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2018-05-03T00:25:53.000000Z
字数 5508
阅读 975
Calculus 注一记
丫Yyoλ人
(教材:《微积分学导论(第 2 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编著)
P100
证明并熟记下列无穷大量的“级别”关系 (Orders of growth rates of functions):
其中 .
证明:(1) :直接相减、求导求极值即可。【查看详细】
(2) :利用 (1) 可得 ,借此推导出 .【查看详细】
(3) :直接相比,展开分子分母,各项一一配对。【查看详细】
附:
(4)
事实上,由 Stirling 公式,
再假设 ,得 成立。于是 已然。(下册 P198 直接使用了此结论)
(5)
P202
莱布尼茨级数的部分和 近似其和 所产生的误差严格小于 .
证明:不妨设 为偶数,则
疑点来了, 保证大于余项之和 吗?是的。
.
若 为奇数,则 ,结论相同。
P205
正弦/余弦级数之和 (Sums of sine series and cosine series)
解:受下式
启发【查看来源】,
顺理成章地令 ;为了等号左边能累加相消且余项最少, 的值应为 的最小整数倍,故令 ,
则等式化为
用表格使累加相消直观化——
附:同理可由
得
(还有如 【查看补充】)
P211(对应于史济怀的《数学分析教程(第 3 版)》下册 P197)
定理 8.1.14 绝对收敛级数的分配律
“ 是 的任意一种排列”——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
解释: 重下标蕴含对 维数组的遍历,是“一到多”的映射,结合下文例 8.1.16 更有体会。
考虑部分和数列,,记 ,如下表中 .
此表仅为一种排法之例。可以确定的是,任意一种排法中, 下标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由此易知无限项的情形。
例 8.1.16 重点部分“反编译”
译:
只有以上两行为关键,以下是顺理成章的且当验证。
将 与 按柯西乘积的方式结合,得
又
由定理 8.1.14,得
结合①②式,便证明了
P212
注 8.1.4 “”——第 2 个根号里的数怎么快速确定?又如果 从 开始呢?
答:设数轴上从左至右依次排有 四点。记号 表示 "be paired with".
本文短网址:tiny.cc/CalMark 和 v.gd/CalMark 和 t.im/Cal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