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ycoco
2018-04-06T15:07:55.000000Z
字数 3719
阅读 484
写在前面
我在出版《技术领导力 程序员如何才能带团队》这本书之后,读者反响很好,目前京东好评率是100%。写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的很多故事没有放在书里面(篇幅有限),今天我为你准备了八篇文章,希望能够更加生动地和你聊聊我做研发团队管理这十年时间里,我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应对办法。这八篇文章分别是初识技术管理工作、技术团队管理者品质、技术管理的四个维度、技术管理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如何平衡管理和技术工作、如何应对公司内的各种烦心人和事、如何使用OKR管理技术团队、如何做好程序员的非暴力沟通,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当然,更希望你能够留言,我们可以进一步沟通。今天是第一篇文章-初识技术管理工作。
正文
什么是技术管理工作?这个问题我近一年时间经常谈起、反省,每一次都会有一些新的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带着专业技术能力的管理思维和思路,它是伴随着个人经历、周边影响、行业变化等等各种因素干扰的,你的每一次思考都会有新的理解产生,这是正常的,否则你就是进入了一个非常安逸的公司,完全没有变化,这样的公司很危险,当下是技术变迁的大时代,没有谁能够固步自封而善终。
做好一名技术团队管理者,我认为需要具备四大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技术、产品、管理、品。技术指的是实际的技术能力,例如全栈工程师就比较容易掌控技术团队,因为自己的过往经验确保了什么都懂,但是这个实际上不容易做到,而且,即便当下做到了,一旦脱离一线开发时间太久,过往的经验也就仅剩下经验了。产品指的是按照产品思维输出技术,很多一线技术经理实际上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容易导致技术和产品的脱节。管理指的是对于团队的软性管理方式,这一点很多技术大牛出生的技术经理会觉得很虚,内心充满了看不起的态度,觉得技术好才是第一位,这一点理解是不准确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缺乏职业化的管理思维,这个人更应该做技术专家,而不是技术团队管理者。至于第四点“品”,这是我纠结了很久的一个定义,最初的想法是“格局”,有点那么的意思,但是好像又不对,因为没有格局的人技术、产品、管理三者都会做不好,后来又想出了“气场”、“人品”,也比较狭隘,最后看电影《老炮儿》的时候忽然有了感觉,我想描绘的不就是这种做大哥的综合品质嘛,既然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那就用老北京的老话“品(范)”字做总结,作为团队领袖,你做人、做事都需要也必须有范,否则就会让人感觉你不像个有魄力的领导,或者让其他领导觉得你对于人、事的看法有点偏了。说得更加形象一点,对于气宇轩昂的理解,我觉得不是指身材多么高大、伟岸,而是指你的精神气貌、做事方式,是否让人觉得你就是带头大哥,你就是高大、伟岸。这一点还真的用语言没法描述,都是用的感觉。
既然提到了技术团队管理,那我和你讲讲政府机关的管理吧,我们以《人民的名义》为例。《人民的名义》这本电视剧里出现的角色很多,我从我的认知出发,分析哪些角色符合技术管理者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分析理解,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存在个人片面的理解,请读者见谅。
我觉得他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 遇事急躁。高小燕向他告状,污蔑“刁民”阻拦厂区搬迁,他不过问什么原因导致的,认为就是老百姓有问题,虽然后面的剧情帮他澄清了品德,但是依然暴露了他遇事考虑不周的缺点。
- 做事只管目标,抓小放大。厂区发生大火,老检察长好不容易平息工人的愤怒,他却在祈同伟的“点拨”下想趁乱拆厂房,且没有仔细研究为什么工人要造反,这是何等的愚蠢。沙书记的一通电话就有对比,沙书记电话里第一句话就问:“达康同志,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现在要做的是全力抢救伤员,不准死人!”。达康书记,相比见绌。
- 不会用人。用的副市长贪污这么多钱不知道(也或许他不想知道),还让他整天在外面吹是“达康书记的化身”。用的区长整天在看星星,不干实事、无所事事。这也正是为什么达康书记每每遇到重大事件时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达康书记,优点和缺点都过于鲜明,不宜在关键部门贸然启用作为技术管理者,需要时刻保持观察,或者从基层一步步锻炼,不宜提拔过快。一旦提拔为正职,最好能够配一名类似于季昌明或陈岩石这样的同志作为主要副手,辅佐、监督其工作。
沙书记拥有的技术管理能力,举例说明:
- 新上任即到一线调研,且时间较长,充分证明了该角色深刻理解“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道理,没有脱离一线。
- 新上任就接到副手(高育良)的电话,请示如何处理丁义珍,回复:“我才刚到任,还不熟悉情况,你们酌情处理”。处理很得当,既没有过多干涉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也把棘手的皮球巧妙地踢开,为之后的介入、接盘留下空间。
- 看新闻播报工厂强拆引起大火事件,立即放下早餐,认真地做着笔记,为后续常委会会议讨论内容准备大方向。
- 处理工厂强拆引起火灾事件,打电话指示李达康首先做好人员抢救、安置工作,把拆迁放一边去。处理逻辑合理、思路清晰,做到了抓大放小。
- 到一线发现基层公务员当中的务实者没有晋升空间,认真思考对策,决定为他们搭建平台,从厅局级官员选拔开始入手。
如果有这样的人出任CTO或研发副总裁等研发类高管职位,那是研发人员的幸运,他会真正理解技术人员,他所带领的团队一定积极向上、热爱技术、处事公平,一定会在科技圈交出满意的技术答卷。
陈老还在工作岗位上时就因为人耿直而导致干了20多年副检察长却不被升迁,这样的人一般技术过硬,为人正直,出任研发总监职位,团队里的人不敢不用心做事,否则会被直接叫进去骂,且骂得你心服口服。真正干技术的人,会很喜欢这样的领导,从他身上能学习很多技术本领。我最近就遇到了这么一位高管,35岁教授级工程师,39岁副所长,45岁副总裁,开挂的人生,用技术领导力训下属,下属没话说。
如果没有季昌明的暗中安排、支持,沙书记很难完全应付高育良,侯亮平和陈海很难开展实际工作。他很稳重,考虑问题很全面,如果季昌明这样的人出任技术高管,或者对应职位的副手,那么底层技术人员就有可以信赖的沟通渠道,可以顺畅地与上层沟通。
最高检人民检察官,为人公正、公平、正义,一身正气,他来到了汉东省担任反贪局局长,就像一只孙猴子一样,开始搅浑汉东的局势。这个角色有胆有识,可以重点培养为技术管理者,且为人思路清晰、不按照常理出牌,适合做创新团队的技术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应该能够攻克技术难点,为公司带来新的技术创新点、产品赢利点。
这类型人城府很深,做事能力极强,但是内心会有极强的私欲,且很会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这类人在大型企业中肯定会有,且这类人内心看不起真正的技术工作者,只会利用他们。对于这类人的使用,就看如何使用,用得好则对公司极大有利,用不好则造成风气败坏、拉帮结派。
这类小人,是团队的蛀虫,是规则的破坏者,为一己私利可以做任何事情。这类人不适合做技术管理者,最好能够彻底清除。
这类人挺多的,拨拨动动、毫无主动工作能力,技术技能也大多比较落后,让技术团队管理者很无奈。作为他们的领导,应该多和他们正面沟通,他们应该明白,技术团队管理人也是打工的,也是拿工资的,也要养家,谁都不能白白地养着不干活的人。我们应该提醒他们及早醒悟,免得被洗牌时仅剩下呐喊:“老板就是资本家,我的领导是帮凶”。
沙瑞金、陈岩石、季昌明,他们这三位都适合做技术团队管理者,都是管理层的骨干成员,对于技术团队的把控一般来说不会出现问题。
侯亮平和陈海,属于可以重点培养的团队骨干成员,应该让他们开始独立带人,慢慢积累经验,定期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指点,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力全面型队员。
李达康这类人做事情风风火火,团队管理上很霸道,如果需要短期内团队出成绩,可以使用这类人,但是如果你看重的是长期行为,那么需要让经验丰富的HRBR辅助他工作,避免出现“一言堂”情况。
高育良这类人进入了管理层后,需要保持和他们的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向正面前进,避免他们自搞小团体。
祈同伟、孙连城这两类人,都不适合现代企业,早点清除吧。
技术团队的管理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经常会让你感觉很难处理,或者让你很受伤,坚强一点,只有真正的男人、铿锵玫瑰,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所以,坚持住。
最后,我想和你说说我对于这份工作的价值观理解总结,我自己总结如下几点:
作者介绍:周明耀,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学硕士。近15年软件开发领域工作经验,10年技术团队管理经验,5年分布式软件开发经验,提交发明专利18项。著有《大话Java性能优化》、《深入理解JVM&G1 GC》、《技术领导力-程序员如何才能带团队》,即将出版《程序员炼成记:从小工到工程师》。微信号michael_tec,微信公众号“麦克叔叔每晚10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