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6-01-06T13:40:58.000000Z
字数 795
阅读 2121
未分类
在此输入正文## 3.我是如何使用印象笔记的:
![屏幕快照 2015-12-28 下午9.59.00.png-617.4kB][8]
事实上我并不认可碎片化的吸收知识,因为至今为止我碎片化记录到印象笔记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没有在看过第二遍,而利用其产生的价值也微乎其微。
这当然有我的问题,但更多的我想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问题。
而就我个人而言真正的使用方式也许更多的应该是使用印象笔记随时随地、纯文本和多媒体方式多平台的便利性搜集信息,而整理则教给其他工具,比如CmdMarkdown和Ulysses,在最终的保存上我也许更倾向于使用某种本地化的策略。
在我试图整理自己的千多条笔记时我发现无法用标签派的方法来整理,因为到时候我会记不住这些标签。也许标签是不用记的,但如果我给每条笔记打上标签,那么这些标签实际上就会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太多了,而很明显分组派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回到源头来审视自己。
我放下这些笔记,将其全部放入一个叫“2015年及以前”的笔记本中。
几天后就是我的生日,在生日最后一个小时里我对着笔记发呆,接着我买了一个高级会员,就当生日礼物。这也让我自己至少不再犹豫是否要去试用其他工具。
接着我从桌椅起身,关灯后坐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继续对着这些笔记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想到了以人为分组的办法,并且马上辅助实践,也许,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而且我需要努力克制不要学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以人为中心点,书籍为最优先的信息源,其次是文章,最后才是一些零散相关信息。
当然,更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方式来辅助的进行调节分组和标签。
比如现在我比较想跟进的人中活人有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作者以及也许是中国比特币首富)和罗永浩,有意思的是我最近才发现这两个人是发小。已经死去的人中则有叔本华和阿西莫夫。主要是看他们相关的书籍,相关资料,学习一些东西并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