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bintou 2016-03-16T01:46:31.000000Z 字数 6875 阅读 2247

高校计算机教育与IT职业市场的关系

计算机教育 IT职业 教育改革


註:2005年的老文章,內容過時了,發在這裏只是爲了備忘。2016年3月

摘 要: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不应以IT职业市场的需求为指针。首先,讨论当前美国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出在计算机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市场需求相对成熟的环境中,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鸿沟依然难以跨越。其次,通过讨论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指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有着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应尊重学科规律,而不应轻易地被某些不稳定因素所动摇。进而讨论以市场需求为指针的学科建设的多种困难。最后,为跨越高校计算机教育与IT职业市场的鸿沟设想若干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IT职业,教育改革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与IT职业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规模蓬勃发展。从普通本科计算机教育的层面上看,全国高校总数为l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之首。另一方面,我国IT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从人才市场反馈回的信息表明,计算机人才处于供需两旺的形势。现在IT人才每年需求100万,其中仅软件人才缺口每年就达42万。而矛盾在于每年却有相当大一部分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1】。

在计算机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献【2】的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枯燥难懂,对学习计算机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后悔报考计算机专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抱怨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过于理论化,知识过于陈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并质疑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培养计划。

面对如此尖锐的矛盾,反思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忽视职业技能、教学方法与实践相脱离、教材内容陈旧抽象、学生缺乏实际锻炼等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实际用人存在巨大差异,难以胜任其IT岗位职责的技能。进而认为“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材内容,都应该从纯粹的理论模式向应用开发模式方向发展,从纯教学型向社会应用型模式发展,这样才会大大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类似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3】。并且,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以职业市场的需求为参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针对以上观点,本文在同意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需要改革的前提下,重点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是否应以IT职业市场的需求为指针来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文组织如下,第二章讨论当前美国计算机教育与IT职业市场之间的供求矛盾,指出在计算机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劳动市场相对成熟的环境中,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鸿沟依然难以跨越。第三章通过讨论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指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有着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应尊重学科规律,而不应轻易地被其他不稳定因素所动摇。第四章讨论以市场需求为指针的学科建设的多种困难。最后,总结全文并为跨越高校计算机教育与IT职业市场的鸿沟设想若干对策。

二、欧美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现状

文献【4】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在也出现了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巨大矛盾。在美国高校,选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逐年减少,从2000年至2004年,大学新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下降了60%。在2004年,大学新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比例下降为1.4%,于1993年至1997年的平均值1.6%,而最高峰值是1998年的3.4%。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不同的高校中,中途退出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比率高达35%-50%。另一方面,IT职业的需求却稳步上升。美国劳动统计局的预计,到2012年,除计算机操作员(下降)与程序员(持平)以外,对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增加20%-50%。

在英国也有相同的趋势。在2000年至2004年间,申请就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申请者从24,151人下降为13,715人,申请就读软件工程的申请者则从1,892人下降为917人。而且退学率也非常之高。同一时期,申请数学专业的人数从3,925上升至4,533,申请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数从3,016上升至5,852。同样,在其他欧洲国家中也出现了计算机专业的入学率在下降,而IT职业的需求却在增长的问题。

引用以上数据不是要说明欧美各国也遭遇了我国相同的问题,而是说明在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劳动市场相对成熟的环境中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与市场的需求之间依然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制订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一个应当长远规划的难题。所以,面对我国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在加紧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同时,更应慎重审视计算机专业的学科规律和发展前景,不要轻易下结论认为我国的高校计算机教育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盲目地制订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以我国“软件人才缺口每年就达42万”的现状,如果不脱离市场的实际需求,是否高校计算机专业就应该发展成为软件人才的培训基地?不要忽视上文中的一个细节:在不远的将来,对计算机操作员、程序人员的需求非但不会增长,反而会下降。

欧美等国的计算机教育现状恰好是我们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参照物,在下一章我们还会就此进行讨论。

三、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

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之时则反思、质疑计算机教育的模式,然而数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显然也面临着同样(甚至更严重的)就业压力,却鲜有人对数学等专业的教育模式、培养计划提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计算机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同的学科特性呢?本文认为,现在对计算机教育的质疑(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往往基于这样一种潜台词“现在是IT时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具有就业的优势,因为计算机专业是一种面向应用的工程型学科”,却忽视了计算机科学如其他科学一样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性。

目前,计算机科学的性质还无定论,在它是纯理论的学科还是应用型学科上还存在分歧。但是科学家似乎普遍认为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认为“计算机科学是应用数学最难的一个分支”,而美国计算机科学家Ronald Knuth认为“计算机科学是关于算法的科学”。同为图灵奖的获得者,他们的观点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文献【5】认为,目前的计算机科学还不如说是一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或者是科学与工程学及更广泛的学科。计算机科学并不是典型的工程学科,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工程学。同样,计算机科学也不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计算机科学本质上不同于其它科学。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科学中一种新的形式。

本文并不准备在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上进行争论,但是既然计算机科学已经作为一门学科得到承认,那么计算机科学领域就有着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不会轻易为某些不稳定因素所动摇,比如,市场的需求。不妨比较美国计算机械协会ACM和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IEEE/CS联合工作组分别在1991年发布的计算教程1991(CC1991)和在2001年发布的计算教程2001(CC2001)中所定义的计算机学科中的主要知识体系的差别。

离散结构
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算法与复杂度
体系结构与组织
操作系统
网络计算
程序语言
人机交互
图形与可视计算
智能系统
信息管理
社会与职业专题
软件工程
可计算性与数值方法
表1. CC1991知识体系

算法与数据结构
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人机通信
数值与符号计算
操作系统
程序语言
软件方法学与工程
表2.CC2001的知识体系

通过比较表1和表2不难发现,计算机学科在经过了10年的发展之后其知识体系并没有发生巨大的本质的改变,只是在理论的广度、深度进一步加强,比如增加了多媒体、网络等的知识领域,加深了算法、复杂性理论、可计算理论等理论深度。

既然计算机科学有着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也有着自身的学科发展规律,那么大学的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无疑应该首先尊重学科规律,围绕核心的知识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培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合格人才。P.J. Denning在反思美国计算机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的现状时深刻地指出:很多人相信计算机科学只属于技术领域,并没有多少科学的和工程的成份。CC1991知识体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并没有把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设,而是将计算机科学等同于程序设计。例如,程序设计课程并不重视算法的构造,也不是作为软件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础,而是在介绍不同程序语言的使用,比如Java或者C++等程序语言【6】。他认为,忽视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正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市场又缺乏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较晚,学科的基本建设方针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美国高校的先进经验和课程体系,大方向并没有错。现在鉴于就业的压力、市场的需求,将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全盘否定,提出所谓的开发型、应用型模式,是否足够慎重呢?美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训在于警告我们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建设必须尊重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规律,要立足于长远的规划,而市场需求、就业压力等都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因素,怎么能以之为指针来左右学科的建设呢?

四、高校计算机教育面向市场的困难

高校不(应)是职业培训基地,但是由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定大环境中,各高校面临着扩招、就业率等重重压力,尊重学科规律的教育发展方针似乎只是理论正确的思路,常被斥为“纸上谈兵”。有高校领导明确指出,学生就业率关乎于学校的存亡。在这样的压力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让教育去适应市场也许就是“削足适履”,操作上困难重重。有学者提出这样的思路,计算机教育要保持动态性,所谓动态性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随时改进教学计划。实际上,这似乎也只是理论正确的思路。

首先,课程建设缺乏依据。就现有的高校体制而言,我们没有拥有任何的手段或机制来保证所要开设的课程确实能满足职业市场的迫切需求。换而言之,在大谈市场需求的时候我们发现,高校里并没有深入调研市场的机制,在缺乏数据支持、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所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课程建设就有可能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一叶障目,或者只能是有识之士的英明领导。而依据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建设就能体现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其次,课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市场的需求以实用为主,不追究学术性,以此为指针的课程建设质量当然难以保证。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本科生入学之后的基础课程是打字练习、五笔字型输入,这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可笑的,课程的含金量不足。但是,现在要求计算机本科生不断地学习C++、Java、Delphi、C#等等开发语言,学习网页的制作,学习动画的设计,这就不可笑吗,这样的课程又能有多大的含金量?在低水平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是却没办法保证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性。

第三,教学计划难以制订。市场的需求在快速更新,而且要求千变万化,不成体系。新课程往往是在原有专业的课程框架之上进行添加,比如在网络工程的课程体系中增加《J2EE网络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导论》等课程。这样直接导致制订出的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难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高校中课程建设中的各种烦琐的行政步骤也直接导致课程建设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所谓教学计划的动态性也无法保证。
另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短期效应的课程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课程负责人的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总之,大学教育本来是超前于市场的学科教育,现在却要跟着市场的尾巴跑,既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而实际操作也困难重重,所以提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教育方针也往往流于空谈。

五、总结

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认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建设必须尊重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规律,不应以IT职业市场的需求为指针。但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为跨越计算机教育与IT职业市场的鸿沟而做出多种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建设完善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比如,应大力建设完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验平台,将理论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结合起来。应该相信,完备的知识体系辅于完善的实验系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必定能培养出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开发型人才,而针对市场需求的特定技能无需在高校进行培训。

其次,应尽快建设、完善IT职业培训机构以满足市场需求。高校注重以学科为主的计算机教育,用人单位迫切需求拥有特定技能的人员,所以应当建设IT职业培训机构来跨越高校与职业市场的鸿沟。高等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独立并存,各司其职,可使高校摆脱陷入职业培训的尴尬而关注学科的建设。职业培训具有高校教育所没有的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通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可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从而提升自己在职业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应深入进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与学科现状的研究,并加大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性质的宣传。把计算机科学等同于程序设计、把计算机学科视为面向应用的工程型学科等不正确观点还深深地影响着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行为模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可以澄清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加大宣传可以消除非专业人士的各种误会,从而确保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1. 王 莉. 我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Vol 18(12):142-143,2005年12月
2. 赵旭,郝筱松. 浅析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陕西教育学院学报,Vol 21(2):100-102, 2005年5月
3. 钟乐海,谭斌. 高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2005(5):143-145, 2005年5月
4. Peter J. Denning , Andrew McGettrick. Recentering Computer Scien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Vol 48(11): 15-19, Nov 2005
5. 牟连佳,赵植武. 论计算机科学的学科性质--一对大学生计算机学科学习的要求,计算机工程与应用,Vol 2006(15): 52-55,2006年8月
6. Peter J. Denning. The Field of Programmers Myth.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Vol 47(7): 15-20, July 2004

Computer Education and IT Profess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sh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trends of IT profession. Firstly, we discuss the current chasm between the computer education of college and the increase of IT job in U.S., and indicat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ross the chasm even in a relative mature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 Secondly, we discuss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and show there is a stable body of knowledge in the 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the discipline but should not be affected by some unstable factors. Moreover, we argue that we will encounter many obstacles if we construct the computing discipline follow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T labor market. Lastly, we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ross the chasm between computer education and the IT labor market.

Key Word. Computer Education, IT Profession,Revolution of Education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