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kry
2015-08-14T17:43:08.000000Z
字数 2831
阅读 1413
移动
随着移动开发和移动创业的火热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担任“送水人”这一角色的移动云服务也逐渐发展壮大,诸如推送、统计、测试这些小团队难以做好的功能,使用第三方云服务对移动开发者来说逐渐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
移动云服务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成为摆在移动开发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而另一方面,众多移动云服务公司很多也是初创,它们将自己的服务搭建在提供云基础设施的IaaS提供商上,但今年以来,国内云服务事故频发,宕机超过5小时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面对这种底层设施的意外情况,又该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InfoQ记者采访了Testin CEO王军和箭扣科技创始人徐旸,看看从移动云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受访嘉宾介绍:
王军,于2006年加入移动互联网先驱创业公司Pica,参与并领导多个移动互联网创新项目。王军早期曾任UT斯达康市场经理,负责小灵通项目的市场工作;1999年起担任美国NET公司中国及亚洲区负责人。2011年与团队创建了全球首个移动互联网真机自动化云测试平台Testin云测。
徐旸,曾任Appcelerator中国区总裁兼云计算平台技术总监,此前也在Sybase研发中心担任技术总监职位。2013年创立箭扣科技,提供移动社交和即时通讯组件服务。
InfoQ:如何对移动云服务进行分类?
王军:目前移动云服务已经覆盖了移动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云服务进行分类:
- 开发:大部分移动云服务属于这一范畴,比如推送、IM,通过SDK为移动应用提供某一项或几项功能特性。
- 测试:移动设备碎片化,开发者自己搭建真机测试的代价将是非常昂贵的,而现在的云测试可以解决开发中的兼容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问题。
- 部署:现在的IaaS、PaaS为移动应用的后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而专门为移动而优化的mBaaS则更加值得尝试。
- 推广:如数据统计、用户分析、移动广告等。
InfoQ:从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看,从什么领域切入移动云服务比较好?
徐旸:我觉得几年以前的话,测试是一个非常好的点。这个测试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在工程环境里面投入最少,但是它又是谁都离不开的。这个服务看着很简单,很苦逼,但它能够抓住开发者真正的痛点,我觉得是非常有想象力的出发点,它真正的能够把开发者聚合起来。
另外,无论是做什么领域,我觉得与其做一个平台,给开发者提供很多功能,不如将一个领域吃透,做得比别人更深入。我们在三四年前另外一家创业项目的时候就是做得很平台,给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但是我们当时做完了之后,我们发现没有效果。这次我们从两三年前开始做这个事,就盯住移动社交这一个领域。如果说我们原来想做的是一个大杂烩的饮食广场,现在我们想做一个专业经营北京烤鸭的全聚德,做得相对纵深。
InfoQ:很多移动云服务提供商都是初创公司,可能会遇到服务质量和稳定性问题,开发者如何去知道它们的这些信息,避免去使用有问题的服务?
王军:服务提供商和开发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也是我们想要去解决的。我们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对接服务提供商和开发者,尽力促进信息的透明。开发者能够对服务进行点评和打分,也可以看到一个服务下之前用过的开发者的评价和分数,通过这样一个口碑机制,就能自然的将好的服务筛选出来,开发者在选择时候就更有把握。
在口碑机制以外,我们也正在研发第三方服务监控功能,如果服务不可用,我们会记录下来,在信息平台有所体现,看它的可用性是否达到了服务提供商承诺的标准,同时会将不可用的信息报告给服务提供商,帮助他们迅速定位问题。
徐旸:王总讲得很好,其实作为服务提供商,我们也希望有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来对外进行展示。
InfoQ:最近国内云计算厂商事故频发,也影响到了一些移动云服务提供商,作为服务提供商,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事故和其它的一些问题?
王军:这个的确是很严重的问题,对最终用户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对于底层云计算出现事故,作为它们的客户的我们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我认为这时候的首要目标就是做好补救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无论代价多么昂贵,让那些受到影响的用户先把服务用起来,然后再去谈其它的。
徐旸:你说的这个其实主要是服务质量保证(SLA)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将SaaS服务彻底免费,你爱用多少用多少,我们会尽量保障它的可用性,但是我们不提供SLA保证。事实证明,对于应用的核心功能,开发者还是愿意使用付费服务的,我们推出SaaS服务这么长时间,也的确没有人使用了很大的量。而我们推出的另外一个叫VPC的私有云服务,是有SLA的,我们就会严格按照这个来执行。同时,我们还会为主动为用户发现他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提高服务的可用性。
像之前有一个旅游应用的客户,我们开始将它们的系统部署在内地的云厂商,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应用的客户其实有很大是在国外使用应用的,而内地IDC在国外使用体验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主动帮它把系统迁移到香港的IDC,后来果然网络体验就上去了。
InfoQ:目前移动云服务的SaaS化是公认的趋势,是否还有必要做本地化部署?
徐旸:目前的确有极少数SaaS模式服务取得成功,但我认为这种模式只适合少数场景,可能对一些付费能力较差的中小团队或创业公司比较有吸引力。对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大客户和一些企业,它们希望围绕自己打造的一个服务,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有绝对的掌控力,希望自己的数据绝对安全,同时又想享受到比较完善的客户服务,比如技术支持,24小时打电话就能找到人。所以说本地化部署还是有必要的,也有一定的市场。
InfoQ:阿里、百度、腾讯都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云服务领域,提供了一整套的移动云服务,并且不少都进过了它们内部使用检验,面对这些服务,其它第三方服务有哪些竞争力?
王军:这个首先我觉得要谈的就是一个中立。像你刚才说的,BAT它们自己有很多应用,他们首先是运动员,他们的规则要先保证他的运动员拿冠军,在这个基础上找一帮人陪他们玩儿,所以他的规则制订一定是有利于自己的。而第三方服务商必须不倾向于任何一方做这件事,我们不能自己做运动员跟别人竞争。从APP的开发者来说我们必须保持裁判、保姆、服务商的心态。
而从另一方面,我认为开发者要想成功,首先就要保证自己的独立。你使用BAT的服务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脉交给它,它可以给你设卡收费,甚至让你帮它打工,这都是有可能的。像在以前的页游时代,大部分收入其实进入了渠道的腰包,游戏开发商反而挣不到多少钱,在手游上也由类似的趋势。
徐旸:首先我觉得开发者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即使你说你有100万开发者用户也不是很多,还是有第三方服务的生存空间。
其次,像微信这种渠道,你在上面做公众账号做的很大,但是那些用户其实不是你的,你带不走。当然,你如果只是想赚些钱的话,你可以用他们,但如果想真正建立自己的事业的话,最好还是不要依赖别人。
InfoQ:感谢两位老总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