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Zhi
2016-02-17T23:18:26.000000Z
字数 4356
阅读 1022
公选课作业
关于吕后个人,历来褒贬不一.本文不对吕后个人作评价,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吕后后期嗜杀残忍行为原因的探究.笔者把吕后个人经历分为3个阶段,分别从各个阶段中分析一些对吕后影响较大的事件,从而寻找出其后期各种残忍嗜杀行为的原因.
吕后出身时的家庭条件如何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但是《史记》中的《高祖本纪》记有:"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陪焉.沛中豪桀闻令有重客,皆往贺".吕公当时与沛县县令交好,被当作贵客,那么吕公本人要么是有一定的财富,要么是有一定德望.哪怕都没有,以他和沛县县令的关系,在沛县的日子必然不会难过.因此,吕后本身的家庭并非是一个穷酸家庭,虽不是大家闺秀,但也是小家碧玉.
如果当时萧何不相信刘邦的谎言(贺万钱),或是当时刘邦在沛县令招待吕公的时候喝醉了,可能都不会有之后吕公相刘邦之事.说不定吕雉就会如无数普通女性一样,嫁人,相夫教子,坐享清福,离开人世.但历史偏偏选中了吕雉当刘邦的夫人.而实际上吕雉当初是否肯嫁给刘邦呢?据《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好酒及色",虽人有大志,但连当时很照顾刘邦的萧何也评价刘邦"此人固多大言,少成事.",而吕雉之母吕媪也怒而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由吕媪的话也可以看出吕雉本身其实条件也不错,不然为何当时的县令求之不得呢?可以看出,当时吕雉嫁给刘邦,在众人看来都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而吕雉个人对这场婚姻的态度如何?这个不好揣测,如果吕雉是个普通妇人,或者至少她并没有她父亲那种面相的能力,以当时刘邦的条件,吕雉心里更可能是不愿意的.但吕雉是普通人吗?至少在后面的故事看来并不是,因此对于吕后本身的态度,不做太多揣测.
关于吕雉在沛县生活时个人的性格,《史记》里并没有给太多陈述,但是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第一个是:"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这个细节透露出的信息是:1.吕雉带着孩子种田.2.吕雉给路过的老者水喝.带着孩子种田,给老者水喝,虽说不能以偏盖全,但是多少都显示了,吕雉和许多古代妇女一般,勤劳朴实,至少看起来不像是个心狠手辣之人.还有一个是:刘邦在娶吕雉前,已经有了一个非婚生子——刘肥.("其母外妇也,曰曹氏")刘邦不仅大言而少成事,还摘花惹草弄了个非婚生子,而吕后并未因此苛责刘邦.
总之,在刘邦反秦之前,我推断:在刘邦反秦前,吕后是个温顺听话的女儿,勤劳持家任劳任怨的妇女.似乎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普通的妇女,就会是之后大名鼎鼎的吕后.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需要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在一次押送中,犯人逃了很多,刘邦害怕被追究,便跑了.他跑了就跑了,吕雉却因此下狱.在狱中,吕雉受到什么样的虐待,史记并未记载,但是《史记》中的《任敖传》记载:"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这段史实说明吕后受到了虐待,但是任敖一怒之下打伤狱吏,可以推断之后狱吏不敢随便对吕雉做什么.
虽说吕雉因为刘邦和任敖交好而过得稍微轻松点,但是别忘了,吕雉可是因为刘邦而被抓起来的.任敖本人呢,在吕后执政期间,他过得不错.("高后时为御史大夫,三岁免".《任敖传》虽说只当了三年,但这也是因为其才能有限.).这可以看出,任敖的行为一直被吕雉记在心上.吕雉,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而吕雉对自己下狱这件事是否一直耿耿于怀呢?史书并未记载.但至少对一个普通妇女而言,有埋怨是很正常的.或是,吕雉本身就有政治头脑,知道现在的付出是为未来当皇后的政治资本作准备?关于这一点,我不敢假设太多.但我认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刘邦,吕雉由原本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任劳任怨态度,已经开始转向怨恨的态度.
刘邦反秦势力不断壮大,当上了汉王.汉二年四月,刘邦定三秦后,率军攻打西楚都城彭城.本来打下这地方,他第一时间应该是把在沛县的父亲与妻子接走.但实际上刘邦是急着把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史记》,《项羽本纪》.).而当项羽带着精兵杀回来的时候,刘邦才忙着派人接家属.结果并没有接到.对于一个与丈夫多年未见的妇人来讲,丈夫来到自己所在地方的第一件事不是见自己而是去收货收美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寒心的事.而我也很怀疑,吕雉和刘邦之间的夫妻关系到底如何.史记对此并没有记载太多,但我猜测:刘邦与吕雉之间的感情很淡,甚至说是没有感情.一代女皇,虽权力滔天,但却是婚姻生活竟是如此不顺,真令人感慨万千.
后来刘邦在逃亡途中遇到了自己女儿鲁元公主与儿子孝惠帝.但在逃亡途中,他为了能逃快点,还想把自己的孩子踹下车.("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我不知道这事是否是传入吕雉耳中,如果传入了,相信吕雉必然对刘邦产生恨意.因为吕雉一直对自己女儿与儿子爱护有加.当然,吕雉没那么幸运了能逃跑遇到刘邦(不知吕雉如果追上刘邦,刘邦又会有什么行为),而是和刘邦的父亲一起被项羽抓了.实际上,如果刘邦能一开始就派人去沛县把自己的家人接来,吕雉完全能够避免被项羽俘虏.尽管吕雉平时照顾刘邦起居,战时因刘邦而俘虏,为刘邦付出许多,但这仍然无法挽留住刘邦的心.同时,吕雉在被俘的这段时间里,她的心理发生了怎样变化呢?史书一样没有记载.但是,我认为,吕雉在这段时间里,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必然比她因刘邦逃跑而被抓入监狱的那一次更为剧烈,更为负面.但吕雉,似乎仍然是没有怨言.这个时候,似乎就不能用任劳任怨一词形容吕雉了.
或许,吕雉还会心中抱有一丝希望.毕竟吕雉名义上仍然是刘邦的正妻,回到刘邦身边后,刘邦总不能说不要她就不要她.那么,在吕雉被释放回来后,所看到的一幕:刘邦有了新宠戚夫人与他俩儿子刘如意,必定会把她最后的幻想打破.作为一个女人,吕雉已经失去了吸引刘邦的最大资本:年轻,相貌.而此时戚夫人正值花季,能歌善舞,而且时时陪伴着刘邦.要知道,其实刘邦与吕雉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未必甜蜜.那么,吕雉想继续留在刘邦身边,她必须要有刘邦所必需而戚夫人所没有的能力.而戚夫人所没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辅佐刘邦的能力.也就是说,吕雉与刘邦,此时不像是夫妻,而是事业上伙伴.吕雉必须当一个头脑精明且手段强硬的政治家.
在刘邦反秦抗楚的过程中,吕雉慢慢地从原本的善良贤惠,勤劳持家,任劳任怨的妇女,变成一个沉稳,精明,手段强硬的政治家.
吕后在帮助刘邦除功臣一事上是出了大力,而且都办的非常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后本纪》)吕后深知刘邦心意,尽管刘邦不明说,她还是诸杀了韩信,彭越两大功臣.要知道,这是深得刘邦的欢心的.比如,刘邦平定陈知道韩信死后,虽然有为韩信叹息,实际上还是十分开心的,毕竟心腹大患已去.("高祖已从豨军归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总之,在汉初除功臣一事中,吕后出力非常大,同时这些功绩也巩固了她的皇后之位.
关于诛杀功臣,表面上是吕后出手更多.就因这事就说吕后嗜杀恐怕还是论据不足.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刘邦默许之下的.刘邦想杀这些功臣,同时也害怕宫中大臣的舆论.有吕后这个明他心意的得力助手,他便轻松很多.而对于吕后来说,由于她并不得刘邦宠爱,一旦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她必然会更加的被刘邦疏离.因此,如果没有刘邦的默许,吕后其实并不能对功臣们下手.
吕后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其虐待戚夫人一事.其实对于吕后来讲,戚夫人是必定要杀的.因为戚夫人想和吕后抢皇后一位.而吕后为什么要这样虐待戚夫人呢?不妨从最初刘邦欲废孝惠帝说起.刘邦认为孝惠帝不像他,而认为赵王刘如意像他.("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刘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带太子位必矣",《史记》,《高祖本纪》).戚夫人也常常守着皇上哭,想让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刘盈.终于在平定黔布叛乱后,刘邦提出废太子一事.
吕后知道这个消息后,直接的表现就是惊慌.("吕后恐,不知所为",《史记》,《刘侯世家》).有多惊慌呢?当她知道周昌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后,在下殿后跪谢周昌.要知道,此时吕后仍然是皇后,尊贵仍在,对一个臣子下跪,足以从侧面看出其对废刘盈一事的恐惧.(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而周昌廷争之强....即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史记》,《张丞相列传》附《周昌传》)
但是,吕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吕雉.多年艰苦不是白过的.吕后采取各种手段,打败了不懂政治手段的戚夫人.刘邦去世后,刘盈顺利当了皇帝,吕后也顺利当了皇太后.而吕后也在刘邦去世,刘盈即位当天,立即将戚夫人囚禁.吕后为什么不直接把戚夫人杀了?我个人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吕后在刘邦在世之时.无论遇见什么事情,都是忍.如今刘邦去世,她也当了皇后,能压住她心中积累多年怨气的最大阻力已然不在.她当然可以"快意恩仇".
另外,在我看来,吕后有虐待戚夫人等残忍的行为其实是必然的.首先,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负面情绪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会慢慢变得畸形.吕后在刘邦在世时,因为刘邦而受到的折磨不在少数,心里必然不断积蓄了对刘邦的怨恨.其次,戚夫人是谁?是直接让吕后失去丈夫的女人.我这里说的失去是指:刘邦的心完全被戚夫人夺去.吕后为刘邦作的贡献多多,而戚夫人光靠美貌与能歌善舞这些"没用的东西"(这里的没有是指:不能为刘邦夺得天下)便上位了,苦劳多多的吕后,却是成了个寡人.我甚至认为,吕后虐待戚夫人,与其说发泄她对戚夫人的恨意,不如说是为自己在刘邦在世时因刘邦所受的委屈而进行的一次流血且残忍的"呐喊".吕后在后来诛杀了许许多多的人,甚至差点就把刘邦的直系后代全给害死.除去政治上的因素,或多或少,都有报复的因素在内?
看起来,似乎吕雉的残忍嗜杀,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刘邦.但注意,我并没有要把这些归咎到刘邦身上的意思.我认为,与其去苛责他人,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吕雉,而吕雉也把握住了历史给她的机会.只不过是,人终是情感动物,吕后再沉着冷静,再会忍,也总会爆发的.
无论如何,吕后虐待戚夫人的方式与其后来的嗜杀,都是十分残忍的.但事出必有因.虽说吕后做了这等残忍之事,但是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做过和吕后一样残忍的事的国君可不少.包括另外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使出了掐死自己的孩子来诬陷当时皇后的手段.不必因为吕后做过很多残忍的事而大骂其"魔鬼","妖后".与其大骂,不如探究一些原因,给这些已成历史的人们一点"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