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superpigy 2025-11-10T05:38:46.000000Z 字数 5263 阅读 5

RAG 技术方案设计文档

一、方案整体架构

本方案采用 “数据层 - 技术层 - 智能体层 - 应用层” 四层架构,核心目标是解决工业场景中 “知识分散、检索低效、推理不足” 问题,实现从 “被动查询” 到 “主动服务” 的落地:

二、核心技术模块设计(含落地细节)

(一)文档预处理:工业级多模态数据归一化

1. 技术目标

解决工业文档 “格式杂、术语乱、噪声多” 问题(如扫描件、CAD 图纸说明、传感器日志),输出结构化 / 半结构化数据,为后续模块提供高质量输入。

2. 核心流程(分类型处理)

文档类型 处理流程 工业适配细节
结构化文档 格式解析→表格提取→参数归一化→元数据标注 Apache Tika解析 Excel 设备参数表,通过工业术语词典(如 “油压 = 机油压力”)统一字段名,标注 “设备型号 / 归属车间”
非结构化文本 OCR 识别(扫描件)→冗余清洗→Chunk 划分→语义增强 PaddleOCR处理老旧工艺扫描件(支持手写批注识别),按 “设备系统 / 工艺步骤” 划分 Chunk(如 “发动机拆解 - 检测 - 组装”),添加 “文档版本 / 生效日期” 元数据
多模态文档(含图纸) 图像解析→文本提取(图纸标注)→图像特征编码→关联文本 Chunk OpenCV提取 CAD 图纸中的尺寸标注文本,通过CLIP-Industrial(微调工业图纸特征)生成图像向量,与对应文本 Chunk 绑定
时序日志(传感器) 格式转换→异常值过滤→时序分段→特征提取 对接 MES 系统,将传感器日志(如振动 / 温度)从 CSV 转为 Parquet 格式,用 3σ 原则过滤噪声,按 “生产班次” 分段,提取 “均值 / 峰值” 特征

3. 工具选型(国产化适配)

(二)知识图谱建立:工业实体关联化建模

1. 技术目标

构建 “设备 - 故障 - 工艺 - 参数” 的工业知识网络,解决传统 RAG “无关联检索” 问题,支撑后续推理搜索。

2. 核心流程(落地四步走)

步骤 1:工业知识本体定义(先定规则再落地)

Protégé构建工业本体,明确核心实体与关系(避免后续数据混乱):

步骤 2:多源数据实体 / 关系抽取
步骤 3:知识融合与清洗
步骤 4:存储与更新(确保实时性)

(三)知识搜索:工业多模态精准检索

1. 技术目标

实现 “文本 + 图纸 + 时序数据” 的跨模态检索,满足工业场景 “快、准、全” 需求(如车间维修人员 10 秒内找到设备图纸 + 故障案例)。

2. 核心检索技术设计

检索类型 技术方案 落地优化
文本检索 向量检索(FAISS)+ 关键词检索(Elasticsearch)融合 IndustryBERT生成文本向量(工业术语语义更准),添加元数据过滤(如 “车间 A 的设备文档”),检索响应≤300ms
图纸检索 多模态向量检索(CLIP-Industrial 微调) 提取图纸中的 “设备型号”“部件名称” 文本 + 图纸视觉特征,支持 “文本搜图纸”(如 “数控机床 A01 主轴图纸”)、“图纸搜相似图纸”
时序日志检索 时序相似度检索(InfluxDB+DTW 算法) 支持 “故障日志搜相似”(如 “振动值 15mm/s、温度 65℃的日志,检索历史相似日志关联的故障”),按 “时间范围 + 设备型号” 过滤
知识图谱检索 图模式匹配(Cypher 语句)+ 语义推理检索 预定义工业常用查询模板(如 “查询设备 A01 近 3 个月的故障及关联维修步骤”),用户无需写 Cypher,通过下拉框选择即可

3. 检索增强策略(工业适配)

(四)问答搜索:工业场景精准问答

1. 技术目标

解决工业 “闭环问答” 需求(如 “设备 A01 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如何解决焊接工艺中的气孔问题?”),避免生成 “幻觉内容”,确保回答可追溯。

2. 核心问答技术设计

(1)问答类型与对应方案
问答类型 技术方案 落地细节
事实型问答 检索式问答(Retrieval-only) 如 “设备参数”“标准工艺值”,直接从知识图谱 / 结构化文档中提取答案,标注来源(如 “答案来自《数控机床 A01 手册》P23”)
流程型问答 检索 + 生成(RAG) 如 “维修步骤”“工艺操作流程”,检索相关 Chunk 后,用LLaMA-2-7B-Industrial(微调工业流程生成)按 “步骤化” 输出(如 “1. 关闭设备电源→2. 拆卸主轴端盖→3. 检测轴承间隙”)
优化型问答 检索 + 多轮对话 + 生成 如 “如何优化热处理工艺提升硬度?”,智能体先追问(如 “当前温度 / 保温时间是多少?”),再结合检索到的工艺数据生成优化方案
(2)问答防幻觉机制(工业关键)
(3)多轮对话记忆

(五)推理搜索:工业级因果与规则推理

1. 技术目标

解决工业 “根因分析”“预测性维护” 等推理需求(如 “设备 B02 油温过高,推理可能原因”“预测未来 1 周哪些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确保推理结果可解释、可落地。

2. 核心推理技术设计

(1)推理类型与对应方案
推理类型 技术方案 落地案例
因果推理 知识图谱因果链推理 + 规则推理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 “故障因果链”(如 “油温过高→冷却泵流量不足→冷却泵滤网堵塞”),结合专家规则(如 “流量<5L/min→滤网堵塞”),输出根因及置信度(如 “滤网堵塞,置信度 90%”)
预测推理 时序数据 + 知识图谱关联预测 用 LSTM 模型预测传感器数据(如未来 3 天振动值趋势),结合知识图谱中 “振动值>15mm/s→轴承故障” 的关联关系,输出 “设备 A01 未来 3 天可能发生轴承故障,概率 75%”
规则推理 基于 Prolog 的工业规则引擎 预定义维修规则(如 “设备停机且报警代码 E01→先检查电源模块”),推理时自动匹配规则,减少人为判断失误
(2)推理可解释性设计(工业必需)

三、智能体(Agent)技术设计(核心落地环节)

1. 工业 RAG 智能体架构

采用 “主智能体 + 子智能体” 协作模式,主智能体负责任务规划与调度,子智能体聚焦单一能力,适配工业场景 “多任务、多角色” 需求:

智能体类型 核心职责 与其他模块联动逻辑
主智能体(Task Planner) 接收用户需求→任务拆分→子智能体调度→结果整合输出 如用户需求 “解决数控机床 A01 加工精度偏差”,主智能体拆分任务:1. 调用数据接入智能体获取 A01 近期加工参数;2. 调用知识搜索智能体查精度偏差案例;3. 调用推理智能体分析根因;4. 调用问答智能体生成调整方案
数据接入智能体 对接 MES/ERP/ 设备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工业数据(如加工参数、故障日志) 支持 API / 数据库直连(MySQL/Oracle),自动处理数据格式(如将 MES 的 JSON 数据转为知识图谱可接入格式)
知识搜索智能体 封装知识搜索模块能力→按任务需求执行精准检索(如 “检索 A01 近 1 个月故障记录”) 接收主智能体的检索条件(设备型号、时间范围),返回检索结果(Chunk + 知识图谱实体)
推理智能体 封装推理搜索模块能力→执行因果 / 预测推理 接收主智能体的推理需求(如 “分析 A01 精度偏差根因”),调用推理模块输出推理链 + 置信度
问答智能体 封装问答搜索模块能力→生成结构化回答(如维修步骤、工艺方案) 接收主智能体的问答需求,结合检索结果生成步骤化回答,并标注知识来源
记忆智能体 存储用户历史交互数据、设备历史处理方案→提供上下文记忆 如记忆 “设备 A01 上次精度偏差是刀具磨损导致”,本次推理时优先检索刀具相关数据

2. 智能体核心技术:任务规划与协作

(1)任务规划算法

采用 “强化学习(RL)+ 工业任务优先级” 优化:

(2)多智能体协作机制

(3)落地场景示例(设备运维)

  1. 维修人员在 APP 输入:“数控机床 A01 加工件尺寸偏差 0.2mm,怎么办?”;

  2. 主智能体拆分任务:

    • 数据接入智能体:获取 A01 近 24 小时加工参数(进给速度、切削深度)、传感器数据(振动、温度);

    • 知识搜索智能体:检索 “尺寸偏差 0.2mm” 相关故障案例、A01 设备手册中的精度调整章节;

    • 推理智能体:结合参数(进给速度 1000mm/min>推荐 800mm/min)+ 案例,推理根因 “进给速度过高导致振动增大,进而精度偏差”,置信度 85%;

    • 问答智能体:生成调整方案(“1. 降低进给速度至 800mm/min;2. 检测主轴跳动量;3. 重新校准工装”),标注来源(《A01 精度调整手册》P45、故障案例 ID:C20250601);

  3. 主智能体整合结果,以 “根因 + 方案 + 来源” 格式输出给维修人员,同时推送至设备管理系统备案。

四、落地保障设计

1. 技术选型落地性

2. 数据安全保障(工业敏感数据)

3. 迭代优化机制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