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anjiang
2015-10-31T11:18:14.000000Z
字数 1348
阅读 2074
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和哲学家C.F.V.魏扎克于2007年4月28日去世,终年94岁,魏扎克是二战期间参与制造纳粹德国核武器计划(该计划以失败告终)的最后一位在世成员。战后,魏扎克声称他和其他德国物理学家故意使该计划失败以避免纳粹德国拥有这一致命武器,但该说法争议颇多。1941年9月,魏扎克曾陪同海森堡到被纳粹占领的丹麦去访问玻尔——这是一次著名的会面,后来启发麦克·弗雷(Michael Frayn)创作了著名舞台剧“哥本哈根”。
魏扎克1912年6月28日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基尔(Kiel)。1929年到1933年间他在柏林,哥廷根和莱比锡学习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他与海森堡,玻尔和薛定谔等当时的著名物理学家一起工作。作为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魏扎克对原子核的束缚能感兴趣并于1937年提出了“贝特-魏扎克公式”,可根据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计算原子核的能量。
1939年,魏扎克加入了德国的“铀计划”——一个由全德国科学家组成的以研究核反应器、同位素分离和核爆炸为目的的松散网络。尽管这些科学家从未成功地制造出实际的核武器,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猜测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些人认为这些物理学家如海森堡和魏扎克压根就缺乏制造核炸弹所需的工程知识。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物理学家没有忙着确定一些关键参数如核爆炸的临界质量,因为他们知道德国政府没有制造核装置所需的资源,这使他们认为连进行这些计算都是无意义的。
战后,魏扎克声称真正的原因是:出于害怕纳粹政权获得核武器后的可怕后果,他和其他德国科学家故意不为纳粹德国制造核炸弹。魏扎克是在与历史学家罗伯特·容克(Robert Jungk)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提出这种说法的,容克在1957年他的书《比1000个太阳还亮》的书中认为魏扎克和海森堡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都是令人尊敬的。
故事的完整版本在多年后才浮现,1993年,一个关于魏扎克,海森堡和其他8位德国物理学家被英国军事机关拘禁在剑桥附近农场厅(Farm Hall)期间对话的秘密记录公开发表。这个记录显示魏扎克有意鼓励他的同僚物理学家们声称他们从未想造出核炸弹,尽管他们知道这并不严格成立。
战后,魏扎克重新开始研究,他被任命为马普研究所在哥廷根理论物理部的主任,之后的1957年魏扎克又任汉堡大学教授。1957年他还和其他著名科学家共18人一起签署了“哥廷根宣言”,他们呼吁西德政府不要发展核武器。
作为一名基督徒,魏扎克还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哲学,特别关注于伦理学和责任。他的著作包括:The World View of Physics,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Peril. 魏扎克的弟弟,Richard von Weizsäcker是1984-1994年期间的西德总统。
2002年,魏扎克又短暂地成为人们的焦点,他就玻尔书信(玻尔写给海森堡的,但这些信件从未寄出)的公开发表了评论。玻尔书信披露了1941年9月海森堡和魏扎克的哥本哈根访问,玻尔书信表明海森堡及其同僚在1939到1941年期间确实在直截了当地为制造核炸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