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you
2017-04-05 07:16
字数 1230
阅读 698
剽悍一只猫
【案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对专家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科学实验:专家要求受试者考虑他们的建议再进行决策。
受试者做决策的时候,研究人员用大脑扫描仪观察他们的脑部活动,发现负责独立决策的部分不活跃。
他们在考虑专家意见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
听取专家的意见并没有错,但如果你完全没有自己的判断,就很容易出问题。
因为专家也是人,不可能每次都是对的。
我思故我在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横看成岭侧成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方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
昨天,我们说,如果你主动坦诚自己的部分缺点,能让挑剔的听众更难想到其他的缺点。
今天,我们说,着重强调的信息可能会让你忽略掉关键的细节。
【案例】自己在看别人的幻灯片展示的时候,是不是总盯着放大和高亮字体,至于小字部分,能忽略则忽略?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后续调查发现,问题出在了一张“飞船失事可能性的测验数据综述”的幻灯片上。其中“飞行前的模拟飞行测验所使用的泡沫是真正撞击飞船的泡沫的1/640”这行关键信息被放在了小字部分,几乎没人注意到这行字。正如此为飞船失事埋下了种子。
尽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因为忽略了一行小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仍然想要提醒一下大家,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千万擦亮眼睛。因为别人强调的重点,不一定是你的重点。
细节决定成败
苹果——追求极致的品质;严苛的测试检验。
此之佳肴彼之毒药.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他,你关注的不见得是别人关注的。
墨菲定律——如果一件坏事有可能会发生,那它就会发生。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案例】《定位》书中: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即人们可以忍受别人说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不能容忍别人说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乐观偏见”,就是只听自己想听的,主动屏蔽和自己想法向左的观点。
神经学家实验发现,当人们听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时,有更大的可能性去相信这是真的;而当消息不利于他们时,人们愿意相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如果你热衷于投资买股票,当你看到自己手持的股票可能会涨的相关消息时,你会更倾向于相信这一消息是准确的;
如果你很爱吃巧克力,当你看到有关吃巧克力对身体好的报告,恨不得发朋友圈劝大家一起吃巧克力。
“乐观偏见”也说明大脑喜欢在舒适区思考,求同排异。这样的思维模式无疑是舒坦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在做决策的时候,如果你只听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忽略了不利的声音,很容易导致盲目乐观,从而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中。
《决策的智慧》[英]诺瑞纳·赫兹
比例偏见
心里概率
罗生门
乐观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