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anjiang
2015-10-26T00:31:45.000000Z
字数 14547
阅读 1392
运动
微分
运动是个让人讨厌的概念,这意味着运动着的物体它即在这里,它又不在这里,我们该如何描述它呢?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运动得足够快的物体,我们是“看不见”的,也“捉不住”,因为物体运动的太快,我们的眼睛还没来得及对它们成像,它们就已经跑掉了。
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运动的物体,我们看到的都是静态图像,在某个时刻
这是一个很夸张的讨论,并且因为这个讨论涉及视觉的生理问题而,压根就是错误的。人眼(+大脑皮层)不仅仅是接收光信号的器官,同时它还在主动地对光信号进行处理,真实的视觉是人眼(+大脑皮层)主动参与的结果。
但以上讨论还是有益的,比如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看不清,不论是看“静”物,还是看“动”物,我们都有可能看不清,不但看不清,我们还特想看清,这时候我们一般会眯起眼睛,使劲盯着自己想看清的东西使劲看,这就是所谓凝视(gaze)。
凝视就是暂时中止人眼(+大脑皮层)主动处理视觉信息,迫使人眼(+大脑皮层)清空成见和既有的算法,完全被动地接受物体发出的光信号,这就是把人眼纯粹当照相机镜头用了。
实际上再怎么盯着看,我们也看不清飞奔骏马的步态或子弹穿透苹果的细节,但人就是对视觉的东西有好奇,越是看不清,就越想盯着看,于是高速照相机取代了我们的眼睛。得到了完全“客观”的图像,这里可完全没有人眼(+大脑皮层)主观的参与。
人面对运动最终会求助凝视或高速摄像机,说明人是通过“静止”去认识“运动”的,或人压根对“静止”的图像就有偏好,而本能地讨厌“运动”和“变化”,特别是那些无法预知未来的“运动”和“变化”。
下面我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人对静止图像的偏好,所谓“静止”就是不变化了,我们可以用等式,比例关系等来描述物理规律,而不是用微分方程。
杠杆定律不讨论杆不平的状况,当杆平的时候,左右两臂的臂长和施加在两臂的力满足以下关系:
我们可以设想杠杆稍微动起来,比如逆时针转动了
左臂会向下转,角度
即左侧重物
重力方向向下,即重物
类似地右臂会向上转,角度
即右侧重物
重力方向向下,即重物
根据杠杆定律
杠杆定律关注的是达到平衡/静止状态的条件。
物体浸泡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用今天的物理概念很容易证明。假设一个规则的物体,比如立方体放入水中,或者它比水轻,或者它比水重。
如果它比水轻的话,假设立方体浸入水的深度为
这个压强作用于立方体的底部,方向向上,大小是:
这里
假设立方体比水重的证明与之类似,立方体会全部浸入水中,假设上表面距离水面
浮力就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因为作用于下表面的压力较大,所以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这里
亚里士多德说重物下落速度较快,轻物下落速度较慢。但亚里士多德讨论的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他其实也注意到物体在刚刚落下的时候运动速度是在变化的,但他拒绝讨论这一阶段,或者说他当时尚不具备讨论速度变化的数学手段。
当重物下落时,由于下落速度
这里
球的重量可表示为:
考虑到球本身还有浮力
向上的力是浮力
即:
如果是空气的话,铁球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
即物体越重落下的越快。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必须声明以上讨论是基于现代物理语言和符号的,但这确实是亚里士多德的思路。
行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正圆,可以是椭圆,也可以是抛物线,甚至是双曲线(后两种其实已经不是行星了,因为它们注定会飞行到距离恒星无穷远的地方)。
这其实是很复杂的,除正圆的运动外,即行星围绕恒星做正圆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剩下的都不是匀速运动。
我们其实是通过轨迹来理解行星的运动的,不论是椭圆还是双曲线对我们来说都是静态的图形,运动在这里被我们取消了。
当然我们可以指着行星运动的轨迹说,行星离恒星越近它们的速度就越大等等。
比如对椭圆轨道而言,在近日点的速度
要想定量地研究运动,必须能对时间进行精确的测定。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只研究匀速的运动和他缺乏精确地测量时间的手段有关。
传说,伽利略(1564 — 1642)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曾登上55米高的比萨斜塔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但这听上去更像是个表演,类似马戏团的表演,因为它仍然缺乏测量和数据的支撑。
我们可以估算一下落体从55米高落下需要多少时间。
这里
即大约只需要3秒,要精确地测量这个时间在伽利略的时代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发挥高超的实验技艺将问题转化。
伽利略到底有没有到比萨斜塔去作秀我们不知道,但伽利略确实做过一个“斜面落体实验”。
首先取来一个长约7米的木板,在木板上刻一条一指宽的槽,槽要非常直而且平滑。
把木板倾斜放置,让一个坚硬、光滑的黄铜球沿木板上的槽滚落。
让铜球沿倾斜放置的木板滚下来是可以有效地减小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这当然会减轻精确测量时间的压力。
在伽利略的时代最精确的测量时间的装置是水钟。
水钟有巨大的装水容器,水会从容器底部的细管流出,由于装水容器的横截面积很大,我们可以忽略水面高度的变化,只要细管的管口经过精细的打磨和加工,经细管流出水的速度就是恒定的。
水钟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这是伽利略斜面实验得以完成的前提。
让铜球从斜面上滚落,开始滚动的瞬间我们打开水钟,当球运动到特定的位置,比如:10厘米,20厘米,30厘米,……我们关掉水钟。
我们把水钟里流出的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非常精密的天平(杠杆原理)去测量它们的质量,水的质量是正比于——铜球滚落特定距离——所用时间的。
其实水钟也是希腊-罗马时代的发明,原则上说古典时代人们也是可以做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
对此我的评论是:(1)首先我们需膜拜伽利略构思实验之精妙;(2)其次即便某位哲学家在2000多年前就做过“斜面实验”,但他也不会有效地撬动当时主流的思想,因为孤立的一个实验(或理论)并没有多少意义,必须把它放入一个潮流里,它的意义才会显现出来。(3)伽利略的这项工作是近代物理学一系列工作最开始的几个之一。评价一项实验,一个工作,重要的是看它引发了什么。
在伽利略的手稿中,我们发现了这么一个表格: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记录:
t | s | |
---|---|---|
1 | 1 | 32 |
4 | 2 | 130+ |
9 | 3 | 298+ |
16 | 4 | 526+ |
25 | 5 | 824 |
36 | 6 | 1192 |
49 | 7 | 1600 |
64 | 8 | 2104 |
表格中第三列是距离,单位不是很清楚,但想必是在他7米长的大斜面上做的。第二列是时间,这个时间倒不一定是用水钟测量的,因为它是1、2、3……罗列的,很有可能是人的脉搏或单摆。
第一列数字是后加上去的,因为笔迹的颜色不一样,看来伽利略猜测到这里面的规律了,即铜球延斜面滚落的距离
可以想象当伽利略达到这个猜测后,他就可以利用水钟做更精确的实验以验证这一结果。比如他可以让铜球延斜面滚落:10厘米,40厘米,90厘米,160厘米,……以验证它们对应的滚落时间是否接近于:
用现代的语言,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是,
即加速度恒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
对这种运动速度是时时刻刻变化的。此时再把速度
由伽利略测出的数据,我们有一种直觉,即运动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我们现在用对距离的微分来定义速度:
这里的
或者我们把分子展开:
考虑到
现在公式变成了:
现在速度确实变成一个和时间
以下罗列求微分运算的主要结果:
对幂函数
求微分也叫求导,记做
这里需要计算
这里涉及
第一项自然是
第二项是一阶无穷小,即包含
接下来的一项,是包含
即第一次挑选有
即
现在我们可计算出
我们定义一个新的函数
可以证明
那么
我们取
我们管
很重要地,
假设
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对
假设
即:
函数
假设存在导数
但我们现在必须把右侧的变量
然后我们再把等式左侧和右侧的变量都改变为
作为一个例子,我们来研究一下
即:
现在来计算
最后我们把
考虑函数
根据微分/导数的定义:
其中:
其中:
因此:
现举一例:
比如我们计算
类似地,我们可得到
现在来求正弦函数
当
因此:
类似地,我们可以证明余弦函数
假如对函数
我们可以把
由于
由于
考虑放射性衰变,初始时刻
发生衰变的数目记做
这里的
那么
解:
首先把
考虑到
这意味着:
因此:
对
因此:
即:
我们也把
当
即粒子数会衰减为原先的
还有所谓半衰期,即当
解出:
原子的半衰期
同位素 | 半衰期 |
---|---|
碳14 | 5730年 |
镭226 | 1620年 |
铀235 | 7.1亿年 |
铀238 | 45亿年 |
只有同类的量才能相加。比如:
1苹果 + 1鸭梨
是没有意义的。
说:
1苹果=1鸭梨
也是没意义的。
但,
1水果 + 1水果 = 2水果
就有意义。
我们管1叫数字,苹果叫单位,[苹果]叫量纲。
我们用单位来表示“类”,比如1苹果就是一个单位,而1鸭梨是另一个单位。我们对相等的规定是数字和数字相同,而表示“类”的单位也要和单位一样。
英文的量纲是dimension,dimension有尺寸和维度的意思。在
乘法的定义是这样的:
1苹果 x 2鸭梨 = 2 苹果·鸭梨
即数字和数字乘,单位和单位乘,所谓单位和单位乘就是把苹果和鸭梨并列,得到新的类,或新的单位——“苹果·鸭梨”,苹果·鸭梨的量纲是:
[苹果·鸭梨] = [苹果] x [鸭梨]
举例而言,物理里面功的定义是:
功是力
[功] = [力] x [长度]
我们希望把任意物理量的量纲都表示为几个基本物理量的量纲的表达,在力学中我们选:长度、质量和时间。
那么力的量纲是什么呢?
由牛顿第二定律:
力的量纲是:
[力] = [质量] x [加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是:
加速度的量纲是:
[加速度] = [长度] [时间]
−2
因此功的量纲是:
[功] = [质量] [长度] [时间]
−2 [长度] = [质量] [长度]2 [时间]−2
我们可以证明功的量纲和动能的量纲是一样的,它们是同一类的物理量。
动能的定义是:
动能的量纲是:
[动能] = [质量] [长度]
2 [时间]−2
弧度是没有量纲的,这与我们对弧度的定义有关。
考虑一段圆弧,圆弧所对的角度是
圆弧长度
我们定义:
圆弧
更多例子:
5米 x 6米 = 30 米·米
“米·米”和“米”不是一类的,我们管“米·米”叫面积,而“米”叫长度。
0.1 元 x 0.1 元 = 0.01 元·元
“元”是货币单位,“元·元”和“元”不是一类的,0.01自然不是对货币多少的度量。
在物理中还会出现这样的表达,比如:
这里在
波矢的定义是:
即空间上每增加长度份额
对包含
比如(放射性)衰减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