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ke
2017-09-20T09:42:51.000000Z
字数 5586
阅读 407
灵感
爱集网
客户端产品
文档负责人:陆张毅
文档发布时间:2017-09-20
文档分发负责人:陆张毅
版本:1.0
产品名称: Eagle
产品形式: 客户端产品
服务平台: Mac平台 + Win平台 (PC端)
衍生服务: 提供浏览器插件
当前版本:Win:1.3.4 Mac:1.3.4 (两端同步)
负责公司:奥革设计(ogdesign)
产品负责人:陈奕豪 (AugusChen)
产品阶段: 跨过早期测试进入正式商业化运营阶段。
实际用户量: 估计在10000-20000左右。(官方网站阅访问次数在1.83万次),其中免费浏览器插件累计安装量在6143次。
Eagle是一款同时可以运行于苹果Mac环境和Windows环境下的付费客户端软件。 其作用在于帮助用户通过浏览器插件、花瓣/pinterest网站导入、本地文件导入、桌面截图方式收集各种零散的图片素材/灵感,然后通过类资源管理器的形式进行再组织,从而实现找灵感的需求。
就现有用户来说,其主要用户群体是UI设计师和产品人员,原因是这部分用户对于新产品的敏感度极高,但该类产品存在往所有设计相关人员传播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格设计基本属于一人公司,产品的所有开发、维护、推广至今基本由Augus(陈奕豪)一人完成,产品从创意到上线耗时大约5个月。陈奕豪是台北人,长期从事UI/UX工作,同时具备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
由于项目源于创作者个人的热情和实际工作体验,所以产品能很好的命中需求,品质也较佳。 但也因为是一人项目,所以产品的精力相对有限,短期内无法做到快速扩张。
产品功能上,Eagle满足了灵感的 收集 -> 管理这个不可或缺的工作流程。由于开发者本身的专业背景,其对于功能的使用理解要高于常规产品不少,功能往往能切中实际场景痛点,所以虽然用户不多,但种子用户的口碑极佳。
产品整体界面采用“文档管理器”的思路进行构建,提供左中右三栏,左侧侧边栏用于对图片进行导航归类,中间最大的区域用于图片浏览展示,右侧检视区则提供具体图片信息的浏览和编辑,顶部用于排版的调整、搜索筛选图片。
使用上,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渠道和本地文件夹的图片资源,然后以“资源库”的形式进行汇总整理。 资源库可以理解成一个本地的图片数据库,在数据库总,信息是由各种“表”来进行管理的,而资源库概念中,图片信息则以虚拟文件夹的形式进行组织。
在文件底层上资源库是一个存放所有图片及信息的文件夹,每张图片以一个子文件夹的形式保存,子文件夹内包含三部分,分别对应缩略预览图、原文件、图片JSON信息(文本信息、主要色值、基本属性等)。
虽然是出于开发便利所以采用了这种方式,但这一做法出乎意料的造成了一个特别的优势:利于云端同步。
由于当前NAS、企业云盘、个人网盘的同步特性,实际上用户可以把这个资源库文件夹直接设置为云盘的同步文件夹,这个文件的所有更新就会被自动同步到其它绑定电脑设备上,然后通过远端设备导入资源库,变相实现“云端协同同步”的功能。 但这么做的话,也造成该文件夹会随着用户的使用变得越来越臃肿,打开速度明显变慢,体积占用变得巨大。 经过本机实测,600张花瓣图片的本地保存空间占用在550MB左右,对于动辄上GB甚至上TB的专业用户,如何提升这些内容的索引速度,压缩他们的体积会成为技术瓶颈。
该体积为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从花瓣抓取画板内容后的状况。如果包含视频、PSD等大体积文件,Eagle也会直接复制源文件备份保存到资源库中,实际体积占用会变得更大。
对用户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用户使用该类软件的初衷源于以下几种特性:
1.提供便捷的灵感收集工具:
其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日常网络图片的轻松汇总,这是大部分用户使用的初衷。
2.提供强大的整理功能:
通过Eagle,用户可以在本地进行图片的再组织,并且有很多便捷的小设计尽量简化用户的操作部分,如:批量打标签、自动提示图片重复、智能文件夹、按颜色和模糊时间筛选等。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Eagle的价值在于整理而非收集,如何把零散的图片汇总到本地,避开翻墙、服务器崩溃、云盘关闭等潜在风险是他们的刚需。
3.支持一些专业但其它图片管理工具不支持的格式:
Eagle对于格式支持做的很出色,其可以很轻松的把JPG,PNG,GIF,EPS,AI等图片格式整合到同一个界面下,并通过预览图的形式实现快速的查看索引。 而除了图片之外,其也一直在努力添加更多的格式文件,如mp4等视频流媒体格式。
4.抓住了windows系统缺少水准以上图片管理软件的空档期。
由于Mac平台的便利性且用户客单价值较高,Mac平台上出现过不少灵感软件,但由于用户群体稀少,盈利预期远低于当初构想,最终均关门大吉。 而在windows平台上,一直缺少一个适用的工具,这使得Eagle找到了一片蓝海,如果Eagle有所成就,很快就会有不少开发者跟进,因为Eagle已经在专业用户场景上提供了一个很合适的研究范本,但其团队规模和开发能力都不足以快速抢占市场。
5.对于工作流程的深度研究
不得不承认,作为“用户体验顾问”出生的陳奕豪本身就是专家型用户,所以其对自己本身的工作场景拆解相当成功,通过其专业知识和对自己工作场景的细致研究,其对于Eagle的大部分改进都贴合了专业设计师,尤其是UI设计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该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大量的好评,甚至在测试阶段就有用户主动讯问如何付费购买,可以说在产品的使用场景上其做的很出色。我们可以通过模仿,研究,学习Eagle获得相当多的认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Eagle本身就是一人产品,其所有经验来源于专家用户的经验,如何把这种技术下沉,满足更多初阶用户、非UI用户的需求,会是这款产品摆脱“叫好不叫卖”陷阱的关键,也是我们的市场机会所在。
Eagle支持各种灵感收集方式,包含以下几种:
- 从pinterest画板批量导入图片(需要有pinterest账号进行授权,可以采集自己或他人的画板内容)
- 从花瓣画板批量导入图片(无需花瓣账号,仅需要输入采集画板的地址)
- 从本地文件夹导入。(不能批量导入,只能通过拖曳图片文件的形式添加。)
- 从其它软件导入。(当前仅支持inboard,一个停止更新的苹果平台图片管理软件)
- 从浏览器插件导入(chrome插件),用户可以通过插件完成网站页面截图导入、直接区域截图导入资源库。
从整个产品架构来说,收集是用户内容的来源入口。Eagle当前虽然支持多种内容来源,但使用的便利性上通过花瓣、pinterest导入和截图导入是最方便的。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画板所在地址完成灵感类网站批量图片采集,这应该是很多用户使用产品的初衷。 尤其是pinterest被墙和花瓣的连接不稳定时常出现访问故障,更加强了一部分用户搬迁素材的需求。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没有什么比“内容在我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更有安全感的方式了。
在产品实现流程上,pinterest需要用户提供接口信息,当用户完成接口信息后,可以查看到自己的画板设置,从而完成自己的画板一键导入。 而花瓣更是只需要用户输入画板位置就能完成导入工作。
(在pinterest导入流程中,提供两个不同的方式:我的/从网址添加)
(导入花瓣采用直接输入url地址的方式,相当于一个傻瓜图片爬虫。)
对于本地图片导入,Eagle采用拖曳形式,用户把图片拖曳到相对应的虚拟文件夹内完成入库。 软件会自动在资源库创建新的备份,对于资源库内的操作不会影响到原来的文件。由于并不提供菜单式的文件夹导入功能,所以可以看出其核心意义在于聚合而非单纯的图片管理。
当对于其他网站,选择浏览器插件收藏图片后,其会列举出所有的网页图片资源,由用户进行选择,把选择的图片下载同步到资源库内。
对于无法通过图片资源解决的需求(比如截取某个局部或对整个网页界面进行截取),其支持呼出局部截图、网页截屏工具的方式进行收集。
图片管理角度上,Eagle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 用户可以创建多个资源库,但每次只能载入一个资源库。 每个资源库对应用户硬盘上的一个文件夹组织结构,也代表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图库。
资源库以下,文件夹和标签是最核心的组织形式。 文件夹和标签本质上都是解决图片的索引,区别在于一张图片只能归属于一个文件夹(主维度),但可以存在多个不同的标签(多对多维度)。
(文件夹是核心的组织形式)
(标签按照首字母进行自动组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提供了一个“智能文件夹”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功能。 当用户的图片数量巨大的时候,其需要一种更智能的分类方式来完成内容的整理。 用户可以设置一些条件作为文件夹的创立标准(如关键词、尺寸、格式、网站等等),系统会自动对所有图片进行匹配并实时更新,将符合条件的图片整理到相对应的文件夹内。 其可以是任意条件匹配(或条件),也可以是多个条件符合(和条件)。
这一功能会大大解放用户整理图片的时间,从而使得图片整理变得更傻瓜。
在标签上,Eagle最大的创新在于可以通过文件夹来添加标签(支持非智能文件夹),文件夹本身虽然不具备标签属性,但用户可以通过把文件拖放到和特定标签组绑定的文件夹内实现批量的打标签功能,所有该文件夹下的图片都会被自动打上这些标签,而不用重复单一操作。即使未来图片被移出该文件夹,其被赋予的标签也不会消失不见。
在内容筛选上,颜色是其主打的筛选组织形式,用户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色值进行筛选,色值也被提取出来作为单一的图片信息在每张图片下展现,只要点击提取的颜色就可以完成针对特定颜色的筛选。
除颜色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模糊时间(不能选择具体的日期,只能选择一个大概的范围,如7天内,半年内等等,更符合用户的记忆习惯)、图片方向(横图、竖图、方图等)、图片格式来进行筛选。
在图片基本信息上,除自动提取颜色信息外相较于其它图片软件变化并不大,提供的基本信息维度包括图片的大小/格式/尺寸/创建具体时间。
在编辑索引上,用户可以给图片添加标题(必选)、标签(选填)、网址(选填,如果是采集会自动添加源地址)、备注(选填)、图片标注(选填)。
图片标题作为图片的最小信息点是必填内容,但为了简化用户填写的过程,所有图片都带有默认的标题(文件名、网页图片alt字段、网页图片名称、截屏时自动生成带时间的标题等),用户如果没有特定的需求可以略过“改名”这一步骤。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图片标注功能,用户可以在图片上添加标注信息,提醒自己哪些信息点是自己需要关注的。 在灵感收集中,除了模仿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灵感提醒自己曾经有一些亮点触动过自己的设计想法”,收集灵感其实也是在对这些灵机一动的想法进行记录的过程。 这时候,在图片上添加标注是最合适的帮助记忆工具。
(图片标注案例)
对于图片的整理,Eagle提供了“相似图对比”的模块。该功能没有任何操作,但当用户收集的图片存在于资源库中时,其会自动提醒用户,图片已经被收集过了,用户可以选择跳过这些图片。
在产品规划上,开发者提过要让比较相似图的功能支持不同尺寸、格式文件的对比,但在windows平台上实测的结果是当前并不具备这一特性,如果图片进行过二次裁剪、缩放,Eagle当前还无法通过技术识别。
由于核心开发团队仅1人,在商业营销上Eagle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其最大的传播方式是社群维护,通过不断的发布内容更新信息,和核心种子用户进行沟通快速迭代功能来获得用户粘性。对于用户反馈的重视和反馈速度是这类产品初期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粉丝型用户的根本。
另外,其传播渠道依赖于各类“干货网站”的主动或合作传播,利用一些行业知名人士的博客文章推荐、资讯干货分享,Eagle保持了基本的曝光率。当前流量结构中,约有半数来源于直接访问(由于是下载后的客户端无需上网使用,所以直接访问高说明这产品极度依赖小圈子直接口碑传播),另外有3成以上来源于各类博客、资讯站的文章链接推荐。
用户构成上,中国大陆已经逐步成为其核心用户渠道,传播速度明显超出台湾、欧美地区。现在产品有三种语言设置: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语。当前简体中文用户占比在6-7成左右。
营收模式上其较为简单,其在完通过销售软件获得收入,采用一次授权终生买断使用的方式,价格最初设定的是美元,但随着简体中文版本的推出,其也支持了支付宝人民币付款。由于看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其已将相关服务器迁移到了腾讯云以适应大陆网友购买访问的需求。
销售价格为单套199元人民币(或29.95美元)。 购买多用户授权会有所折扣,价格区间如下:
购买方式 | 价格(人民币) | 价格(美元) | 价格(新台币) | 享受价格 |
---|---|---|---|---|
1套 | 199 | 29.95 | 900 | 原价 |
5-9套 | 180 | 26.95 | 810 | 9折 |
10-24套 | 160 | 23.95 | 720 | 8折 |
25套以上 | 140 | 20.97 | 630 | 7折 |
在开发模式上,Eagle基本开发环境采用node.js,开发工具为Electron。
由于受制于开发能力和开发团队,Eagle大量采用开源框架,通过整合各种开源模块、插件来简化自己的开发工作量。这在短时间内使其做到了很多复杂功能的快速实现,但对于长期维护可能不是利好。
就当前了解,其开发框架涉及了以下模组:
底层文档监测套件:NSFW - https://www.gitkraken.com/nsfw
截图功能: 使用牛牛截图控件进行基本实现: http://www.ggniu.cn/index.html
图片体积压缩处理: 使用pngquant实现png压缩:https://pngquan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