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cyy652415049 2016-05-15T23:24:18.000000Z 字数 3803 阅读 3163

计算物理第12次作业 Resonances: Kirkwood Gaps

作者:陈洋遥 学号2013301020169 更新时间:201605015

内容目录

本文摘要

  在太阳系中,最早发现的几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由Titus-Bode序列给出。然而,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却有一个空缺。经过细致的观察,天文学家自1800年左右逐渐在该位置发现了许多的小行星,形成了庞大的小行星带。实际上,小行星在整个太阳系内均有分布,将小行星密度按与太阳的距离绘制成曲线,可以发现在许多位置几乎不能出现小行星。在19世纪中期,天文学家Daniel Kirkwood即发现了小新星的这种空缺现象,后来,这些小行星不能分布的位置被称为KirkWood gaps。本次作业完成课后习题4.18,讨论Kirkwood gap附近小行星的运动与gap的宽度。
 

Kirkwodgaps
图1 小行星密度分布(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在小行星周期与木星周期成整数比的位置,小行星几乎不能存在

研究背景

  KirkWood gap的形成原因可以用木星与小行星的共振来解释。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引力对小行星运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当木星的轨道周期与小行星的轨道周期成整数比时,小行星最靠近木星的位置将是确定的,在这些位置上,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的摄动非常明显,这些摄动长期累积,导致小行星的轨道成为不断进动的椭圆,且离心率越来越大,最终有可能撞上其他的行星,这样的现象与常见的共振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认为是太阳系中的共振现象。而小行星周期与木星周期不成整数比时,近木点位置则是不确定的,因此木星的摄动在长时间内相互抵消,不能对小行星的轨迹产生明显的影响。下面就在Kirkwood gaps附近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小行星的运动。
  小行星和木星均除受到太阳引力外,他们之间还存在引力相互作用。考虑到太阳的质量比较大,因此不考虑太阳的运动。这样,小行星和木星的受力如下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两者的动力学方程。将动力学方程向两个坐标轴投影,并改写成差分方程,即可利用Euler-Cromer方法数值求解小行星和木星的运动。考虑到小行星质量远比木星小,因此大可不必考虑小行星引力对木星的影响。下面就来展示木星引力对小行星运动的影响。

Kirkwood gaps附近小行星的运动

1/2周期的gap附近小行星的运动

  可以预见,当小行星与木星的周期比时(即在1/2 Kirkwood gap附近),小行星在近木点所受引力影响经长期的、单向的积累,最终将导致小行星的运动严重偏离圆轨道运动。利用数值方法,在此gap处,即及其附近作出内小行星运动轨迹如下图(1)所示,相应的程序见ch4_Kirkwood_trajectory.py。可见,当小行星处于gap中心时,其受木星影响十分强烈,而在gap附近,例如处,尽管小行星离木星较近,但是由于偏离了共振峰,因此摄动较小。1/2 gap处由于小行星运动与木星运动周期匹配的特别好,因而受木星影响特别大,从后面的图3可以看出,共振峰的高度可以到达0.3左右。

1/2Kirkwood gap
图2 1/2周期的Kirkwood gap附近小行星的运动
不考虑小行星引力对木星运动的影响,作出的小行星运动在内的轨迹。当小型新周期接近木星周期的一半,即其初始运动半径时,小行星运动收木星影响强烈,其轨迹类似进动的椭圆。图(b)所示,当小行星运动周期偏离木星周期的一半时,小行星的运动受木星影响较小。

  为了给出共振峰的宽度,看看在多大的范围内小行星运动会受到木星引力的显著影响,我们作出小行星运动的振幅-半径共振曲线如图2所示。在每一个初始半径处,在的时间内,其受木星影响的强度由内其离太阳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与其初始半径的比来刻画,图2所示是关系,可以发现,共振峰的实际位置并不是处在理论猜测的1/2周期轨道(即)处,而是略大一点,其原因可以分析如下:尽管在1/2周期的位置,小行星运动的周期与木星运动周期匹配的较好,但是当增加时,小行星近木点离木星距离更近,因而每次摄动更强,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到实际的共振峰位置。

1/2周期gap的宽度
图3 1/2周期的Kirkwood gap的宽度
不考虑小行星引力对木星运动的影响,作出小行星在1/2 Kirkwood gap附近的共振曲线。改变小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其受木星影响的强度由内其离太阳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与其初始半径的比来刻画, 理论上,小行星周期严格等于木星周期的一半,即其初始半径时,应该与木星发生共振导致其偏离最大,然而实际的共振距离却比估计上稍大一点。

其他Kirkwood gaps附近小行星的运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只要小行星运动周期和木星运动周期匹配得较好,就可以发生共振,而当小行星离木星更近时,受木星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可以预见到,在距离木星更近的Kirkwood gaps处,小行星受木星影响应该更为强烈。下图4展示了内,在比1/2 gap更近的两个gap,3/4 gap(也即)处和6/7 gap(也即)处的小行星运动情况,可以发现,当小行星位于6/7 gap处时,其近木点将离木星非常近,受木星影响非常强烈,再加上轨道周期匹配,其轨道严重偏离圆轨道运动。而在3/4 gap处,因小行星近木点离木星稍远一些,因而轨道偏离圆轨道程度并不大。

6/7gap和3/4gap
图4 6/7和3/4周期的Kirkwood gaps初小行星的运动
考虑其他Kirkwood gaps处小行星运动情况,图为在内小行星的轨迹。图(a)所示,在6/7周期的gap处,由于小行星近木点离木星非常近,小行星受强大的引力摄动,因而偏离圆轨道程度非常大,图(b)所示,在3/4周期的gap处,偏离则小得多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其他gaps处小行星运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当作出其他gaps处的振幅-距离共振曲线时,在2/5周期的gap处并没有发现共振峰,而是发现了一个共振谷,如图5所示。即在2/5 gap,附近,出现了特别稳定的情况。这个位置的共振谷宽度不是特别宽,只有,深度在0.001以下。因而不是十分明显。该谷的谷底的实际位置也和上面的共振峰一样,比严格的2/5周期对应的半径略大一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共振谷附近的精细结构,即在大的共振谷附近由小的共振谷,这些谷的出现应该是次级共振,即小行星与木星周期比是两个较大的整数比导致的。

2/5gap处的反常情况
图5 2/5周期的Kirkwood gap处的反常情况
当小行星运动周期与木星运动周期比为2/5时,理论上应发生共振使小行星运动严重偏离圆轨道,然而2/5周期的gap,即初始半径处,却发生了反常现象,由图(a)的曲线可见,在理论gap附近不是共振峰,而是一个共振谷,即在此位置附近小行星运动特别稳定。图(b)所示为共振谷附近的精细结构,即在大的共振谷附近由小的共振谷,这些谷的出现应该是次级共振,即小行星与木星周期比是两个较大的整数比导致的。

小结

  本次作业讨论了太阳系中小行星运动受木星引力影响的问题。在小行星周期与木星周期成整数比的轨道(即Kirkwood gaps)附近,小行星与木星发生共振,受木星引力影响单向累加使得小行星的运动显著偏离圆轨道运动。本次作业展示了这一现象,并具体求出了共振峰的位置和宽度,另外展示了某些共振位置的反常现象和精细结构。

致谢和引用

[1] 计算物理;Nicholas J. Giordano, Hisao Nakanishi.
[2] 常用数学符号的LaTex表示方法;http://www.mohu.org/info/symbols/symbols.htm.
[3] matplotlib-绘制精美的图表;http://old.sebug.net/paper/books/scipydoc/matplotlib_intro.html.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