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GivenCui 2017-10-25T16:58:24.000000Z 字数 5187 阅读 952

读书分享--DEEP WORK

分享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知识焦虑症 --> 付费知识越来越多, eg. 罗胖的得到App
深度思考 -> "深度学习" -> deep working ...


2017.10.25 分享 -- deep work

封皮

image.png-162.1kB

Cal Newport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销量也很不错,像著名的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都推荐了这本书,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推荐说,“深度工作的能力就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因为你只有通过深度工作才能精通一个高难度的领域或者解决复杂的问题。”

作者卡尔·纽波特并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他的本职工作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获得了MIT的计算机博士学位,现在在一所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副教授。同时呢他对学习和工作的方法一直很感兴趣,写了很多年的博客,关于这个方面的,之前也出了好几本书,《深度工作》这本书是他的最新也是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他生于1982年,很年轻,长得也很帅,在计算机的学术研究和写书两个方面都做得很成功,这么年轻有为,这其中,深度工作就是他如此优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image.png-271.2kB

概要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讲深度工作,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深度工作为什么深度工作很重要,以及怎么样才能做到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能力

深度工作的概念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就是,在没有干扰的状态下非常专注地做事情,同时最大化地使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这种工作被用来从事创造高价值的活动,或者用来磨炼个人的技能,或者用来产生富有独创性的成果。

有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个是没有干扰,讲的是工作的外部条件,要屏蔽和排除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所以简单讲就是“用心”;

第二个要素是关于认知能力的,这就涉及工作的内部状态,就是要尽可能的、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甚至挖掘出自己的潜能,让大脑充分地运转起来,简单讲就是“用脑”;

所以,既要用心,专心致志,又要用脑,全力以赴,加起来就是“深度工作”的状态。

Eg.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卡尔·荣格为了让自己免受其他人的干扰,深度工作,专门在一个村子里,建了一座石头房子,他一个人住在那里,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工作,按时散步,按时入睡,没有任何人的打扰。在这个隐居期间,他撰写了一些列非常重要的作品,从而奠定了他的学术和思想地位。
Eg.
伍迪·艾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伍迪艾伦是著名的编剧和导演,他一生中导演了四十多部电影,获得了二十多次的奥斯卡奖的提名。但是他在写作的时候,坚持不使用电脑,也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而只是用一台老式的打字机来进行写作。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地干扰,全神贯注地进行深度工作。

与深度工作相反的一种工作状态叫“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指的是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会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这类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大的价值,并且是重复性的工作。

肤浅工作,我们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体会,比如有些上班族,每天收发很多邮件,或者接很多电话,时间被切割地支离破碎,那么这些都是典型的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深度工作的能力是当今时代非常稀缺的一种能力。但是你会发现,可能包括你在内,大多数人现在在看书的时候,或者做其他本该是深度工作的事情的时候,事实上都是以浮浅的方式来做。这个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太依赖、也太喜欢手里的那台智能手机了。然后,促成人与人沟通的网络软件,既功能强大又非常好用,比如微信、微博,所以这些东西就迫使人在做正事的时候,也是经常打断、打断,那么我们就很难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国外有一个统计,现代人每天平均会看手机150次,也就是在醒着的时间里,每6.5分钟会看一次手机,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吓人了。在这么高的手机使用频率下,要想深度工作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深度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具备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那么你就具备了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

第二个原因是,深度工作对提升工作效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就拿看书做例子,用不同的深浅度来看书,效果天差地别。有些人看书是非常专注的,他能屏蔽大多数的干扰,有些人喜欢在飞机上看书,因为飞机上不能使用电子设备,所以看起书来特别专心。但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在三心二意地看书,翻几页书就要看一下手机。那么肤浅式地看书,不仅看得慢,而且看了也很难有什么收获,没多久就忘了

那么难以深度工作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工作效率低下,我们的工作成果也会很平庸。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就提出了一个生产力公式:

高质量的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那么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都是有限的,那么你能不能产出你的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就取决于你的专注度,也就是能不能深度工作。

三个原因是,深度工作能够帮助我们练就高难度的、复杂的工作技能。

在职场上你会发现,以浮浅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员工,他们所掌握的工作技能也是比较低的,而相反,从事深度工作的人,往往具备了或者正在具备复杂的工作技能。比如说,程序员,你会发现程序员在工作的时候非常专注的,因为编程的工作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稍微开个小差,可能就会漏掉什么东西。有些电脑极客,他们编程地时候,甚至可以连续十几小时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饿了就啃一口面包,然后继续工作。那么相反,有些工作,不仅浮浅,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影响深度工作的五个常见因素

了解这四种模式之前,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常见的因素是影响我们的深度工作的,这样你才会对这四种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影响深度工作的五个常见因素:
1. 开放式的工作空间。
2. 公司里的邮件系统和频繁的打断。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这本书。
3. “度量黑洞”。脑力劳动者的贡献很难量化,所以很多人为了表现自己,就一直保持很忙碌的状态,但这种忙碌往往只是浮浅的忙碌。
4. 最小阻力原则。什么是“最小阻力原则”呢,它是指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当我们面前有两种以上的事情可以自由选择时,我们总是会选择阻力最小、最容易完成的事情来做。每个人每天做的事情里面,肯定有一些比较轻松、容易完成的事情,有一些是难度比较高的事,那么我们很可能总是优先去做简单的事、容易的事,把难度额事情一直拖拖拖。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就容易让我们陷于浮浅工作而无法自拔。
5. 社交网络的成瘾。而另外有调查表明,有21.9%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了7个小时。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微信时已经重度成瘾。

影响深度工作的五个常见因素。然后你会发现,这其中,有些因素是外部因素,例如工作空间、邮件系统这些,有些是内部因素,比如最小阻力、社交成瘾,外部因素是在个人掌控能力之外的,但是你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调整,而内部因素你是可以有比较多的改变的,你可以通过调整你的行为模式来增加你的深度工作时间。

深度工作四种模式 (~~哲学, 不容易理解)

深度工作的四种模式,主要讲的是从如何切割和分配我们的时间用来深度工作。

禁欲者模式

克努特, 回避社交活动, 纸质信件沟通, 不用邮寄
image.png-43.5kB

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的年轻作者。因此书荣获1974年度的图灵奖。

双峰模式

某几个月集中工作, 其余时间处理常规失误. 或一个星期, 或几天集中处理和划分, 集中处理(批处理)肤浅工作. 一天不够用.

节奏模式

一天内的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的周期性切换

记者模式

时间碎片化, 但是还是能深度工作, 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 (需要有意识的训练)

深度工作的六种技巧

技巧一: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现在很流行,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一个概念,埃里克森研究了在国际象棋、小提琴家、舞蹈家等多个领域的世界级大师的成长历程,总结出这些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和他们几年十几年如一日的刻意练习密不可分。

a. 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要在哪个地方有提升,就反复练这个地方,训练的时候还要主动给自己增加难度,不让自己呆在舒适区。这个过程和深度工作的状态是非常契合的。
b. 尽可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c. 通过模仿的方式。模仿都需要范例,你照着范例去创作,创作完了后再跟这个范例去对比,通过对比,你找到你的作品和范例的差距,这个也算是获得了反馈。有本书就叫《刻意练习》

技巧二:批处理

批处理简单来讲,就是把同类操作合并。把差不多的事情聚拢起来,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这往往是最高效的一种方式。Eg.切葱末

在深度工作的时候,其实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技巧。那些琐碎浮浅的工作,其实就像切葱末一样,你是没有必要反复多次的去做的,你只要把它们集中在一起,一次性处理一大批,这样你就可以腾出完整地时间段,来进行深度工作。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把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混杂在一起,把需要深度认知加工的任务和只需要简单认知价格的任务混杂在一起,这样效率就很低,你的深度工作任务就会被浮浅工作频频打断。

我承认,生活本身是很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嘛。很多杂事小事,我们不得不去处理掉,这个是躲避不了的,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批处理的方法,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做更多的深度工作。

技巧三:获得意义感

我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 王大锤<<万万没想到>>

假如你看过一本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可能有所体会,就是日本做寿司做得最好的那个老爷爷,已经八十多了,他已经做寿司做了七十年了,还在精益求精地把寿司给做得力争完美。那么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坚持,仅仅是为了赚钱吗?肯定不是,因为他的店总共只有两家,一家是老店,一家是他的大儿子主持的,没有其他分店,没有连锁,如果他为了赚钱,按他的名气,完全可以开很多家分店。但他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他最看重的就是东西本身的品质,对他来说,追求味觉的极限体验,追求完美,就是他的价值观,也是他的工作的意义所在。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那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也需要寻找我们的工作的意义所在。深度工作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忘我的投入,如果你对眼前的这件事情看得不那么重要,如果你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的意义,那么你是不可能那么投入进去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image.png-169.3kB

技巧四:改变环境

环境心理学,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一直都焦躁, 不安, 考虑换一个新环境.
程序员的封闭开发, 团队在一个别墅, 环境优美的地方, 相当于集体的深度工作状态...

技巧五: 适度的休闲

两组穿过不同环境散步, 然后完成数字倒背任务. 林间小路 > 喧闹的城市

注意力疲劳, 关注的东西太多.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研究表明深度工作每天有效时间为4个小时, 所以要主动高效的休息

技巧六: 优化工具的选择

1. 消遣娱乐类工具 微信, 微博, 王者荣耀...
2. 生产类工具 软件开发编程工具, 设计软件, 数据统计工具等待, 工具越复杂, 越前沿, 越高科技, 杠杆效应就更好, 深度工作占比会更大

所以, 减少消遣娱乐类工具的占比, 提升生产类工具的占比及熟练度, 复杂度等, 深度工作的占比就更高

深度专注力可以像肌肉一样训练

1. 定量化。那么怎样叫定量化?比如,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专注力有多强,就看他能连续专心工作多少时间。你可以做个试验,听完这期的节目以后,你拿一本书你想看的书来看,能连续看多久,这个过程里你不能做别的事情,不能拿起手机,如果拿起手机就算计时结束。你可以试一下,你能专注多长时间。也许很多人,看十分钟的书没摸手机,就已经焦躁不安了。但可能有少数人,他可以看两小时书,纹丝不动,这种就是专注力很强的人。

那么我们怎样用定量化训练专注力呢?番茄工作法--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一旦你设定了某个长度的时间,就一定要做到,闹铃不响就不停下来。这是训练的规则,没有规则,训练就无从谈起.和健身一样, 每周组训练, 每组几次以及每次的重量等等, 循序渐进.

2. 为自己设定一个超出自己现有能力的训练目标
人脑的潜力是无线的, 要对自己狠一点,

3. 明确的任务优先级判断
最高优先级的工作才适合深度工作的方式来做, 避免最小阻力原则, 选择正确的工作模式, 刷微博就不用深度工作了, 所以明确任务优先级的一个todoList就很有必要

4. 学习记忆大师记盘的方式--> 专注力 (高度认知投入的智力活动都可以, 下棋, 学习新语言, 魔方盲拧啊...)


从入门到进阶 从零开始教你拍摄浩瀚星空
开眼 Eyepetizer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