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shu
2018-07-10T11:46:48.000000Z
字数 2321
阅读 1522
城堡
▲下晚班后无意间从这个角度拍摄,有一种赛博朋克的错觉。
在看《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是大卫·林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公路片。年过古稀的ALVIN,病魔缠身,为了寻求解脱,他开着割草机跨越州边境,去看中风的弟弟。在路上,他遇到一群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轻人不无谐谑地问:“年纪大了,最糟糕的一面是什么?”ALVIN冷冷地说:“就是还记得你曾经年轻。”
有的书根本不需要印成书,一页A4纸就可以容纳其精华。最近推友介绍了松浦弥太郎《思考的要诀》,淘宝上有台湾版,到货要一个月,不过看简介已经足够了。松浦君认为,每天应拿出至少1小时,独处静思,面前放笔和纸,集中精力想一个问题。今天试了一下,此法果然奏效,想清楚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大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影小纸条》白板报
我个人有刷微博的习惯,而且遇到好的博主会去刷他主页的微博,一直刷到腻歪为止。然而如果以后他断断续续的发微博就成了一种灾难,注定淹没在其它微博的时间线里。
如果博主有写博客的习惯则好很多,比如把零碎的想法零碎的放在一篇文章中,白板报似乎经常出这样的文章,记录自己的吉光片羽,我喜欢这种方式。
关于《史崔特先生的故事》这段让我想起 二手狮王 (2003) 中酒馆的一段,几个年轻人在酒馆跟曾经当过兵、跟沙特王子抢过女人的老头起冲突,老人一个打几个,毫不费力,完了还上一课。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年纪大了最好的一面可能就是还记得过往,记得自己曾经年轻。那些做过的事情,衰老的岁月说给年轻的人,总会有些用处。
年纪大的另一个好处是老人曾年轻过,而年轻人不曾老过。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两者年轻的时代不一样,一些有时代局限的经验未必有用。
而关于《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书的确是那种看目录也行的类型,有段时间很喜欢他的书。需要推荐的是其译者曾经营过一个微博账号: 松浦弥太郎 ,用来翻译松浦弥太郎在社交网络的一些动态,目前处于停更状态,但过往的微博也值得一看。
这种纸笔的思考方式在日本很多书中都有提及,也有人称为一页纸思考术,A4纸工作法、餐巾纸思考之类的名字,存在一些细节的不同。但大概都是在一页白纸上写你要思考的主题,然后不要细想,只需要不断根据脑海中的善念添加关键字,最后稍加整理,就能得出需要的结论,本质上和「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类似。
在中文互联网,关于这种方法最出名的文章可能是《如何活着: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和经历》: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开始创建一个叫做连客的小东西。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这篇文章最早写于 2011 年的时候,现在看来开头就很鸡汤,那时候我也用过他做的网站连客,但有点理想化,后来网站关闭。
作者又去做了更商业的乐纯酸奶,现在似乎规模不错。
文章里提到的方法是来自于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励志网站 Steve Pavlina(这又是另一个故事,那博主也是个有趣的人,国内有志愿者翻译其博客),大意让你找个安静的地方独处,面对纸和笔,纸的标题就是「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然后不断写此生你的目标,不是让你写文章,而是写短句或者词语,随便写,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你能在 xx 条想到放弃,在 xx 条写的都是些发大财、找帅哥美女、环游世界之类的人类普遍都会想的事儿,但最后你总会找到真正的答案,虽然可能还是发大财、找帅哥美女、环游世界😂……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这种鸡汤感十足的事情年少的我还真试了,不过哭是不可能的,估计写个十年也不可能,理清下思绪倒是不错,而我的答案更是没有悬念,事实上可能对我个人来说十岁左右答案就出来了,余生不过是纠正路径。
我猜测这事就像抛硬币,多数人只是个幌子,硬币在空中飞旋的时候心里就有了答案。
不过也不排除另一些人是真的不知道,或者把自我淹没在了巨大的平庸和无边的生活琐碎之中,需要这种方法来暂时屏蔽外界的各种标签和限制,下潜到自身深处和自我对话。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到:
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就像种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另外别鸡汤中毒,看完去辞职,普通人实现自己所想是个系统性的工程,而且通常几率很低。最好「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而非信任「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相信「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调节着的
自制、耐心和规律。」
这样,即使最后在暮年之时还是个失败者,但拥有足够的过程可供回忆,不至于四肢松软时,大脑也泛善可陈。
huhuhang 是少数派的签约作者,今天在看一周 App 派评栏目时想起来看看「下蛋的母鸡」,点到了他个人简介里的个人网站。
少数派本身的网站风格是我喜欢的,旗下作者的个人网站风格审美也很好。
其网站内容以苹果应用相关的发现、测评为主。
滴答清单在 Mac 版上的番茄钟功能我期待已久,这一次更新终于加入,这样番茄钟功能算是全平台覆盖。
之所以比较期待电脑版的番茄钟,是因为如果用手机开番茄钟,很可能在专注之前我就陷入玩手机这个泥潭,而电脑更容易陷入工作状态。
此次更新并非简单的加入番茄倒计时,而是深度整合进入任务管理中,可以在任务上点击右键进入,番茄背景音效也有加入。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番茄钟在菜单栏里有进度的图标显示,能够一眼看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