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jianshu 2015-07-28T16:32:29.000000Z 字数 3042 阅读 2716

《专注:如何应对信息泛滥的当下》Leo Babauta

读书笔记


《专注:如何应对信息泛滥的当下》

1.限制信息输入

和几十年前比,人们主要面对以下干扰:


2.信息清理

  • 不查看email或其他收件箱
  • 不登陆微博、论坛或其他社交媒体
  • 不阅读新闻、博客以及订阅内容
  • 不刷新自己喜欢的网站更新
  • 不看电视
  • 不使用任何聊天工具
  • 最低限度地使用电话,只使用通话功能
  • 只在必须的时候发邮件
  • 只在必须的时候上网搜索
  • 把时间用在创造,重要的计划,户外,面对面交流,与人合作以及锻炼上
  • 读书,那些一直想读却没时间读的小说或者长篇文章
  • 看一些有益的、引发思考的电影,而不是流行的大众化的
  • 你也可以列出自己的清单,在一段时间内做什么、不做什么,慢慢拓展时间的长度。

3.创造整洁的环境


4.我不再建立和完成目标,下面是我选择做的事:


5.简单生活是我做过最棒的事情之一,包含许多方面:


6.简化工作


7.开始简化

开始简化时,我有两个建议——你可以先做其中的一个:

  1. 列出简短的生命清单。后退一步,看看什么对你最重要,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建议花上半天,至少30到60分钟来完成。出门散散步,或者坐在咖啡店里,静静的思考。大的方面:什么是你的最爱?每个人的清单都不尽相同——我的是:花时间陪家人,写作,阅读和跑步。只选择四、五件事,即使有更多看似也很重要的事。然后列一个长点儿的列表:把短清单以外的事情列出来。一旦完成,你就拥有了人生大方向——下一步,就是把简短清单以外的事务消减掉。对工作也是一样——什么是最重要的?哪些事与简短清单无关?
  2. 从一个点开始清理。现实的杂物会让人窒息,所以你应该选一个小的地方,开始清理。其他部分以后在来。这个地点,可以是你的办公桌面,或者如果实在太乱,也可以从桌面的一部分开始。
    每天花十分钟清理一小片区域,十分钟简化你的事务,每天只简化一两件事。
    你选择简化的事,应该是在你的待办清单,而又不在“简短清单”里。

8.用简洁的系统,搞定惊喜的事

步骤一,找到让你惊喜的事情。

每一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你今天愿意做的,让你惊喜的事情。
什么才是让人惊喜的事?下面是一些点子:

步骤二,清除其他所有

步骤三,专注于“惊喜之事”

每天尽可能早地这么做——不要在午饭后,或者更晚,而是尽你所能的早点...尽你最大的努力,完成“惊喜之事”或者专注足够长的时间段。如果你的目标庞大,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那每天只要专注一两个小时就好。
做完之后,请骄傲地自我满足吧。
如果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重复这个过程。你可以做另一件“惊喜之事”。坚持这么做,在你地余生中,致力于心动和惊喜的事。


9.单任务与效率

专注于任何当下的事,做到最好——无论是面对一项一项工作或者泡一杯绿茶。
如果你这么生活,遵循这一简单的原则,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单任务生活?

  1. 更关注自己。在你开始做一件事时,让自己更关注开始本身。一旦这么做,你会注意到开始做的事,以及想要做其他事的欲望。关注,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2. 清除干扰。如果要读书,把其他东西清理干净,只剩下你和书。如果要处理邮件,关闭其他软件和浏览器标签页,除了邮箱页面,然后开始。如果你开始一项工作,放下其他工作,然后关闭电话。如果要吃饭,就把电脑、电话放到一边,关掉电视机。
  3. 明智选择。不要只是开始做一件事。考虑一下——你真的想要打开电视吗?真的需要发邮件?手头上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吗?
  4. 完全投身其中。你想要泡茶,就完全专注,完全投入。让你的全部都投入这件事。你如何打算和人沟通,认真聆听,专注于当下。要是打算铺床,你应该用所有的注意力和技巧来做。
  5. 练习。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你可以马上开始,但一开始并不会熟练掌握。坚持下去,每天练习。不要想别的,只要练习。

9.如何专注的阅读

如何不分心地读更长地文字

如何专注地做研究

  1. 关闭邮件、聊天软件、社交媒体等等干扰。
  2. 做最开始地搜索,打开第一批文章和网页。
  3. 浏览这些网页,找到可能需要读地其他文章和网页。打开这些链接。
  4. 重复浏览和打开链接的过程,直到所有需要阅读的文章都已打开。
  5. 用上一节提到的方法,一次只读一篇文章——打开这篇文章,隐藏其他窗口。读完这篇文章,必要的话记笔记。如果以后需要参考就加上书签。
  6. 重复,一次只对一篇文章记笔记、加书签。当搜索结束,你就可以真正开始工作了,这时可以使用本书其他章节提到的技巧来保持专注。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