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you
2017-05-18T15:26:48.000000Z
字数 3396
阅读 1352
100天行动
今天聊一聊大脑。人的习惯与大脑有关系,但是具体有什么关系呢?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有三套负责认知和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
在理想情况下,三种大脑会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
思考脑:特征,慢而成熟。
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思考,随时随地都在自言自语。它们交谈的内容,包括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周围的环境,要达成的目标和我们自身的情况。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我在故我思。这种头脑内部的喋喋不休,甚至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情感、行为和身体。而所有的思考过程,都是由思考脑完成的。
人类思考脑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可以想一些并不在眼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我们不光能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我们能够思考、幻想、虚拟故事。
这套脑系统负责有意识地思考,逻辑分析,综合考量,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做出预判,回顾以及深度思考。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它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非常容易疲劳。
思考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是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思考脑能够考虑长期的远景,制定远期的目标并提前做出预判。这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做到。因此心理学家有时候也会将它叫做“结果导向脑”,相对于“刺激导向”的反射脑。
反射脑:特征,快而原始。
在漫长的演化里程中,反射脑是三套脑系统中最古老的一个。它的速度很快,处理问题完全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它的速度就像反射一样块,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刺激驱动系统”,有点像拍立得,咔嚓,照片就出来了。这套系统所做出判断的方式非常极端,它只管眼前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管。反射脑做出判断的依据不光是你此时此刻看到的东西,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感,温度,疼痛,加速度,身体感知等组成的整体的感官事件,因此我们的反射脑是完全被动的,无法进行预判,也无法思考接下来的情况。
这套脑系统能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消耗的能量不多,快的像闪电一样。它在工作过程中会走很多捷径,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始的反射脑拥有比思考脑更快的反应速度,这是由遗传而决定的。数百万年前,在原始人类中,时刻在森林里上演着生与死的争斗,我们人类的祖先正是借助于这样巨大的优势得以繁衍。
不过到达21世纪之后呢,反射脑闪电般的速度反倒形成了某一种负担,因为这样的速度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经常停下来给思考脑一个机会,由它去检验反射脑所做出的快速决断。如果不这样做呢,反射脑一定会犯下很多荒谬的错误。
情感网络也属于反射脑的一部分,情感反射会大规模地走捷径,这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用。所以事实上管理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情绪并加以利用,而不是刻意地忽视。
存储脑。:特征,时刻等待空闲。
每天我们的大脑都要吸收数以十亿字节的信息,要是任由这些海量的信息杂乱无章地随意堆放在一起,大脑永远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我们必须将信息分类和存储,以备后用,这项工作就是由存储脑来完成。它就像一个庞大的团队,由数百个关系紧密的管理员,编目员所组成,这个团队只服务于一个客户,就是你自己。更准确地说,是你的思考脑。数十亿字节的信息通过全身的各种感觉涌入我们大脑,加上思考脑所产生的各种想法,所有的这些信息都需要由存储脑进行判断,哪些应该舍弃,哪些应该存入长期记忆。
存储脑保存信息的方式是以联想为主,但具体的机制我们仍不得而知。近期的研究似乎已表明,年长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从大脑的档案室中检索信息,这可能是因为与年轻人相比,长着的数据库更加庞大,因此检索的时间变长是正常的。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长着检索时间变长是因为记忆力减退。
通过现代的功能性大脑扫描技术,我们发现,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其中一个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反过来也是一样。工作的记忆就像中央微处理器,思考脑和存储脑会争夺工作记忆的时间和空间;而存储脑一直处于待激活状态,随时保持警觉,有时候这种状态叫做默认模式,它永远不休息,除非思考脑占据大脑的所有处理能力。而等到思考脑进入惯常的休息和睡眠当中呢,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所以有时候研究者会说它处理的是消极任务,以区别于处理积极任务的思考脑。
思考脑是存储脑的唯一客户,如果客户出门了、睡着了或者休息去了,哪怕这段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存储脑也会火力全开,彻底激活。
大家可能很疑惑,为什么要讲三套脑系统?因为习惯与这三套脑系统切身相关。
【开车】
比如你在刚刚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所有与此相关的信息都必须由思考脑有意识地进行处理,但是思考脑一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所以自然而然地你想刹车的时候会忘记踩离合,想踩离合的时候你又忘记观察后视镜,诸如此类的错误你会一犯再犯。很可能你会感到绝望无力,需要同时思考的事情太多了,你大脑中可能只有一个念头:我可能永远都学不会。
是的,如果你只有思考脑可用的时候,那你确实永远都学不会开车。但是呢,通过持续地学习,经过无数个充满沮丧的瞬间,犯下无数个错误之后,多亏了即时的反馈,你的反射脑终于逐步形成了后天的快速通道。思考脑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学到的知识开始逐渐转移到了反射脑,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于是呢,开车慢慢开始形成习惯。
反射脑重要的优势在于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所以在思考脑忙着思考毫不相关的事情,你还能安全地开车。甚至有人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边开车边打电话,这是另一回事了。
在一连串的行为中,例如开车,做手术,起床,洗漱,准备出门,一个行为或者它的结果会直接触发下一个行为,所以我们无需思考就能流畅地完成很多复杂的流程,这样的流程有时候会称之为组块。反射脑会将多个行为判断组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组块,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简单。
并非所有的习惯都与动作技能有关,也有其他类型的习惯比如说智力方面的。一旦反射脑接管了阅读,你在看书的时候就不需要有意识地去拼写单词,回想它们的意思。另外反射脑还能做一些即时的简单计算。社交活动中也有一些习惯性的规矩和礼节,让人与人的互动交往变得更加融洽,高效。
在这类活动中,规则会带来好处。但习惯比规则更强大,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把规矩变成习惯,驾驶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流畅。在军队中,战友和自己养成相同的习惯,你们就能轻轻松松配合无间。很多电影中特种部队经常会有一些手势或者动作,因为他们沟通的方式和习惯是一样的,可以大大减少沟通成本。
而在工作中,生产中,甚至会议上,默认的规矩和习惯也会带来同样的好处。养成共同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会让合作变得更加流畅。通过大量的练习,行为和推理过程可以从有意识的思考脑转移到反射脑,变成自动完成,无意识地反射直觉和习惯,这是人类大脑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思考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和时间。而反射脑工作起来轻松的多,一旦某个行为或者推理过程变成习惯之后,我们就不必再动脑子去思考它,只需要消耗一点点脑力就能完成。
习惯的形成让我们变得更高效,于是思考脑可以腾出来考虑其他的事情,学习新的习惯。一般而言,我们每天在无意识状态做出的行为决策有好几百件,如果没有习惯,我们的大脑将不堪重负,无法正常地工作。
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谈过,人的行为一天会有80%甚至90%以上都是在无意识中所做到的。而现在的脑部扫描技术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旦某个行为变成习惯,控制这个行为的脑部区域就会发生转移。思考脑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来监督反射脑。这样的监督非常重要,因为反射脑不知道我们养成的习惯是好是坏,所以我们需要思考脑来判断,新形成的习惯够不够好,得不得体,有没有用,够不够聪明,有没有道德风险。你一定能感觉到想改变某些坏习惯会碰到多大的阻碍。而当一些习惯变得低效、愚蠢甚至危险的时候,我们又必须去改变或者是戒掉它。
这就是习惯与三个脑系统的关系,实际的关系可能会比这里讲解的更加复杂。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对于大脑的运作机制和原理知道的相当有限。最近十几年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验证一些大脑运行的基本机制和原理,通过这些研究使我们能了解习惯是怎样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