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pigy
2025-11-10T05:38:46.000000Z
字数 5263
阅读 5
本方案采用 “数据层 - 技术层 - 智能体层 - 应用层” 四层架构,核心目标是解决工业场景中 “知识分散、检索低效、推理不足” 问题,实现从 “被动查询” 到 “主动服务” 的落地:
数据层:存储工业文档库(工艺手册、故障日志等)、工业数据库(MES/ERP 数据)、知识图谱;
技术层:实现文档预处理、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搜索、问答生成、推理分析五大核心能力;
智能体层:通过多智能体协作(运维智能体、工艺智能体等)调度技术层能力,完成复杂工业任务;
应用层:面向车间运维、工艺优化、研发设计等场景提供 APP/PC 端工具(如运维问答终端、工艺推理大屏)。
解决工业文档 “格式杂、术语乱、噪声多” 问题(如扫描件、CAD 图纸说明、传感器日志),输出结构化 / 半结构化数据,为后续模块提供高质量输入。
| 文档类型 | 处理流程 | 工业适配细节 |
|---|---|---|
| 结构化文档 | 格式解析→表格提取→参数归一化→元数据标注 | 用Apache Tika解析 Excel 设备参数表,通过工业术语词典(如 “油压 = 机油压力”)统一字段名,标注 “设备型号 / 归属车间” |
| 非结构化文本 | OCR 识别(扫描件)→冗余清洗→Chunk 划分→语义增强 | 用PaddleOCR处理老旧工艺扫描件(支持手写批注识别),按 “设备系统 / 工艺步骤” 划分 Chunk(如 “发动机拆解 - 检测 - 组装”),添加 “文档版本 / 生效日期” 元数据 |
| 多模态文档(含图纸) | 图像解析→文本提取(图纸标注)→图像特征编码→关联文本 Chunk | 用OpenCV提取 CAD 图纸中的尺寸标注文本,通过CLIP-Industrial(微调工业图纸特征)生成图像向量,与对应文本 Chunk 绑定 |
| 时序日志(传感器) | 格式转换→异常值过滤→时序分段→特征提取 | 对接 MES 系统,将传感器日志(如振动 / 温度)从 CSV 转为 Parquet 格式,用 3σ 原则过滤噪声,按 “生产班次” 分段,提取 “均值 / 峰值” 特征 |
解析工具:Apache Tika(多格式文档)、PaddleOCR(工业扫描件);
预处理工具:Python+Pandas(数据清洗)、NLTK + 工业术语词典(文本归一化);
存储:MinIO(文档对象存储)、ClickHouse(时序日志存储)。
构建 “设备 - 故障 - 工艺 - 参数” 的工业知识网络,解决传统 RAG “无关联检索” 问题,支撑后续推理搜索。
用Protégé构建工业本体,明确核心实体与关系(避免后续数据混乱):
实体类型:设备实体(如 “数控机床 A01”)、故障实体(如 “主轴异响”)、工艺实体(如 “热处理”)、参数实体(如 “温度 850℃”);
关系类型:设备-发生-故障、工艺-关联-参数、故障-需要-维修步骤、参数-影响-产品质量。
数据来源:预处理后的文档(文本 + 图纸标注)、MES 系统(生产数据)、设备运维系统(故障记录);
抽取技术:
实体抽取:基于BERT-Industrial(华为开源工业预训练模型)微调 NER 模型,解决工业术语识别(如 “CNC 主轴”“PLC 模块”);
关系抽取:采用Few-Shot学习(工业标注数据少),用 50-100 条标注样本(如 “数控机床 A01 - 发生 - 主轴异响”)训练,适配小样本场景;
特殊处理:CAD 图纸中的 “设备 - 部件” 关系(如 “机床 - 主轴”),通过图像目标检测(YOLOv8微调工业部件检测)+ 文本关联提取。
解决 “同义异名”:建立工业术语映射表(如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PLC”“油压 = 机油压力”),用实体链接技术统一 ID;
解决 “数据冲突”:当文档中 “设备 A01 额定电压” 有 220V 和 380V 两个值时,对接设备台账数据库校验,保留正确值;
工具:用Dedupe做实体去重,Neo4j-APOC插件做关系融合。
存储选型:Neo4j(图查询效率高,支持工业关联检索,如 “设备 A01 的历史故障关联的工艺参数”);
增量更新:对接工业系统实时接口,当新增设备(如机器人 B02)或新故障记录时,触发 “抽取 - 融合 - 入库” 自动化流程(用 Airflow 调度)。
实现 “文本 + 图纸 + 时序数据” 的跨模态检索,满足工业场景 “快、准、全” 需求(如车间维修人员 10 秒内找到设备图纸 + 故障案例)。
| 检索类型 | 技术方案 | 落地优化 |
|---|---|---|
| 文本检索 | 向量检索(FAISS)+ 关键词检索(Elasticsearch)融合 | 用IndustryBERT生成文本向量(工业术语语义更准),添加元数据过滤(如 “车间 A 的设备文档”),检索响应≤300ms |
| 图纸检索 | 多模态向量检索(CLIP-Industrial 微调) | 提取图纸中的 “设备型号”“部件名称” 文本 + 图纸视觉特征,支持 “文本搜图纸”(如 “数控机床 A01 主轴图纸”)、“图纸搜相似图纸” |
| 时序日志检索 | 时序相似度检索(InfluxDB+DTW 算法) | 支持 “故障日志搜相似”(如 “振动值 15mm/s、温度 65℃的日志,检索历史相似日志关联的故障”),按 “时间范围 + 设备型号” 过滤 |
| 知识图谱检索 | 图模式匹配(Cypher 语句)+ 语义推理检索 | 预定义工业常用查询模板(如 “查询设备 A01 近 3 个月的故障及关联维修步骤”),用户无需写 Cypher,通过下拉框选择即可 |
优先级排序:生产高峰期 “停机故障相关文档” 权重提升 50%,确保维修人员优先获取关键知识;
缓存机制:高频查询(如 “常用设备的操作手册”)缓存至 Redis,命中率≥80%,降低数据库压力。
解决工业 “闭环问答” 需求(如 “设备 A01 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如何解决焊接工艺中的气孔问题?”),避免生成 “幻觉内容”,确保回答可追溯。
| 问答类型 | 技术方案 | 落地细节 |
|---|---|---|
| 事实型问答 | 检索式问答(Retrieval-only) | 如 “设备参数”“标准工艺值”,直接从知识图谱 / 结构化文档中提取答案,标注来源(如 “答案来自《数控机床 A01 手册》P23”) |
| 流程型问答 | 检索 + 生成(RAG) | 如 “维修步骤”“工艺操作流程”,检索相关 Chunk 后,用LLaMA-2-7B-Industrial(微调工业流程生成)按 “步骤化” 输出(如 “1. 关闭设备电源→2. 拆卸主轴端盖→3. 检测轴承间隙”) |
| 优化型问答 | 检索 + 多轮对话 + 生成 | 如 “如何优化热处理工艺提升硬度?”,智能体先追问(如 “当前温度 / 保温时间是多少?”),再结合检索到的工艺数据生成优化方案 |
来源溯源:所有回答末尾标注 “知识来源”(文档名称 / 知识图谱实体 ID),支持点击跳转查看原始内容;
事实校验:对生成的 “设备参数”“故障原因” 等关键信息,自动与知识图谱 / 工业数据库校验,不一致则提示 “信息待确认”。
用对话状态跟踪(DST)技术存储上下文,如用户问 “第一步需要什么工具?”,智能体记住上一轮 “维修主轴” 的上下文,避免重复提问;
对话历史存储至 MongoDB,支持用户回溯 “历史问答记录”(如维修人员查看上周 “设备 A01 故障问答”)。
解决工业 “根因分析”“预测性维护” 等推理需求(如 “设备 B02 油温过高,推理可能原因”“预测未来 1 周哪些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确保推理结果可解释、可落地。
| 推理类型 | 技术方案 | 落地案例 |
|---|---|---|
| 因果推理 | 知识图谱因果链推理 + 规则推理 |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 “故障因果链”(如 “油温过高→冷却泵流量不足→冷却泵滤网堵塞”),结合专家规则(如 “流量<5L/min→滤网堵塞”),输出根因及置信度(如 “滤网堵塞,置信度 90%”) |
| 预测推理 | 时序数据 + 知识图谱关联预测 | 用 LSTM 模型预测传感器数据(如未来 3 天振动值趋势),结合知识图谱中 “振动值>15mm/s→轴承故障” 的关联关系,输出 “设备 A01 未来 3 天可能发生轴承故障,概率 75%” |
| 规则推理 | 基于 Prolog 的工业规则引擎 | 预定义维修规则(如 “设备停机且报警代码 E01→先检查电源模块”),推理时自动匹配规则,减少人为判断失误 |
输出 “推理链”:如 “设备 B02 油温过高推理链:油温 95℃(超额定 80℃)→冷却泵流量 3L/min(低于额定 5L/min)→冷却泵滤网压差 2bar(超阈值 1bar)→根因:滤网堵塞”;
支持 “反向验证”:用户可追问 “如果滤网清洗后,油温还高怎么办?”,推理模块重新匹配 “其他因果链”(如 “冷却泵电机故障”)。
采用 “主智能体 + 子智能体” 协作模式,主智能体负责任务规划与调度,子智能体聚焦单一能力,适配工业场景 “多任务、多角色” 需求:
| 智能体类型 | 核心职责 | 与其他模块联动逻辑 |
|---|---|---|
| 主智能体(Task Planner) | 接收用户需求→任务拆分→子智能体调度→结果整合输出 | 如用户需求 “解决数控机床 A01 加工精度偏差”,主智能体拆分任务:1. 调用数据接入智能体获取 A01 近期加工参数;2. 调用知识搜索智能体查精度偏差案例;3. 调用推理智能体分析根因;4. 调用问答智能体生成调整方案 |
| 数据接入智能体 | 对接 MES/ERP/ 设备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工业数据(如加工参数、故障日志) | 支持 API / 数据库直连(MySQL/Oracle),自动处理数据格式(如将 MES 的 JSON 数据转为知识图谱可接入格式) |
| 知识搜索智能体 | 封装知识搜索模块能力→按任务需求执行精准检索(如 “检索 A01 近 1 个月故障记录”) | 接收主智能体的检索条件(设备型号、时间范围),返回检索结果(Chunk + 知识图谱实体) |
| 推理智能体 | 封装推理搜索模块能力→执行因果 / 预测推理 | 接收主智能体的推理需求(如 “分析 A01 精度偏差根因”),调用推理模块输出推理链 + 置信度 |
| 问答智能体 | 封装问答搜索模块能力→生成结构化回答(如维修步骤、工艺方案) | 接收主智能体的问答需求,结合检索结果生成步骤化回答,并标注知识来源 |
| 记忆智能体 | 存储用户历史交互数据、设备历史处理方案→提供上下文记忆 | 如记忆 “设备 A01 上次精度偏差是刀具磨损导致”,本次推理时优先检索刀具相关数据 |
采用 “强化学习(RL)+ 工业任务优先级” 优化:
定义工业任务 reward 函数:停机故障任务 reward 为 10,工艺优化任务 reward 为 5,确保主智能体优先调度停机故障相关子智能体;
支持 “动态任务调整”:如生产高峰期,主智能体暂停非紧急的 “工艺文档整理” 任务,优先处理维修任务。
通信协议:采用 gRPC 实现智能体间低延迟通信(工业现场要求响应≤1s);
冲突解决:当知识搜索智能体返回多个相似案例时,主智能体调用推理智能体 “按故障发生频率、设备型号匹配度” 排序,选择最优案例。
维修人员在 APP 输入:“数控机床 A01 加工件尺寸偏差 0.2mm,怎么办?”;
主智能体拆分任务:
数据接入智能体:获取 A01 近 24 小时加工参数(进给速度、切削深度)、传感器数据(振动、温度);
知识搜索智能体:检索 “尺寸偏差 0.2mm” 相关故障案例、A01 设备手册中的精度调整章节;
推理智能体:结合参数(进给速度 1000mm/min>推荐 800mm/min)+ 案例,推理根因 “进给速度过高导致振动增大,进而精度偏差”,置信度 85%;
问答智能体:生成调整方案(“1. 降低进给速度至 800mm/min;2. 检测主轴跳动量;3. 重新校准工装”),标注来源(《A01 精度调整手册》P45、故障案例 ID:C20250601);
主智能体整合结果,以 “根因 + 方案 + 来源” 格式输出给维修人员,同时推送至设备管理系统备案。
优先选用开源 / 国产化工具(如 PaddleOCR、Huawei IndustryBERT、Neo4j/TuGraph),降低版权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支持轻量化部署:中小工业企业可部署在边缘服务器(如 NVIDIA Jetson AGX),无需搭建大型集群。
文档 / 知识图谱加密:存储用 AES-256 加密,传输用 HTTPS;
权限控制:按 “角色(维修员 / 工艺员 / 管理员)+ 车间” 划分权限,如维修员仅能查看本车间设备的维修文档,无法访问工艺机密数据。
用户反馈闭环:应用层添加 “回答有用性评分”“推理准确性反馈” 按钮,每周统计反馈数据,用于微调 NER 模型、优化推理规则;
定期数据更新:每月更新工业术语词典、知识图谱(新增设备 / 故障)、推理规则(新增专家经验)。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