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jiyanjiang 2015-10-24T19:07:53.000000Z 字数 4901 阅读 3557

神经元简介

神经元 细胞膜 生物物理


神经元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Neuron), 所有的神经元, 不论是低等动物(比如: 乌贼)还是高等动物(比如: 人), 其基本构造都是相同的.

一个神经元

典型的神经元如图, 由上到下分别是:

  • 很多树突(dendrites),
  • 细胞核(nucleus),
  • 一根长长的轴突(axon),
  • 轴突的周围有髓鞘(myelin sheath)包裹.

在轴突的末端, 神经元会和很多“相邻”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Synapse),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来完成的。但在神经元内部, 信号的传递则是通过电信号来完成的。这个电信号就是跨膜电位(Vm(x,t), trans-membrane potential)在轴突上的传播, 传递方向是由轴突丘(Axon hillock)沿轴突传向突触, 即如上图中的由上向下传播.

神经元上电信号的产生和传播.

神经元上电信号的产生和传播:信号由树突传入整合, 使神经元活跃起来, 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沿轴突传向突触.

能斯特电势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 比如: 钠泵、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 这种蛋白质折叠后会形成特定的孔道, 孔道的直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 如钠离子通道对钠离子的选择性最好, 但并非对其他离子绝对不通透, 比如:gNa+:gCa++=1:0.1, 即钠离子的通透率比钙离子的通透率高一个数量级。

钠泵(Potassium Pump, 钠钾依赖性ATP酶)是另外一种特殊的膜蛋白, 当结合了膜内三个钠离子和膜外两个钾离子时,产生ATP酶活性,水解ATP并产生能量。钠泵利用此能量可将三个Na+离子泵出膜内, 同时将两个K+离子泵入膜内(见下图). 由于钠泵不停运转使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 每运转一次, 将膜内一个正电荷泵出, 是“升电泵”,导致膜内电压将低于膜外电压。

玻尔兹曼分布

为了计算跨膜电压(Vm), 首先我们回忆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大气密度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逐渐降低, 假设海平面处的大气密度是n(0), 高度h处的大气密度是n(h), n(h)随着h的增大呈指数型下降:

n(h)=n(0)emgh/kBT(1)

假设m是空气分子的质量, 这里有两种相反的趋势, (甲)n(0)地方的密度比较大, 空气分子有从高密度向低密度扩散的趋势; (乙)质量为m的粒子处在重力场中, 有向下落的趋势。

公式(1)中还出现了温度(T), 当T(高温)时, 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降低的较慢, 当T0(低温)时, 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降低很快, 或说几乎所有空气分子都集聚在h=0的地方。

“空气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密度分布”是玻尔兹曼分布(Boltzmann Distribution)的一个例子, 玻尔兹曼分布是统计物理的基本定律, 其内容为: 物理系统处在能量为E的几率正比于eE/kBT, 即:

ρ(E)eE/kBT(2)

能斯特电势

钠泵

钠泵示意图:每一循环使三个钠离子泵出细胞, 同时使两个钾离子泵入细胞.

由于钠泵的存在, 细胞膜内(in), 和膜外(out)的离子浓度是不同的, 由于离子浓度的不同, 高浓度会向低浓度扩散, 同时膜内和膜外之间还会存在电势差, 离子在跨膜方向上会受到静电力的作用。 当这两种趋势达到平衡时, 我们就可求出跨膜电压(trans-membrane potential), 也叫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K+离子而言, 膜内浓度(ni)较大, 膜外浓度(no)较小, 因此K+离子有由内向外扩散的趋势, 但同时由于膜外电势较高, K+离子又有由外向内运动的趋势, 跨膜电势定义为:

Vm=ViVo(3)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2), K+处在膜内的几率正比于: ezeVi/kBT, 处在膜外的几率正比于: ezeVo/kBT, ze是每个离子所带的电量, e是单位电量, 数值上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 恒取正, 对K+而言, z=1. 因此:

noni=eze(VoVi)/kBT

两边取对数,

lnnoni=ze(VoVi)kBT

得到:

Vm=kBTzelnnoni(4)

在热力学中, Vm也叫作能斯特电势(Nernst potential), 利用:

kBNA=R

eNA=F

NA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膜电位公式(4)可表示成更常见的形式:

Vm=RTzFlnnoni

这里R是普适气体常数(Universal gas constant), F是法拉第常数(Faraday constant), 它们的数值是:

R=8.3143JK1mol1

F=9.6485×104Cmol1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由于钠泵的存在, 细胞即使处于不活跃的状态, 细胞膜仍处在极化状态, 即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电势差, 如以膜外电压为0, 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 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细胞在静息状态是钾膜——钾离子通道打开, 钠离子通道关闭——即对Na+, 和Cl而言, 细胞膜是几乎不能穿透的, 而K+则可相对“自由”地穿透.

细胞膜处在静息状态, 三种离子电导率的比值是:

gK+:gNa+:gCl=1:0.04:0.45

因此, 静息电位将主要由K+的内外浓度决定。现在我们以乌贼巨轴突(Squid's giant axon)为例,

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

no(K+)=22mmol/L, ni(K+)=410mmol/L. 取: T=300K. 计算出:

Vm(K+)=76mV

动作电位

当给细胞足够大去极化刺激(Depolarization stimulus),可记录到一个持续时间为1-2ms的沿轴突传播的峰形电位(spike potential),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

  • 上升相:-60mv到-35mv时上升较缓慢, 此后上升速率骤增, 转换点称为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约-35mV)。
    Hodgkin 在1937年发现[1], 动作电位的峰值为约+45mV, 此时膜两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即Vm>0)。

  • 下降相: 动作电位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产生一些小的余波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跨膜Na+}电导和K+电导的变化情况。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在外加刺激电流作用下, 细胞膜发生局部去极化, 膜对离子通透性发生变化, 超过阈电位时对Na+离子的通透性骤增, Na+顺着电化学势差由膜外进入膜内, 膜内正离子增加, 进一步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后,Na+通道由关闭转为开放,
膜对Na+的电导大增(最大增加约500倍), 此时各种离子电导率的比值是:

gK+:gNa+:gCl=1:20:0.45

因此动作电位峰值将主要决定于Na+的平衡电位. 我们仍然以乌贼的巨轴突为例进行估算, 如图, no(Na+)=440mmol/L, ni(Na+)=49mmol/L, 取T=300K进行估算,

Vm(Na+)=56.7mV

gNa+增到最大后, 迅速失活, Na+通道关闭, Na+内流迅速减少, 同时K+通道开放增多, K+外流逐渐超过Na+内流, 造成动作电位下降相。电位下降的末期还会出现一些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波动, 然后逐渐接近钾平衡电位, 即静息电位。

突触

动作电位并不在神经元间传导, 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Axon Terminal)导致该处储存的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2])释放, 神经递质越过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 扩散至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并与受体(receptors)结合, 使受体通道开放, 产生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示意图

如果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电位(depolarization), gNa+gCa++升高, 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se potential, EPSP)。反之如果gK+gCl升高, 则后膜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更不容易活跃, 称为抑制型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se potential, IPSP)。

整合

很多神经元通过各自的轴突末梢向同一个神经元“汇聚”, 比如: 约有8000个神经元在同一个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上形成突触, 有兴奋性(excitatory)的, 也有抑制性(inhibitory)的。运动神经元在极短时间内会接收到很多信号, 它会将输入的多路信号整合(summation)后再决定是否产生动作电位, 及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

整合

整合: 绿色代表兴奋性的, 红色代表抑制性的.

比如“依次”输入四个兴奋性的突触后电位, 会导致一个较大的去极化电位, 如果达到阈电位, 就会导致动作电位, 但也可能仍然不够大, 就不导致动作电位。“整合”可类比为电脑对数字信号的运算处理, 但机制不同, 也更复杂。

阅读


[1] A. L. Hodgkin, Evidence for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in nerve: Part I, II, J Physiol July 15, 1937 90 (2) 183-210 211-232. http://jp.physoc.org/content/90/2.toc
[2] 神经元之间担当信号传导的化学物质被定义为神经递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有乙酰胆碱(Ach), 谷氨酸(Glu), γ-氨基酸(GABA)等数十种神经递质。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