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bintou 2016-11-22T22:32:42.000000Z 字数 2182 阅读 2286

大学生的提问智慧

导论 大学教育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是我常对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事实显示,无法提出有效问题往往意味你的学习深度不够,也意味缺乏阅读、缺乏思考。不提问的学习是难以进步的。如何提问,如何高效地提问,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本文所关注的要点。没有人天生会提问,提问需要智慧,更加需要锻炼。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下提问所必须依据的原则。大致有三:

1、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帮助。提问前请把自己置于一个求助者的状态。

2、既然自己求助,那么就要设定回答者是一个“懒惰的”或者“不情愿的”帮助者。

3、因此,提问者在提问时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回答者给出回答。

有以上原则为前提,就不难得出以下提问的注意事项。

1、问题描述含糊。

错误的问题永远不会有正确的答案。含糊的问题往往也不会得到什么帮助。

比如,“老师,为何我的程序明明是对的,但是执行不了?”。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但是在不同的学生身上的表现又各不相同。有一点是比较普遍地相同,就是提问者强调自己没错,为何机器(系统)会错?这很危险!实际上,这个问题,有可能是编译没过,也可能是进入了死循环,甚至程序正常执行并结束......而这些都被提问者归结为“执行不了”。可见,能清醒地明白自己的处境,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怕啰嗦,被提问者不是神仙,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你的处境。

比如:“老师,行列式我不懂......” 不懂不是问题!行列式不懂,是定义出了问题?是证明出了问题?还是你认为书本没讲清楚?类似这样的问题,最好是“老师,课本xx页的证明中,有一步的逻辑关系我理解不了,请问......”

2、问题描述过于“个性化”

所谓个性化,指没有使用大家公用的术语,添加了过多的个人口语化或者情绪化的内容。导致与接受提问者无法有共同的语境,也就无法正常交流。

3、提问的场合方式不对

请参照原则二。说一种我最怕接到的提问,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发来,“老师,你什么时候有空?” 实话实说,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例子,拿到学术提问上来说,你不能指望手机短信、微信能有多详细的解答。

4、多提小问题,少探讨大问题。

如果你总是提很“庞大”的问题,或者”很高深“的问题,那通常得到的帮助也非常有限。因为你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回答者的兴趣,或者问题过于庞大之后,让回答者望而却步,懒得回答了。

因此,大问题要化成小问题,通过小问题来得到帮助。多个小问题往往就能帮助解决大问题了。

5、有意义的问题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响应

作为老师,其实在上一门课的时候已经在心目中准备回答学生们潜在的问题,如果你不提出,说明你没有学到点子上。

6、作为提问者,需要勇气

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忍受他人的不响应,参考原则二。当他人不回答,多反省自己,也许是自己提问出了问题。既然有心理准备,就不要害羞、害怕。如果害怕自己被鄙视而不提问题,那永远都提不出问题

以下介绍一些特定的提问技巧。

在学习中,有两个通用的问题可以供大学生们使用,甚至一辈子使用。“这个概念(问题、定理、算法)的动机(motivation)是什么?”。一般而言,在新的知识点中包括问题的描述(概念)、解题的方法、定理的描述与证明、结论的推广与应用。在学习这样的知识点时都适合提出以上问题。比如,在程序设计学习中,指针这个概念,你就可以问,为何要使用指针,指针应该用于什么场景。甚至,如果指针是在这样那样的条件下提出的,我们还可以问,现在这些条件还适用吗?又比如,对象与类,为何要提出这样的概念,提出的意义(动机)何在,在什么场合下应该使用(或者不应该使用),有什么优势和缺陷?

第二个问题,“这里的逻辑关联是什么?(为何从已知条件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我们很容易会通过自己的直觉接受或者否认一个结论,然后在数学证明中,除了有非常符合人类直觉的结论也有反直觉的结论,无论是哪一种,在接收一个结论前,我们最好的做法是完全掌握这个结论从条件到最后得以证明的整个过程,意思是,每一个逻辑关联都必须严格验证。否则,我们往往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人云亦云,错过了许多有意义的细节。甚至导致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存在严重的缺陷。提这个问题还迫使我们紧扣关键概念、逻辑推导,这是非常有益的学习过程。考察课程中,回答“为何定长计算非常重要”时,大家普遍存在关键概念不清,逻辑关联不明的问题。

对于某些复杂的数学定理或者公式,我还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这里有没有直观的含义?因为大部分的理论家不会平白无故地去造很多的公式、定理,很多的理论是源自于实践的发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公式有不少属于这个类型,比如:行列式的概念、导数的概念等等。在自己的学习与阅读中,如果没有发现或者悟出某些特定概念的直观,而这些概念恰恰又比较复杂时可以尝试做这种提问。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讲课越讲越迷,你听不懂怎么办?我有一个建议,就是给他提问!首先当然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问题。其次,组织同学们在课间向老师请教。请教的范围包括:教学计划、具体的问题、证明的理解等等。我相信,同学们围着老师进行提问这种在大学已经失传的“神技”必定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关键还是要交流!下课有事没事跑到老师那里问他问题,探讨他上课时候到思路,探讨他的想法等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提问、提问、提问,要具体落到实处。用提问来促进交流促进学习。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