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8-08-17T22:40:15.000000Z
字数 4570
阅读 2960
每周分享
( 2018 年 第 32 周 )
加博瑞.内姆罗德在一所中学教哲学,他记得好像上过一节关于词音和词义的课,他当时不是跟学生说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被命名的话就不存在吗。
偶然在朋友圈刷到的一篇小说,关于语言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看网络小说《战略级天使》就有提到有个荒岛上的原始部落人群无法辨别蓝色,后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蓝色」这个词。
另外各个语系对于颜色的强调不同,也会影响那些语言的使用者对颜色的感知强弱。
书中有一段话如此描写语言:
语言本身就包含着神性和隐崳,它不光是种工具,它是文明的基因,文明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甚至是我们作为智慧生命的思维基础。语言是抽象思维诞下的神之长子,如果我们需要崇拜一个形而上的事物,那么我们就应该崇拜我们使用的语言,语言就是我们的基督。
关于语言的小说其实还有不少,比较通俗的还有九把刀的《恐惧炸弹》:
整个世界的符号错乱,语言崩溃,噪音笼罩四面八方,人们以无意义的尖声怪叫“交谈”,连路上的交通标志也变成了鬼画符!电影画面七零八落,手表指针乱转,交易不再使用钱币,而是毫无章法的垃圾……赖以维持世界正常运行的逻辑与符号完全崩溃!本书系九把刀成名之作,曾以《语言》为名在网络上流布。
另外朱岳在短篇小说集《说部之乱》里的同名小说也是关于语言和符号问题,我看完这篇时写过一个概括,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完整小说,很有意思:
我和陆德在无人区寻找石油时,世界爆发了罗曼司症,几乎所有人开始不由自主的说出小说中的语句,意识消失,只剩下基本的本能寻找水和食物维持生命,变成行尸走肉。
两人占领了一个学校,从街上找到两个罗曼司症的女人作为自己的女伴。
陆德在图书馆里寻找治愈方案,我则日复一日的巡逻,闲下来听女人大段的背诵小说中的句子,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两年之后陆德发现博尔赫斯、乔治· 佩雷克的作品和施耐庵之间有某种联系,他们都在写一种「加一道锁或者封皮」的故事,他认为这些作家就是在封印小说,要平息这场由小说引起的灾难,就需要他们这样的作家继续写类似「加一道锁或者封皮」的小说。
不过,陆德对自己这个理论也没有信心,在一个下雪天,陆德对着雪花开枪,最后对着自己也开了一枪自杀。
作者决定开始创作「加一道锁或者封皮」的小说。
书中有一段描写让我莫名动容:
我还喜欢从紧邻图书馆的一家小书店里挑一两本书,拿回卧室躺在床上翻看,读过之后再把它们放归原处。我从不去图书馆找书,甚至对那地方有一种恐惧感。那是疯狂的陆德的地盘,有时候,不知为什么,我会把图书馆想象成一座庞大的水族馆,陆德则是趴伏在其中一个深水池底的海怪。
我还有一项消遣,就是听女伴大段大段背诵小说中的句子,就像听广播一样,在那些淅淅沥沥下着雨的清晨,或是风声呼啸的夜晚……
VOICER 是一本分享生活美学的在線雜志, 由幾個廣告人,媒體人,設計師於2007 年創辦于中国,上海。
Voice 是我喜欢的网站,其音乐栏目(Mixtape新版页面)更是我的最爱之一,通常歌慌的时候会在这里随便点开一期来听。
在听之前,点击这些精心设计过的页面也是一件爽心悦目的事情。
记得《四叠半神话大系》里,有一天樋口敲开主角宿舍的门,主角开门看到吊儿郎当的师傅脸上挂着两行泪,念叨着“结束了”……因为他终于花了两年把借主角的书看完了。好像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吧,他按照鹦鹉螺号现实里航行的轨迹,在地球仪上用大头针一边做标记一边读着书,航行结束的一刻他激动万分,所以找到主角想把自己的心情分享给他……
很喜欢作者在这条微博里提到的关于书籍、作家的联想以及《四叠半神话大系》中看《海底两万里》的方式。
我记得之前有看新闻,国外有人突发奇想按照地图上的国家来阅读,方式也类似于在地图上打勾。这事被网友知道后很多人开始推荐自己国家的书籍,如果不知道如何阅读,使用这种看起来很有趣的方式开始也不错。
不管是豆瓣、亚马逊、京东还是其它网站,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联想功能,当你购买或者访问了一个本书的页面,会根据算法给你推荐相关的书,而且推荐的似乎越来越准。
纸质书籍里其实也有类似的「算法推荐」,不过不是全自动,而是半自动。有时候作者会在字里行间提到自己喜欢哪些作者,有时候你可以查的到。另外如果你遇到也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可以进行交流,通常也会得到推荐。
只要有了一个线头,即一本你非常喜欢的书,那么顺藤摸瓜总是能找到更多,缺的通常不是书单,而是时间。
本文对人口老龄化、生孩子及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等问题用游戏做了比喻。
和《人民日报》担心人口的问题一样,做游戏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没有用户增长。
没有增长,意味着面对的人群从增量走向存量,这是每一个老游戏都将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收入下滑、活跃度越来越低、暮气沉沉。这导致设计者的玩法会变得完全不同,你们猜猜设计者在此时会做什么?
看到这个其实感触挺大的,继续把人生看做一场游戏的话,我现在已经越来越倾向进入一种更加保守的游戏模式。
不是去追求更多的金币、更好的装备之类,而是卖掉已有的装备,理清至今人生的线索,过一种维持尽可能低标准的生活。
就像文章中最后一段所说的:
现如今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社会,其实是穷人的自觉,自觉到放弃了结婚和生育。经济的负担压抑着年轻人的欲望,谈恋爱觉得没必要,和父母住在一块,出门逛趟超市都觉得麻烦,更怕生孩子和结婚。
在漫长又难熬的下降周期中,逐渐成为了肝又肝不动、氪又氪不起的老玩家,只好维持最低的活跃度,得过且过,寻找片刻的快乐。
当然,还是有点区别,我只是意识到作为普通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要舍弃的要更加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单点突破。
以我现在的情况,其实很难想象能一边恋爱结婚生子,一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甚至已经在脑海里思考出了一套游戏攻略,在这个攻略里,我应该保留最低限度的物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陷入对物品和一些不值得的人与事情上面。
就像这部日剧截图里所说的那样:
一个男人这辈子,能把一件事真正做成就足够了,为此,身边应该总是简简单单。你也是,只想着怎么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就行了。
登高,坡顶自有青天。倘若正有一朵白云闪耀,那就望云爬坡吧。
上一条推荐里的题图出自日剧《坂上之云》。
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以为是那种现代风格,充满人生箴言和吐槽的日剧。
因为太喜欢这段话,又更深入的搜索一翻,这才发现是更为热血的故事。
从我看到的资料来看, 图中两人是兄弟关系,哥哥「秋山好古从小保护弟弟秋山真之,省钱让真之去东京读书,吃饭用一个碗。」
这部剧讲的是三个人。
秋山好古被称作日本骑兵之父,曾在日俄战争中击败号称世界最强的哥萨克骑兵。
秋山真之在日俄战争中担任海军参谋,是决策的灵魂人物,封锁旅顺港的计划就是他提出的。
正冈子规是明治时代的大文学家,一代俳句宗师。
内容概括看阮一峰的推荐博文 推荐日本电视剧《坂上之云》 和知乎回答 如何评价日剧《坂上之云》?
里最后一段贴出的两个视频即可。
另外知乎高达尚有贴出另一段哥俩的故事:
读东大预科的秋山真之对哥哥好古说:
”我感觉到做的一切都很虚无,怎么才能像你那样抓住实质(大意如此)。“
秋山好古回答:
”这世间本来就是虚无的,做好实事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大意如此)“
然后真之就选择了海军,因为他感到读预科班的虚无,因为他在码头看到让他感到维新曙光的日本海军,因为他哥哥从军,因为秋山家族历史上是从事海军。
看别国从小到强,一代人付出努力的故事非常热血,但由于是日本,这种热血中还是夹杂着一部分叹息:
他国之云,我国之泪。
之前有看过一篇关于当年党员牺牲故事的文章,可惜找不到,但找到另一份关于牺牲的数据,其实从数据中也能看到一些热血来。
抗战时期华北游击区干部的牺牲速度,大致是一年为限的。县级领导干部平常有警卫保护,但是遇到日伪军进攻就是重点目标,所以平均生存时间大致是一年;村干部基本没有自卫能力,遇到潜藏的汉奸告密就是被捕牺牲,但是活动范围小加上有群众的保护,平均生存时间大致也是一年左右(特别提到要是一直只在偏远的小村子,群众基础好加上日伪军不常来的话,甚至能活过抗战);生存时间最短的是县里的干事和区乡干部,这些干部党员经常需要单独或者最多是两三个的出外开展工作,风险大自卫能力弱,在岗位上的平均生存时间是三个月。——@党人碑
我问托宾用什么工具写小说,会不会用 Scrivener 之类的的软件,会不会规划好这部小说分几章分别写什么,会不会跳着写?而托宾给我的回答很简单:每天早上六点,雷打不动,他会来到桌前坐好,用纸笔开始写作。不会有任何规划,从故事的开头写起,每天每天,一直写到结尾。他很少用电脑,最多用来处理一些电子邮件。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天赋和毅力愈加薄弱,才会愈加强调「工具」和「灵感」的重要性。在文学创作或更广义的创造中,「天赋」、「毅力」,再加上「自我意识」,或可称为「表达欲」。工具和灵感都是为了最终结果的产出,而真正驱动一部杰作诞生的,是强大的表达欲。表达欲才是终极的利器。
我对托宾每天早上六点,雷打不动开始写这个习惯感到震惊。
事实上很久以前我就试图这样,但一直失败,现在我依然会五点醒来,只是接着睡回笼觉。
也许,我就是表达欲的缺失,以至于虚度时间。
为此,我决定开始仿照托宾的习惯,试图重新找回某种习惯。
另外描述到关于一些艺术类的专业人士观察外界,之前有看一个俄罗斯的音乐 MV 《悲伤天使》,和文章里描述的作家观察世界很像。
这篇文章其实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我顺着去到了作者的博客。
和我所想的不同,在我看来可能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倒退,即用播客而非文字的形式在表达。
播客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当你想认真听的时候,很明显不适合边干活边听,现在我已经第三次往回倒,因为做事情去了,完全忘记刚听了什么。
所以,我能做的大概就是写一份播客笔记,如果这个播客足够好,可能就发在以后的每周分享里。
当我尝试把自己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分享,也就是做这个每周分享。
这才第二期就感觉到乏味和疲惫。
我已经觉得自己迷失在这些信息中。
或者我早就迷失在这些信息里,只是之前一直身处其中不觉得,当我试图用另一种客观的角度来整理他们时才显现出自己是一个溺水者。
如果有什么解决方案,那么大概就是继续精简他们。
只关注更小的一部分信息,精简继续精简。做一份我自己会回过头来反复阅读的每周分享。
下一期就开始精简吧,我不想把自己的生活浪费在阅读其它人的东西里,如果非得阅读不可,那么阅读的更窄,读更好的东西。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更多内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