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Dmaxiya 2022-04-16T22:23:46.000000Z 字数 1552 阅读 531

大学 | 第一章 高中的物理启蒙

大学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011.9 ~ 2014.6


高中和初中的物理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初中物理不论怎么学都只是数学应用题,学起来缺乏趣味性。展鹏很幸运,一进入高中,就遇到了可能影响他一生的物理老师——于健。于健老师是和蔼的,他的教姿教态,甚至他的笑,都是大师级的,他的课堂是循循善诱的,上于健老师的课感觉不到来自作业与考试的压力,他更注重的是物理思维的训练,他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而不是单位路程内的时间、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定义斜面上的最高点。

一次习题课上,老师拓展讲到测地月距离时,画了一个图简单地解释测量要用到相似三角形后准备跳过,问学生“可以理解吗?”,大家都回答“理解”,班上安静了一会儿,等着老师讲后面的内容,展鹏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测地月距离,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班上开始叽叽喳喳,有嘲笑的有解释的,但没有能说服展鹏的。老师微笑地抬起头,说没有理解是正常的,图上还有一条辅助线没有画出来,画出来之后才存在相似三角形,同桌丁豪最先反应过来,快速地讲出了原理,这回他听懂了,班上也安静了下来。

他的提问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老师平时对大家的鼓励,不懂就问,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展鹏很喜欢钻牛角尖”,高二换了个物理老师,他这样评价道。

于健老师不太喜欢上习题课,但是受力分析实在是太难了,同学们似乎完全无法理解,这是高一年段的普遍情况,因此老师不得不安排一节习题课。课上只讲了三道受力分析大题,但是老师讲得非常详细,当大家认为受力分析某种类型的题目一定有对应的模型可以套用,一定有什么技巧时,于健老师用一节课告诉大家:受力分析所用到的知识其实都已经学过,只是还没有完全接受惯性定律罢了,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只是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才会有的误解,这种误解仍然存在于大家的脑海里。

45​ 分钟的习题课后,展鹏茅塞顿开,受力情况根本没有木板、传送带和斜面的区别,那是他自己强加上去的想法,物理并没有告诉他这些,物理只告诉了他最基本的定理,事物的本质是纯粹而统一的,这种思想对他以后的学习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展鹏觉得在于健老师的课上,他能够完完全全地感受到物理的美,充分地激发了他对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展鹏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要成为于健那样的物理老师!

他不必考虑文理分科,一进入高二,就开始着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他是一个阳光活泼的男生,他的小个子和数理的好成绩让他在班上有着不错的人缘,他十分乐于帮助同学们解答关于数学和物理的问题,他在解答的同时也在练习自己的表述,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听懂,有时也让同学复述一遍思路。慢慢地,晚自习时越来越多同学来问他关于数学和物理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如果展鹏以后回一中教书,就让自己的孩子安排到他的班上。这个时候的他成就感爆棚,越发坚定了成为一名特级物理老师的决心,他也期盼着能和于健老师成为同事,就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四五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希望那时候于健老师仍然在一中任教。

在给同学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地反思,现在的他会因为自己正在和同学学习相同的内容,而可以清晰地知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在某些地方产生误解。若转换到老师的视角,就像这时候的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小学生不会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甚至无法用更准确直白的话语来解释,因为解法就像书上说的那样清晰明了,成为老师之后的自己会不会像这样了解不到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从而产生“代沟”。

类似的反思还有许多,他希望自己从现在就开始,从一名学生的角度,希望未来的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老师,他记了满满的一页草稿纸,关于对自己未来成为一名高中教师的期望与要求,酷爱文言文的他,用一篇《志伟言有感》将当时自己对教师的一些思考写了下来。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