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Andream 2017-06-14T19:27:23.000000Z 字数 2200 阅读 880

大学国文PPT重点

大学国文 考试


第四讲 佛

三大佛教经典

汉译大藏经(以大乘经典最具特色,主要是从三国时代到唐代)
藏译大藏经(以密宗经典最具特色,唐代以后开始翻译)
斯里兰卡大藏经(巴利语,最接近佛陀传教的小乘经典)

第五讲 唐(文化)

  1. 581隋朝建立 - 610隋朝动乱 - 618唐朝建立
  2. 隋炀帝与唐太宗对北方文学的南方化影响极为深远。
  3. 670年左右出现了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后代称为“初唐四杰”,说明北方文学的南方化过程已经完成。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和《在狱咏蝉》是传颂于后代的唐代文学最早的代表作。
  4. 深受南方文学影响的北方文学仍然具北方文化刚健、雄浑的特质,而扫去了南方文风的靡弱。唐代文学的伟大成就其实是南北文化结合的成果。
  5. 关陇集团全部汉化,而且在文化上努力向南方学习,从而形成中国文学史上有数的盛世。

李白的诗风

  1. 文字简明、意象简单,但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2. 气象开阔而雄浑
  3. 诗风潇洒自由

李白与中国文学传统

  1. 李白对过去的文学作品显然非常熟悉,他的诗文与前代作品的继承关系非常明显。
  2. 李白诗歌的主题构思和结构模式往往得之于前人,很少具有创意。
  3. 但他的文字风格极其独特,所有的诗歌题材经过他重写,就变得耳目一新。

第六讲 杜甫

  1. 家国情怀
  2. 人间之情
  3. 颠沛流离

    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从个人生活来说,这实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

    每当杜甫的生活经历了大变化,面临了新的状况,作为艺术家的杜甫即能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新局面,随而加以沉思,并且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结果就是,随着杜甫生活经历的不断变化,杜甫的诗歌内容以及随之而来的诗歌技巧也就配合着变化。

    就整体来说,杜甫作品的内容就显得极其丰富,杜甫的诗歌技巧也随之而变化多端。杜甫这种随时代成长而显现出来的作品的多面性,在中国诗史上可以说无人可及,因此,他的伟大成就也就无人可以超越的了。

  4. 集大成者
    杜甫所活动于其中的盛唐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集合了汉魏六朝诗人在诗歌形式与内容上的一切试验,而融合成一个整体。

辨析:李白 vs 杜甫

在诗歌形式上,李白比较喜欢古体,比较排斥律体,律体那种严谨的格律对他的奔放潇洒的个性是比较不适宜的。不能说李白在律体上没有什么成就,他的五律和七绝仍然相当可观,但他几乎不写七律,整体而言他在律体方面的成绩还是比不上他的古体。

杜甫就不是这样,杜甫在律体上所下的工夫绝不亚于古体,他在古、律两方面平衡发展,而李白则较偏于一面。所以,可以说,杜甫在形式上的集大成实在要胜过李白。

其次说到内容。李白对前代诗人题材的承袭是相当明显的,他学了阮籍的咏怀诗、郭璞的游仙诗、陶潜、谢灵运的自然诗、齐梁诗人的宫体诗。他的成就是:他对每一种题材都擅长,而且都写得极富个性。但是,他对每一种题材的承袭也都很明显。

相反,杜甫也从以前的每种题材学到表现技巧,但他把这些表现技巧揉合起来,把这些题材也揉合起来,从而表现出全新的面貌。因此,他的作品的内容和以前诗人的关系就没有像李白那样明显。可以说,杜甫在对前人题材的集大成方面,表现得要比李白具有“创意”。

第七讲 略

第八讲 唐宋词

概览

  1. 敦煌曲子词 @望江南
  2. 模拟民间歌词(中唐) @忆江南
  3. 士大夫宴会中开始流行唱词
  4. 宋词名作中仿民间歌词
  5. 失意文人所创立的高雅歌词

失意文人的歌词,由柳永(北宋中叶之初)所创始,但柳永的歌词仍然雅俗共赏,把这一类歌词高雅化,成为极富艺术性的歌词的,是周邦彦(北宋末叶)。

这一类歌词自南宋中叶,由姜夔所继承。

南宋中叶以后,这一类的词人大量出现,如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王沂孙、张炎等人,除了失意文人之悲,又加上了国破家亡的哀痛。

苏轼

苏轼开始把词这种形式用来抒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怀,以写诗的方式来写词,因为内容已经不限于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这是歌词的特色),境界更为开阔,更能表现作词者的个性,传统称之为豪放词,以别于婉约词(这是歌词的的特色)。

苏轼的作词方式影响非常深远,他的学生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都受到他的影响。

南北宋之交,由于金人南侵、国难当头,苏轼的影响更为扩大,张元干、张孝祥、陆游等人所作多慷慨雄壮之音。辛弃疾为集大成者,堪称宋词第一大家。

辛弃疾之后又有刘克庄、刘过(毛主席很欣赏刘过的作品)。

分类

  1. 接近歌词的作品(晏殊、欧阳修等人)。
  2. 失意文人的高雅歌词(周姜一派)。
  3. 表现文人个性、近于诗的作品(苏辛一派)。

第九讲 欧阳修与苏轼

一、从门阀士族到新进士阶级

  1.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的时代,主要的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都掌握在门阀士族的手中。
  2. 隋唐可以说是门阀士族逐渐没落,新进士阶级逐渐上升的过渡时期。
  3. 门阀士族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消失殆尽
  4. 进士阶级取代了门阀士族,成为士大夫的主体

二、欧阳修

  1. 以道义自任
    作为北宋文坛第一位名符其实的领袖,欧阳修的精神首先表现在,努力树立道德的楷模,凡是义之所在,他总是不顾个人的出处进退,奋不顾身的行其所当行。
  2. 固穷──处境虽困窘,仍积极乐观
  3. 提拔后进,培养人才

三、苏轼

  1. 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苏轼是欧阳修最著名的门生。己身若以为是,决然行之,绝不退缩。这一点苏轼也是和欧阳修完全一致的。
  2. 贬谪时的达观
  3. 直道而行,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4. 传道
    苏轼极有意识的效法欧阳修,当仁不让的自任文章宗主,并期望后辈也能传承下去。这种精神,即是韩愈《师说》“传道”事业的具体表现。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