导的风格、员工的素质、厂家的能力和自己的眼光不一样,注定每个企业和团队的DevOps转型之路是独一无二的,必须边走边试边学。我们要务本求实,回归本性,你做DevOps是为了什么。我做DevOps转型是要解救熬夜值班的同事,让他们不用经常连轴转,这对我们同事来说是很好的救赎。软抄学神,大家可以到各地方学习,不一定要全抄,要剪切粘贴。
致敬和祝愿,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从深圳这片土地开始的,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之路,我们移动DevOps转型也是如此,根据日常生活所做的尘世和实践,我们不是从头做起,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一是高效运维社区,二是蓝鲸。我们从这两个巨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如果有需要用到移动网管力量的朋友,我们随时献出我们的梯子。
台下:昨天我在问传统企业的DevOps怎么做。第一,DevOps比较关注的是业务价值,您不想让兄弟姐妹那么累,除此之外您做完DevOps转型,实现了什么,实现了多少您对老板的承诺。
黄倚霄:我的目标不仅仅是不希望同事们那么忙那么累,我希望DevOps转型可以带来价值。我们网管系统是支撑网络运维,实际上也有运维是跟业务,比如戴维管理系统,它有很多需求,你快点上线,对装维师傅的反应度有帮助。这个片子没有谈到您的提问,我们准备在4月份开始把某几个管理系统从源代码开始做起,放在我们的DevOps生产线上。我们尝试成功一个小工具,我们以前外包给厂家做,大概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更新一次版本。我们同事用源代码接入后,每天可以贡献。我跟老板承诺,下半年实现某些系统交付周期,从一个月变成一天或者一周,这是DevOps给我们带来的业务上的价值。台下:第二,你们有自研团队和厂家无码团队,你自研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厂家和合作伙伴会支撑您这么做吗?把源代码交给中国移动。
黄倚霄:作为移动,难以把管理软件变成自研,毕竟各个厂家沉淀十几二十年的东西,难以靠几个人用半年或者一年时间替代它。我们做的是关键组件资源,比如SSO、网络投诉日志查询、行业数据库关键组件。无论是自研还是外包,最终诉求是把源代码放在广东移动的DevOps生产线,放在广东移动的GitLab进行预警。我们保证是自己员工管理DevOps生产线,不让外包厂家管理。有些厂家愿意把源代码放在我们上面的,我们要扶持这种厂家。台下:我们理解外包环境下的DevOps运行,核心在外包。合作方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推行DevOps非常重要,特别在我们行业体系下。合作方各有各的不同,有时候由于其定位、业务导向问题,需求不一样。运营商体系中,势必要推动大家往前走。通过指挥棒调整,这需要投入,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不是每个运营商都像移动这样可以有大投入的。
黄倚霄:借鉴毛主席打仗的做法,拉拢一批,忽视一批,打击一批。我们的蛋糕这么大,总会有人愿意配合你。我们的计费系统有华为、亚信和联创,总会有人配合你的。我们作为甲方管理人员够不够坚定,领导是否足够支持你。当厂家去领导那里告状,你能否顶住。我们从痛点着手,解决的是现实中的困难,并没有做颠覆性的东西,你没理由不配合我。我从头到尾都是为了解决四个痛点,我开始时并没有让你交出源代码,你可以不交,当厂家发现交制品非常累,交源代码钱又多又轻松,就一定会选择交源代码。台下:非常赞同您谈到的外包转型,但同国企实践来看,除了您谈到的痛点,我们还有其他的痛点。一是人力资源方面,我们无法独立自主,我们由公司主持,在人力上难以实现增加人员;二是国企团队创新能力肯定不如厂家,一旦进入国企团队,其创新能力马上不足,这是我们的现实情况,您能给我们提出什么建议?
黄倚霄:第一,人力资源确实是长期的问题,万事开头难,你必须学会顺势、借势和造势,要顺着当前企业所在引进,比如更快的交付、更高的运维质量。借势,多带你的领导和同事参加各种论坛,多向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公司学习,了解、对标,让他走出去看,他自然会有了解。人心是肉长的,有触动之后,要多向领导请示和汇报,多说案例。我们原来内部挖潜,从一个团队抽出一两个有想法有能力的人,让他专职做DevOps。很多人看到他做出来的东西很有意思,我也去学。你可以找出一个种子——造血,找到这个基因,并将其点燃。我们同事一年来好像没做什么,那一年他的绩效是最差的,我也让他升岗了。台下:自有团队的创新能力。
黄倚霄:我们国企团队不像互联网公司那么有激情,前面相对颓废,尽力而为,不要强求,比以前好就行了,不要跟互联网公司比,这影响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