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anjiang
2015-10-19T08:30:05.000000Z
字数 6274
阅读 13232
量子力学
斯特恩
盖拉赫
有两种讲授量子力学的方式,一种是历史的方式,基本按时间次序交待上世纪量子力学创建过程中的关键进展,比如先介绍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然后介绍普朗克的量子化,玻尔理论,进而讨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高潮部分是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另一种是公理的方式,即用最少的实验事实建立量子力学的形式体系,引入狄拉克记号和矩阵力学。在量子力学II中我们将采用公理的方式讲授量子力学。这样讲授量子力学的好处是在数学上较清晰,方便我们后续发展种种方法系统地研究物理问题。
量子力学II和量子力学I研究的都是非相对论的单粒子问题,从物理内容上讲并无本质的增加。量子力学I多采用历史的方式讲授,大部分精力会花在波动力学上。而量子力学II会采用公理的方式讲授,它从一开始就要引入并使用狄拉克记号,主要使用矩阵力学(在历史上被认为比波动力学更抽象)讨论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II的重点不在讨论物理学史上那些曾引发起无数争论和不可思议的实验,但完全不介绍实验事实也不可能,因为量子力学到底是一种物理理论,而非数学理论。费曼在其物理学讲义中通过双缝实验引入量子力学,而在樱井书中则是通过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来引入量子力学的。
在双缝实验中我们很难接受粒子会像波一样行为,因为粒子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已经被强烈地规定了,我们很难把粒子想象为不像一块石头那样行为。但对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而言就不存在这个“很难接受”的问题,因为我们本来叙述的就是一种非日常经验,我们只需把它当做一个黑盒子去想象就可以了。
通过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会大大降低进入量子世界的门槛。
斯特恩(Otto Stern)是学物理化学出身,犹太人,后来追随爱因斯坦学习理论物理,但其真正擅长的还是实验物理,斯特恩是最早发展分子束技术的科学家,他用这个方法直观地验证了气体分子确实是遵从麦克斯韦分布律的,并使用这个方法测定了银原子的磁矩,甚至是质子的磁矩等等。
1922年,他与盖拉赫(Walter Gerlach)合作,完成了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斯特恩做这个实验的初始动机是要验证玻尔提出的空间量子化(Space quantization)概念,即原子的磁矩只能取向于空间的分立方向上。当时人们认为原子磁矩来源于原子内部电子的轨道运动,电子延圆形或椭圆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就像环形电流一样会产生磁矩。空间量子化意味着这些圆形或椭圆轨道只能存在于特定空间取向的平面上。
但实际上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却揭示出电子本身就具有磁矩,如果我们称因轨道运动所导致的磁矩是轨道磁矩的话,这种新磁矩就称之为自旋磁矩,轨道磁矩对应轨道角动量,而自旋磁矩则对应自旋角动量。此前人们已经知道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是取整数的,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却显示自旋角动量量子数是半整数(
由于该实验在物理学史中的关键作用,斯特恩被授予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此前的1940,41,42正值二战最凶险的时刻,连续三年无人获奖,因斯特恩的犹太人身份,当时斯特恩已经逃到美国,并加入美国籍),而斯特恩本人则是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次数最多的一位科学家,从1925-1943年他共获得了81次提名[1]。
有趣的是盖拉赫作为实验的关键合作者却未同时得奖,实际上盖拉赫在同时期也获得了30次提名,超过革末(Germer)、郎之万(Langevin)、外斯(Weiss)、梅特纳(Meitner)等同样未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的提名次数。但因德国“异议人士”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希特勒视之为对自己的羞辱,于1937年颁布法令禁止任何德国人领取任何诺贝尔奖,这使得正与纳粹合作的纯种日耳曼人盖拉赫很难有获奖的可能性。
实验的关键是“非均匀磁场”,斯特恩和盖拉赫制造了专门的具有特殊形状的磁铁,使得磁场基本就在
我们把一个磁矩
磁矩在非均匀磁场里会受到一个
银原子的原子序数是47,其电子结构可表示为:
现在考虑银原子的磁矩,首先原子核的磁矩远小于电子的磁矩,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考虑银原子中电子磁矩的贡献,其次以我们今天的知识原子中满壳层或满亚壳层电子磁矩的贡献正好互相抵消(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都会抵消),这样我们就可判定银原子的磁矩主要来自
对
根据银原子束分裂的大小,我们可以把银原子的磁矩表示为:
这里
对我们的物理世界,选哪个方向是
真正有意思的是连续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比如:我们可以让一束银原子通过
这说明
我们可以让
这个结果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这就相当于我们用不同于SGz所定义的分类标准对
我们可以把
直觉上我们会觉得只会得到
从分类的角度,这里涉及两个不同分类标准,一个是
在量子力学I中,我们会说由于算符
理解新事情总是通过将其比拟为另一个(更熟悉的)事情来达成。比如连续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我们会把
通过光学类比我们可以获得这种理解。
光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分量
求解电磁波方程,会得到这样的关系[3],
这里
x-偏振光:
y-偏振光:
偏振片能吸收特定方向振荡的电磁波,比如x-偏振片能吸收所有垂直于
比如我们可以让x-偏振片逆时针旋转
x/y-偏振光和x'/y'偏振光是对电磁波的两种不同分类方式,它们分别都是既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分类方式。即x-偏振光中没有丝毫y-偏振光的成分,y-偏振光中也没有丝毫的x-偏振光的成分。
我们现在可以构造一个连续的偏振片的实验来类比连续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首先让一束自然光通过x-偏振片,得到x-偏振光(对应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很容易理解,对x-偏振光而言,电场振荡的方向在
现在,穿过x'-偏振片光的电场就在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银原子的量子态(即自旋1/2的量子态)建立起一个数学表示,我们用一个二维的列向量来表示自旋1/2的量子态,
类似地,用y-偏振光对应的二维列向量来表示
用x'-偏振光对应的二维列向量来表示
用y'-偏振光对应的二维列向量来表示
最后还剩两个态
这意味着我们可用二维复系数线性向量空间中的一个向量来表示一个自旋1/2的量子态。
J. J. Sakurai,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