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6-06-27T22:42:56.000000Z
字数 1839
阅读 3892
工具
GTD 的概念来自于戴维·艾伦的《搞定》一书,风靡全球的程度从一些为此而诞生的软件就能看出一些,比如国内团队的 Doit.im 在 2014 年成立五周年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在全球拥有 600 万用户。
最贵也许也是最专业的软件大概就是苹果平台的 Omnifocue ,Mac 端 售价 258 块......
我买过一次,但第一眼就觉得其复杂程度让人难以上手,所以也成了第一个退款的应用。
Doit.im 相对来说只要读过《搞定》的原著就能容易上手,vip的年费官网价格是 100(通过幸福俱乐部的链接可以 86 折购买),新注册的用户免费拥有一个月 vip,长久用下来其实比 Omnifocue 贵。但是和所有收费软件一样,如果你真正使用它产生效益,实际上所得到的回报永远大于投入。
我关注时间管理或者说是行动、事务的管理初心是解决执行力的问题,这是书呆子很容易犯的毛病,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的知行合一,听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可不是件有趣的事。
GTD 配合手机和电脑端的 Doit.im 是我个人比较理想的一套流程,资料的管理我使用印象笔记,另外国内的为知笔记也不错。
GTD 的流程,看图比用文字描述更加直观,看过原著之后在试用一些相关的软件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方式。
网上有使用 Doit.im 实现 GTD 全流程的公开课,讲师是易仁永澄,下图是易仁永澄的个人管理系统说明。
另外关于GTD和时间管理还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GTD心法》
《一脑不能两用》
《用事件表取代时间表》
结合 Doit.im 谈谈 GTD 中的几个清单
《何为真正的时间管理》
相关书籍可参考此时间管理书单.
我的GTD流程基本流程是从上至下:
- 清空大脑,把所有任务批量输入到“收集箱”,这一步尽可能全,不用过多思考,两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马上去做不放入.
- 给这些任务拖到相应的情境和设置时间,复杂的无法简单一步完成的事情转换成项目,继续分解成可以一步完成的为止。
- 上面那些分解完成的任务一般都会进入「下一步行动」,其他的比如设定成明天完成的任务在「明日待办」中,一旦时间过了晚上24点,明日待办中的任务会转到“今日待办”中去,其他日程中设定日期的时间也是如此,到达设定时间后会进入今日待办,设定有具体几点完成的任务会根据你设定的提醒时间到点弹框提醒。
- 无法明确具体什么时候做的事情放入「将来/也许」中。
- 「等待」清单是一个协同工作的功能,有些给别人做的事会在这个里面,一般我用不上这功能。
- 目标这个功能其实没什么大的用处,更多是心灵层面上的。在软件中等于一个大的文件夹把这些所有的任务归类,比如你的目标是财务自由,那么你行动或者项目中和钱有关的都可以归到这个目标中。
- 脑海中的事务经过上面这一系列的处理之后,你只需要关注「下一步行动」和「情境」(比如外出就查看外出情境,会显示在这个情境你能做的事情,结合时间提醒,就实现在「对的地方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专注的一个一个任务完成。有新的想法就放入收集箱,稍后再去处理它们,保证自己处与“心如止水“,没有焦虑的状态。下一步行动的原则是尽量简单到一步就能完成,就好像把思考和行动提示分开,前面的种种处理就相当于思考,到了最后落实行动的这一步能保证尽管去做。
- 最后加一句,如果生活很简单就不要用这个玩意反而把生活搞复杂,实在想用点什么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
GTD 其实准确的说是事物管理的方法,时间不会因为管理而多出来,但事务行动分配得当则可以提升效率,从而腾出时间。比如你有一个外出「情境」的清单,上面的任务有买盐和打酱油都完成了,那么就比花十五分钟出门买盐然后回到家又折返去打酱油的腾出了时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对应到 GTD 的分类,最后经过处理「总能」得出最优的安排,凭借大脑而非系统只是「可能」会得到最优的安排,就像计算器「总能」得出正确答案,而人脑的几率就要低。
另一方面按照这个系统来处理事情,自然而然的就符合来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到的一些原则,比如把事情分解成尽可能细小的步骤。从下至上的解决问题,凭借这种方法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在电脑客户端里记住智能添加的快捷键或者自定义,这个快捷键是全局的,所以不论是你在看网页,还是运行其他程序时突然想到一个点子,都可以快速的智能添加,如果是网页版也有对应的快捷键,但必须要在当前网页下:
网页端快捷键:
Mac 客户端:
点击智能添加右边的「?」号,会弹出一些辅助智能添加的快捷符号,也可以在这里直接完成分发到项目或者情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