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zhou
2021-01-22T01:55:46.000000Z
字数 4177
阅读 537
私人
用户运营三个核心目标,拉新、激活、留存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094111
提升积分价值是核心
通过积分规则形成积分计划,输出各种积分应用和积分营销活动,支持各类平台的积分使用需求。
积分获取
积分消耗(核销)
积分分值设计
积分服务支撑
积分场景支撑
环球案例剖析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709591
搭建会员体系是当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判断产品是否适合搭建会员体系
环球案例:Gearbest网站用户体量已经达到千万级,网站用户拉新渠道包含:1.搜索引擎自然流量;2.谷歌、FB广告推广;3.AFF联盟推广;4.官媒宣传。网站激活用户方式包含:1)商品降价提醒;2)营销活动通知;3)订单节点提醒;4)运营主动关怀。我们分析了用户数据,有几个关键的用户数据:1)注册未激活的用户占比30%;2)已生单用户中,1单用户占比64%,0-5单用户占比94%,0-200美元占比全站用户83%;3)用户复购周期在40天左右
基于网站用户分布结构,我们发现新用户转化率较低,已生单用户持续价值不足。在看实际运营场景和手段,我们发现拉新的广告成本和新人礼包的运营成本都比较高,而对于老用户的维护手段和运营策略不足。因此引导用户重复下单是提高销量,降低运营成本的重点。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决定搭建会员体系,对用户进行人群区分,搭建会员场景营销,支撑业务精细化运营策略。
在决定了搭建会员体系后,会员体系怎么搭就成了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我们从产品侧和业务侧两个视角来分析下,如何选定会员体系的搭建方案。
从产品视角拆分会员体系的功能单元:1)等级;2)经验值;3)权益;4)礼包;5)会员营销场景,每个功能单元的设计和产品形态、运营策略、用户结构息息相关,也随着业务的发展调整优化
1.等级设计
在功能层面上,我们将等级中的涉及到的场景在做细分,支持等级名称、等级图标、等级排序、升级门槛、降级条件配置化,支持其它服务单元进行调用取值
2.经验值设计
经验值可以使用的数值较多,可以直接通过成长值、积分等单个维度承载,也可以使用多维度组合计算综合分来承载。用经验值来作为等级升降的重要指标,在支撑等级升降的同时,经验值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诱饵,引导用户完成既定的业务流程。
其中指的注意的是,对于付费会员的兼容,可以通过购买经验值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另一个等级门槛的配置,取决于产品形态和底层逻辑的支持
3.权益设计
对于不同等级的会员,进行会员权益的区分,是大家最常见的理解。不过在进行权益区分的时候,需要注意做好运营成本的衡量,对于普适性的权益尽量不要进行区分处理。这个环节在产品设计上主要是打通周边系统的服务,核心点还是看业务策略和运营成本
4.礼包设计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98153
在礼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业务的使用习惯和用户的领用场景
5.会员场景营销
会员体系除了底层服务的设计外,更为重要的是页面承载、用户路径和消息触达。会员中心、会员活动、礼包抽奖等页面,是会员体系额外的增加的营销场景,它们是相对独立的页面,所以在用户动线设计上需要考虑将他们和其它的营销活动、用户引导做结合,常见的方式有开辟首页入口、个人中心开辟入口等。
会员场景的设计是结合会员营销策略一起的,这些场景先天的会将用户进行分群,基于不同的用户群体下我们可以更好的进行商品的挑选,给出不同的优惠内容,以便让不同的用户群体达到更好的转化
从业务视角出发我们要将用户的生命周期延长,促成用户更多的订单转化,这样可以提升整体销量,降低拉新成本,所以会员运营的目标通常就是拉新、留存、活跃、唤醒
等级的配置、经验值范围的配置、权益和礼包的差异化设置,都需要经过数值测算,在运营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合理设置。这里不仅需要考虑到用户结构、运营成本,还需要考虑运营目标,这样才能分配好有限的资源。在实际操作场景下,可以指定ABT计划,找到当下最合理的方案。
1.等级的配置
分析自己的用户,看你如何定义自己用户的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也是四个:纯新、待留存、黏度用户、沉睡,这也是为何大多数等级体系会至少分四级的原因,部分业务方会因为业务成熟,中间等级用户基数较大,继续将中间层细分多个等级,匹配差异化的权益。等级的配置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少,没有教科书的指导,只有按照运营目标分析产品用户结构,做出合理的区分。这样做不仅是对用户的分群运营,而且是为了照顾到不同画像用户的差异化场景,更好的服务用户
环球易购将用户区分为12个级别,在级别上设定了4个称号,在每个大称号下,我们对用户做了进一步的细分,为精细化运营提供支持
2.经验值范围的配置
分析自己用户群体,做样本对照,找到留存节点,例如三次付费之后,复购率稳定在高点,流失率明显降低,那么三次付费的用户就作为目标样本,分析这个群体的用户行为,再以对应的经验值数字倒推出大致的经验值门槛,其他等级门槛也是类似的逻辑。这个经验值门槛,通常以等级人群比例需求、数字是否简单易记等原因进行微调
在环球的设置中,我们主要是按照用户的比例进行购买力的拉取,在进行数字的微调得出不同等级的成长值范围,因为我们做会员体系最核心的目标是为了促使用户不断的下单转化
3.权益和礼包的差异化设置
在不同的会员生命周期内,跟进不同的运营目标来设置差异化权益和礼包,既要让黏度用户彰显身份享受优惠,也要考虑到提升用户的黏性转化,增加品牌认知和订单转化,所以不是一股脑做梯度优惠即可,需要考虑到不同群里的购买能力,在设置对应的优惠形式
除了以上考虑外,对于成长值的获得、扣减逻辑,也是业务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它除了对用户行为进行引导外,更重要的价值是记录核心行为,计算出用户价值,作为等级升降的指标。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经验值选定是否可以使用积分,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过这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在环球易购中,积分作为金本位,已经穿插在各场景在进行赠送和消耗,在积分的管控中参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使用积分数据的多寡来作为等级的判断,对于用户分群不太友好,而我们选定成长值作为经验值来说,相对能更友好的衡量用户价值。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667732
中台的本质:共性服务与资源的有效复用,概括为四个字就是:服务复用,中台的价值,即服务复用后的直接结果:“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可以从下面几点理解:
公司要不要做中台,要从两个点考量
1.在公司内部,有没有共性业务?
2.有没有需要快速响应的业务需求?
如果公司存在大量共性业务,且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前端的业务经常需要变动,特别地,新的业务类型和之前的业务相似度很大时,就需要考虑通过中台的方式来支撑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共性能力抽离过程中,也是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在考虑需不需要建中台时,需要考虑未来的收益。
中台的概念非常多,最热的三个中台概念是,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作为产品人员,通过过去的经验我对中台的理解是,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类比为搭积木,我们抽离的服务单元(原子服务)是一个个的积木,通过服务单元的拼装,来支撑前台业务的需求。因此,在做产品架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服务的最小化和业务的复用性,用最小的成本进行中台服务单元的建设和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向上传递给业务人员,可以有助于他们对功能更深入的理解,对于运营策略的思考和制定,有很好的帮助
PS:对于中台建设的案例,可以参考上面的例子,这里不做累赘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