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nzhang
2021-09-21T22:33:06.000000Z
字数 2183
阅读 679
关于采用微服务架构还是单体架构,最近业界有不少相关的讨论。本文作者Goksu Toprak分析了两种架构风格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本文最初发表于Station Wagon Full of Tapes网站,经原作者Goksu Toprak授权由InfoQ中文站翻译分享。
围绕该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还是该使用单体架构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大多数团队确实选择了微服务这条道路,因为这是目前的“行业标准”。但是,单体设计依然有其用途和空间,尤其是在某个想法或产品的早期阶段。
我有幸在这两种方式的代码库中都工作过,而且它们都是很标准的形式。我倾向于采用微服务。我有我的理由,并且会在下面的内容中进行分享。首先,我们来谈一下这两种架构模式。
它们已经灭绝了吗?没有,而且它们也不应该灭绝。如果你正在开发的应用的代码库可以分组成为一个包,进行一次性的部署,并且能够在负载均衡器背后进行复制(水平扩展),那么就没有必要引入复杂的微服务设计。
水平扩展
当然,从理论上来讲,单体设计并不意味着无法实现拥有单一责任的服务设计。实际上,因为在单体架构中,所有的模块都很易于访问,随着时间的推移,界限很变得非常模糊,如果需要的话,将系统拆分为更小的部分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根据我的经验,单体架构在早期的迭代中速度会比较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更的迭代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对于如今的初创公司和小规模团队来讲,这个特点使得单体架构依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应用开发方式。
如果业务一切进展顺利的话,现在你需要每秒钟为大量的请求提供服务(因为你的产品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准确的说,在要求应用99.9%的时间都能正常访问的情况下,单体设计的局限性就开始出现了。
Airbnb必须要经历这样的变化,来自Airbnb工程团队的Jessica Tai曾经做过名为“大迁移:从单体到面向服务”的演讲。
许多团队在达到某种状态时,都会面临相同模式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本文中,我都将面向服务和微服务视为可互换的术语。我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儿,但是微服务这个词容易让人们认为每个服务都是微型的,这并不是这种风格的架构的要求。
该结构风格的优势恰好对应着单体架构局限性。这并不是一个巧合。当然,这种风格的设计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的,它们对基础设施设计的要求在增加。分布式系统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但是,面向服务架构的优点是多于缺点的:
通过上面列出的每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有些读者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然而,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样,面向服务解锁了单体架构一种无法实现的扩展策略,那就是组织性扩展(organizational scaling)。
有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当一个产品需要超过数百名工程师来一起工作时,随着接触同一代码库的人员规模的增加,保持所有的组织有信心且灵活地进行创新确实是一个挑战。不要与mono-repo(指的是将项目的代码放到一个Git仓库的做法——译者注)相混淆。mono-repo并不要求采用单一架构。
在单体架构中,团队经常会被阻塞到代码审查中,因为很容易接触到其他团队拥有的部分代码。任何的代码变更都需要完整的构建,这会造成团队之间相互耦合。如果团队A有一个失败的Selenium测试,那团队B想要部署与之不相关的服务变更,凭什么要被阻止呢?(他们不应如此。)
每个服务由只关注该服务的团队及其消费者所拥有,当涉及到建立一个强大的测试基础设施,以及与指标和日志进行集成时,这种架构方式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团队能够更加自信地部署新的变化,因为他们清楚地设定了边界,一些东西如果出现问题的爆炸半径也能精确测量了,因为团队能够测量一切。
面向服务架构
这种类型的架构设计交流的前提一般是以后端软件开发作为目标的。
不过,前端开发“最近”也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前端该如何架构。其核心是,就像微服务一样,它们给出了一个实现组织化扩展的机会。这种变化就是“基于组件的架构”,这种方式随着React已经成为了主流。公司构建自己的设计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品开发的速度,他们也希望能够借此扩展组织,实现更低的耦合。
当我被问到这两种方式该选择哪种时,我一般倾向于回答“视情况而定”,随后我经常会得到一个不满意的表情。尽管如此,在有利于组织规模扩展方面,面向服务架构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感谢你阅读“Station Wagon Full of Ta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