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yin
2018-04-24T14:00:50.000000Z
字数 2328
阅读 286
underscore
本文是underscore源码剖析系列第六篇文章,上节我们介绍了throttle节流函数的实现,这节将会介绍一下节流函数的兄弟 —— debounce防抖动函数。
throttle函数是在高频率触发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函数的频繁调用,将其限制在一段时间内只会调用一次。而debounce函数则是在频繁触发的情况下,只在触发的最后一次调用一次,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用手按住一个弹簧,那么只有等到我们把手松开,弹簧才会弹起来,下面我用一个电梯的例子来介绍debounce函数。
假如我下班的时候去坐电梯,等了一段时间后,电梯正准备关上门下降,这个时候一个同事走了过来,电梯门被打开,这样电梯就会继续等一段时间,如果中间一直有人进来,那么电梯就一直不会下降,直到最后一个人进来后过了一定时间后还没有下一个人进来,这时电梯才会下降。
除了电梯,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我用键盘不断输入文字,我希望等最后一次输入结束后才会调用接口来请求展示联想词,如果每次输入一个字的时候就会调用接口,这样调用未免太过于频繁了。
未使用debounce的输入:
使用debounce的输入:
知道debounce的工作原理了,我们可以先自己实现一个比较简单的debounce函数。
function debounce(func, wait) {
var timeout,
args,
context
var later = function() {
func.apply(context, args)
timeout = context = args = null
}
return function() {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 每次触发都清理掉前一次的定时器
clearTimeout(timeout)
// 只有最后一次触发后才会调用later
timeout = setTimeout(later, wait)
}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过这个函数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每次触发都要反复的清除和设置定时器,我们来看一下underscore的实现。
// debounce函数传入三个参数,分别是要执行的函数func,延迟时间wait,是否立即执行immediate
// 如果immediate为true,那么就会在wait时间段一开始就执行一次func,之后不管触发多少次都不会再执行func
// 在类似不小心点了提交按钮两下而提交了两次的情况下很有用
_.debounce = function (func, wait, immediate) {
var timeout, args, context, timestamp, result;
var later = function () {
// 这个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每次触发的时候都要记录当前timestamp
// 但是later是第一次触发后wait时间后执行的,_now()减去第一次触发时的时间当然是等于wait的
// 但是如果后续继续触发,那么_.now() - timestamp肯定会小于wait
// last是执行later的时间和上一次触发的时间差
var last = _.now() - timestamp;
// 如果在later执行前还有其他触发,那么就会重新设置定时器
// last >= 0应该是防止客户端系统时间被调整
if (last < wait && last >= 0) {
timeout = setTimeout(later, wait - last);
// 如果last大于等于wait,也就是说设置timeout定时器后没有再触发过
} else {
timeout = null;
// 这个时候如果immediate不为true,就会立即执行func函数,这也是为什么immediate为true的时候只会执行第一次触发
if (!immediate) {
result = func.apply(context, args);
// 解除引用
if (!timeout) context = args = null;
}
}
};
return function () {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 每次触发都用timestamp记录时间戳
timestamp = _.now();
// 第一次进来的时候,如果immediate为true,那么会立即执行func
var callNow = immediate && !timeout;
// 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会设置一个定时器
if (!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later, wait);
if (callNow) {
result = func.apply(context, args);
context = args = null;
}
return result;
};
};
underscore的实现比较巧妙,为了防止出现我们上面那种不停地清除、设置定时器的情况,underscore则会在每次触发时都记录时间戳,在wait时间后定时器触发执行later函数时计算当前时间和时间戳之差,如果小于wait时间,那么在之后肯定还有其他触发,这时再重新设置定时器,这样不仅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也保证了最后一次触发后wait时间才会执行func。
同时,在我们的基础之上,underscore加入了immediate参数。如果传入的immediate为true,那么只会在第一次进来的时候立即执行。很明显在上面代码中func执行只有两处,一个是callNow判断里面,一个是!immediate判断里面,所以这样保证了后续触发不会再执行func。
参考链接:
1、浅谈throttle以及debounce的原理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