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lzb1096101803 2016-03-20T09:21:22.000000Z 字数 2362 阅读 667

IOC概念,原理

电话面试


反射:https://www.zybuluo.com/lzb1096101803/note/309243

IOC

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
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
获得依赖对象的过程由自身管理变为了由IOC容器主动注入
所谓依赖注入,就是由IOC容器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之中。
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的基本思想就是 把类的依赖 从 类内部 转移到 到 类的外部 以减少依赖
谁控制谁?当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

Spring中的 org.springframework.beans 包和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包构成了Spring框架IoC容器的基础。
BeanFactory 接口提供了一个先进的配置机制,使得任何类型的对象的配置成为可能。ApplicationContex接口对BeanFactory(是一个子接口)进行了扩展,在BeanFactory的基础上添加了其他功能,比如与Spring的AOP更容易集成,也提供了处理message resource的机制(用于国际化)、事件传播以及应用层的特别配置,比如针对Web应用的WebApplicationContex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Factory 是Spring IoC容器的具体实现,用来包装和管理前面提到的各种bean。BeanFactory接口是Spring IoC 容器的核心接口。

IOC注入方式

一 setter方法注入
二 构造器注入
三 接口注入
四 无配置文件注入(自动注入)@Autowired

IOC原理

有关反射的概念和用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通俗来讲就是根据给出的类名(字符串方式)来动态地生成对象。
我们可以把IOC容器的工作模式看做是工厂模式的升华,可以把IOC容器看作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里要生产的对象都在配置文件中给出定义,然后利用编程语言的的反射编程,根据配置文件中给出的类名生成相应的对象。从实现来看,IOC是把以前在工厂方法里写死的对象生成代码,改变为由配置文件来定义,也就是把工厂和对象生成这两者独立分隔开来,目的就是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1)首先使用resourceLoader装载配置文件成resource类,然后使用beanDefinitionReader读取resource对象,得到一堆未加工的beanDefinition,然后放入到一个注册表中,以beanID为key
(2)调用工厂后处理器,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将beanDefinition中的占位符替换成真正的值,也就是它会加载外部文件,将里面的值对加载进容器里面,然后跟占位符进行比较,最后再设置进去,第二个是会利用java的反射机制将是properEditor的bean扫描出来然后放在一个注册表里面
(3)是初始化bean,此时的bean还未设置值,由beanWrapper将值设置进去
(4)将准备就绪的bean实例放入spring的缓冲池或者如果是原型的话就直接给调用者

三种注入方式比较

接口注入:

接口注入模式因为具备侵入性,它要求组件必须与特定的接口相关联,因此并不被看好,实际使用有限。

Setter 注入:

对于习惯了传统 javabean 开发的程序员,通过 setter 方法设定依赖关系更加直观。
如果依赖关系较为复杂,那么构造子注入模式的构造函数也会相当庞大,而此时设值注入模式则更为简洁。
如果用到了第三方类库,可能要求我们的组件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此时构造子注入模式也不适用。

构造器注入:

在构造期间完成一个完整的、合法的对象。
所有依赖关系在构造函数中集中呈现。
依赖关系在构造时由容器一次性设定,组件被创建之后一直处于相对“不变”的稳定状态。

只有组件的创建者关心其内部依赖关系,对调用者而言,该依赖关系处于“黑盒”之中。

Spring使用注入方式,为什么使用注入方式,这系列问题实际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Spring的注入和IoC(本人关于IoC的阐述)反转控制是一回事。
理论上:第三种注入方式(构造函数注入)在符合java使用原则上更加合理,第二种注入方式(setter注入)作为补充。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注入方式(setter注入)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在使用工作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setter注入依赖关系应用更加广泛。

好处

(1).可维护性比较好,非常便于进行单元测试,便于调试程序和诊断故障。代码中的每一个Class都可以单独测试,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只要保证自身的功能无误即可,这就是组件之间低耦合或者无耦合带来的好处。

(2).每个开发团队的成员都只需要关注自己要实现的业务逻辑,完全不用去关心其他人的工作进展,因为你的任务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你的任务可以单独测试,你的任务也不用依赖于别人的组件,再也不用扯不清责任了。所以,在一个大中型项目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很容易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为细小的任务,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可复用性好,我们可以把具有普遍性的常用组件独立出来,反复应用到项目中的其它部分,或者是其它项目,当然这也是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显然,IoC更好地贯彻了这个原则,提高了模块的可复用性。符合接口标准的实现,都可以插接到支持此标准的模块中。

(4).IoC生成对象的方式转为外置方式,也就是把对象生成放在配置文件里进行定义,这样,当我们更换一个实现子类将会变得很简单,只要修改配置文件就可以了,完全具有热插拨的特性。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