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ying
2020-03-04T16:43:07.000000Z
字数 10998
阅读 1271
读书笔记
效率指的是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需要政府的几大原因:
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
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活促进平等。
货币注入有如下短期效应:
先提出理论,再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的理论。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经济模型
循环流量图是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该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词。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经济学被分为两个领域: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之间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
两个基本原因: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比较优势原理带来两个问题: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目前经济学家支持自由贸易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比较优势。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表:表示在影响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一个市场的需求量是所有买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的总和。
正常物品: 当收入减少时,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这种物品就被称为正常物品。
低档物品: 收入减少时,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该物品就被称为低档物品。
替代品: 那些经常相互替代使用的成对物品。
互补品: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 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 把价格和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叫做供给曲线。
影响卖者的变量 | 变量影响 |
---|---|
价格 | 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
投入品价格 | 使供给曲线移动 |
技术 | 使供给曲线移动 |
预期 | 使供给曲线移动 |
卖者数量 | 使供给曲线移动 |
市场的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弹性: 衡量需求量活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都衡量当其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购买这种物品的意愿有多强。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个经验法则:
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公式:
中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公式: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总收益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将引起总收益增加。颚骨需求妇幼弹性,那么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计算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力量。
对卖者征税与对买者征税是相同的。
两个结论:
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目的是对市场结果的合意性做出规范性判断,其反应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 买者的评价 - 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 = 卖者得到的量 - 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 = 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 = 买者的评价 - 卖者的成本
平等: 在社会成员中平均的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
无谓损失: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与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再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个楔子。该物品的销售量下降。
决定税收无谓损失的大小的因素:
市场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再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说。
进口配额与关税这两种类型的贸易限制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关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进口配额为那些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负外部性: 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
正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
外部性内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外部性做出反应:
矫正税: 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有时外部性问题可以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另一种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是慈善行为。
私人市场往往可以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利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种解决外部效应的私人市场方法是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编号,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有时利益各方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是因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排他性: 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
搭便车者: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三张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国防,基础研究, 反贫困。
成本-收益分析: 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公地悲剧: 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公地悲剧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随着一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一半而言,政府以税收形式拿走的收入份额也越来越大。
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当在许多不同的税制方案中选择时,决策者有两个目标:效率和平等。
平均税率: 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边际税率衡量税制在多大程度上激励人们不工作。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支付能力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地域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 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盖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税收在平等和效率之间权衡取舍。
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 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生产函数的斜率衡量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
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 随着变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 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FC):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C):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平均成本告诉我们,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品的成本。
边际成本告诉我们,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点
三个重要的特性: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竞争市场: 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竞争市场有两个特征:
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利润最大化的三个一般性规律:
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和退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比短期供给曲线更富弹性。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而进入壁垒又有三个主要形成的原因: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地域两个或多个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
当垄断者增加它的销售数量时,这对总收益(P * Q) 有两种效应: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三个有关价格歧视的结论:
完全价格歧视描述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
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利润,否则企业就会选择对所有顾客收取同样的价格了
政府决策者会用以下四种方式之一来解决垄断问题: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想听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描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市场:
如果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如果这些企业出售的是相同的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
经济学家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它选择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它可以出售的价格。
垄断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特点: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差别:生产能力过剩与价格加成
每当一家新企业考虑带着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会产生两种外部效应:
垄断竞争下,看不见的手并不能确保总剩余最大化
勾结: 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卡特尔: 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嘉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当寡头企业单独的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地域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随着寡头市场是哪个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其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对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求图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转售价格维持
掠夺性定价
搭售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即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 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一个竞争性,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的工人数要达到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那一点。
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几个因素:
产品价格
技术变革
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的因素:
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工资如何决定的两个因素:
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相等的。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喝劳务的设备的建筑物
购买价格:一个人为了无限期的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都回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累计,如教育喝在职培训
能力,努力,机遇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
超级明星现象阐述在有两个特点的市场上:
高于均衡的工资: 最低工资法, 工会,效率工资
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喝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罢工: 工会有组织的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竞争市场包含了一种自发矫正雇主歧视的方法。只关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倾向于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只有在顾客愿意为维持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政府强制歧视时,竞争市场上的这种工资差别才能持续下去。
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地域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贫困率的三个基本事实: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喝劳务而不是以现金行事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自由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福利: 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的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是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是沿着无差异曲线变动到又不同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收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另一个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雇主可以用各种方法对道德风险问题做出反应: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
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
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当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决定对事项进行投票的顺序会对民主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
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的结果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它表妹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