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xiya
2021-11-20T20:49:27.000000Z
字数 1955
阅读 437
大学
奥数培训还没结束,又来了两个学生,分别叫林琪与柯文斌,都是在初一升初二的阶段,但他们的目的是补习。林琪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的时候很有目的性,有时会在课堂上希望展鹏能多给一些某一类题型来练习一下。柯文斌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实际上他的母亲做出让他来这里补习的决定是艰难的,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非常乐观,她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要白白浪费了补习费用,但他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整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考试不及格无所谓,补习费用对家里有多大的负担也无所谓,家长打他骂他也无所谓,是一个“油盐不进”,“没有上进心”的孩子。这是大家对柯文斌的固有印象,不论是家里人、老师、还是同学,柯文斌是一个爱打架惹事的“坏孩子”。
开始展鹏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只是把他们当作普通的学生来上课,他感觉林琪和柯文斌都是很可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年纪相仿,他们对展鹏也只有以“老师”的称呼和对“学长”的尊敬,他们的关系也比普通的师生更为亲近一些。林琪在课上经常积极发言,这也带起了柯文斌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座位从最后两排挪到了前面两排,有时上黑板写完题目就站在讲台边听课。这段时间展鹏不知道哪里来的许多有意思的数学知识,上课时讲课本上的数学内容,下课时聊课外的数学故事,比如无理数的发现、金字塔高度的测量、悖论等等,林琪经常会在课上提出一些需要用初二 / 三或者高中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课间展鹏就会给他们从最基础的开始解释到最终解决问题,而他们不需要完全理解,展鹏只要让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并且整个过程一定是有严格的证明逻辑,以及最后的结论即可。
放学后学生要等家长来接,柯文斌家离小新星很远,他父亲骑摩托车来接送,一般都要等个十几二十分钟。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展鹏经常和柯文斌聊聊天,了解到他只是因为不喜欢学校的数学老师就完全不听数学课,展鹏问他是否听得进在小新星上的数学课,柯文斌表示“也就那样”,这让展鹏颇受打击……后来在一节平行线的判定课上,展鹏发现柯文斌在图形方面确实比林琪反应更快,展鹏几乎不夸人,那天不经意间夸了柯文斌一句,他的精神头一下子起来了,一直保持极高的注意力,直到下课,在之后的课上,柯文斌上课的活跃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展鹏不知道原来一句夸奖对学生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在后来慢慢地与家长的接触中,展鹏知道了柯文斌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若正如他母亲所说,柯文斌在学校经常打架翘课,不听家长劝谏,他还真是个没救的孩子。但在展鹏的印象中,柯文斌是可以认真上课,并且是因为有兴趣才听课的,不论这兴趣是来源于数学还是一起学习的同伴林琪,翘课打人之类的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展鹏从阿姨口中了解得越多,越觉得柯文斌可怜。父母对自己如此缺乏信心,却期望通过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变乖,他们与柯文斌一起生活了这么久,却看不见柯文斌的可爱之处,也许是越亲近的人越难以改变他们对自己的刻板印象,也更不愿意在他们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另一面吧。
“既然你们觉得我是哑巴,那我就当个哑巴好了。”展鹏小时候因为见到亲戚都不懂得向长辈问好,经常被父母说“哑巴了”,再加上与家里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所以在同学面前一向很活泼的展鹏,在家人亲戚面前沉默寡言。展鹏不禁想到这些,他感觉柯文斌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产生这种行为,因为周围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的固有印象是坏的,自己也不想去费力改变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不去反驳,不去纠正,自己也没有那么累了。
柯文斌的母亲看他能听得进展鹏的话,于是在补习结束的最后一天晚上,为他们俩买了汉堡鸡翅,给他们机会好好聊一聊,希望展鹏能劝劝柯文斌,让他能在学习上上点心。关于学习,展鹏之前也和柯文斌聊过一些,但仅仅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的,并没有以建议的方式给出,毕竟有些并不是一个“心理健康向上”的学生应该有的表现。展鹏觉得,如果对某一门课完全无感,混一混就可以了,学习并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兴趣,展鹏的高中花在数学和物理上的时间几乎是其他四门课的两倍,如果像柯文斌这种是讨厌数学老师的话,不要通过“捣乱”的方式和老师对着干,要在对方的强项上压过他,比如在数学方面超过老师,这是最有成就感的。
该说的展鹏都已经说了,柯文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没有表达出来,可能是因为他的谈话对象是老师,不方便反驳,不如不说出来,柯文斌能听进多少,是他自己决定的。既然补习已经结束了,当然要准备迎接“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暑假了,为什么还要讨论学习呢?他们从汉堡店聊到大马路,从大马路聊到十字路口,绕着十字路口的斑马线一圈又一圈,直到晚上快九点,他的母亲来将他接回去。
那天晚上,他们聊得很愉快,展鹏只希望柯文斌以后的生活能够开开心心地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