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BrandonLin 2016-07-31T00:23:31.000000Z 字数 7651 阅读 7044

Hive Table详解

Hive


Hive表逻辑上有表的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组成。元数据描述表的结构,索引等信息。数据通常存放在HDFS中,虽然任意的Hadoop文件系统都能支持,例如Amazon的S3或者而本地文件系统。元数据则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嵌入式的默认使用Derby,MySQL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案。

许多关系型数据库都提供了命名空间的概念,用于划分不同的数据库或者Schema。例如MySQL支持的Database概念,PostgreSQL支持的namespace概念。Hive同样提供了这种逻辑划分功能,相关的语句包括:

  1. CREATE DATABASE dbname;
  2. USE dbname;
  3. DROP DATABASE dbname;

表的全称可以通过dbname.tablename来访问,如果没有指定dbname,默认为default。show databasesshow tables命令可用于查看数据库以及数据库中的表。

image_1aou0pbctok3t9trtu5v4949.png-14.1kB

内部表与外部表

在Hive中创建表的时候,默认情况下Hive将会管理表的数据,也就是将数据移动到对应的warehouse目录下。也可以创建 外部表,告诉Hive将表指向warehouse目录外的数据。

这两种类型的不同首先表现在LOAD和DROP语句的行为上。考虑下面的语句:

  1. CREATE TABLE managed_table(dummy ,STRING);
  2. LOAD DATA INPATH '/user/root/data.txt' INTO table managed_table;

上述语句会将hdfs://user/root/data.txt移动到Hive的对应目录hdfs://user/hive/warehouse/managed_table 。载入数据的速度非常快,因此Hive只是把数据移动到对应的目录,不会对数据是否符合定义的Schema做校验,这个工作通常在读取的时候进行,成为Schema On Read。

数据表使用DROP语句删除后,其数据和表的元数据都被删除,不再存在,这就是Hive Managed的意思。

  1. DROP TABLE managed_table;

外部表则不一样,数据的创建和删除完全由自己控制,Hive不管理这些数据。数据的位置在CREATE时指定:

  1. CREATE EXTERNAL TABLE external_table (dummy,STRING)
  2. LOCATION '/user/root/external_table';
  3. LOAD DATA INPATH '/user/root/data.txt' INTO TABLE external_table;

指定EXTERNAL关键字后,Hive不会把数据移动到warehouse目录中。事实上,Hive甚至不会校验外部表的目录是否存在。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创建表格之后再创建数据。当删除外部表时,Hive只删除元数据,而外部数据不动。

选择内部表还是外部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者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如果数据的所有处理都在Hive中进行,那么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表。但是如果Hive和其他工具针对相同的数据集做处理,外部表更合适。一种常见的模式是使用外部表访问存储的HDFS(通常由其他工具创建)中的初始数据,然后使用Hive转换数据并将其结果放在内部表中。相反,外部表可以用于将Hive的处理结果导出供其他应用使用。使用外部表的另一种场景是针对一个数据集,关联多个Schema。

分区与Buckets

Hive将表划分为分区,Partition根据分区字段进行。分区可以让数据的部分查询变得更快。表或者分区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buckets,bucket通常在原始数据中加入一些额外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用于高效查询。例如,基于用户id的分桶可以使用基于用户的查询非常快。

分区

假设日志数据中,每条记录都带有时间戳。如果根据时间来分区,那么同一天的数据将被划分到同一个Partition中。针对每一天或者某几天数据的查询将会变得很高效,因为只需要扫描对应分区中的文件。分区并不会导致跨度大的查询变得低效。

分区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进行。例如通过日期划分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进一步划分。

分区在创建表的时候定义,使用 PARTITIONED BY从句,该从句接受一个字段列表:

  1. CREATE TABLE logs (ts BIGINT , line STRING)
  2. PARTITIONED BY (dt STRING,country STRING);

当导入数据到分区表时,分区的值被显式指定:

  1. LOAD DATA INPATH '/user/root/path'
  2. INTO TABLE logs
  3. PARTITION (dt='2001-01-01',country='GB');

在文件系统上,分区作为表目录的下一级目录存在:

image_1aou2bjgo197s63vrfl12jg106dm.png-43.6kB

SHOW PARTITION命令可以显示表的分区:

  1. hive> SHOW PARTITIONS logs;

image_1aou2f2hq1epk60tvfn1c631bmu13.png-33.5kB

虽然我们将用于分区的字段成为分区字段,但是在数据文件中,不存在这些字段的值,这些值是从目录中推断出来的。但是在SELECT语句中,我们依然可使用分区字段:

  1. SELECT ts , dt , line
  2. FROM logs
  3. WHERE country='GB'

这个语句智慧扫描file1,file2以及file4.返回的dt字段由Hive从目录名提取,而不是数据文件。

Bucket

在表或者分区中使用Bucket通常有2个原因,一是为了高效查询。Bucket在表中加入了特殊的结果,Hive在查询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结构提高效率。例如,如果两个表根据相同的字段进行分桶,则在对这两个表进行关联的时候,可以使用map-side关联高效实现,前提是关联的字段在分桶字段中出现。 第二个原因是可以高效地进行抽样。在分析大数据集时,经常需要对部分抽样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Bucket有利于高效实现抽样。

为了让Hive对表进行分桶,我们通过CLUSTER BY从句在创建表的时候指定:

  1. CREATE TABLE bucketed_users(id INT, name STRING)
  2. CLUSTERED BY (id) INTO 4 BUCKETS;

我们指定表根据id字段进行分桶,并且分为4个桶。分桶时Hive根据字段哈希后取余数来决定数据应该放在哪个痛,因此每个桶都是整体数据的随机抽样。

在map-side的关联中,两个表根据相同的字段进行分桶,因此处理左边表的bucket时,可以直接从外表对应的bucket中提取数据进行关联操作。map-side关联的两个表不一定需要完全相同的Bucket数量,只要是倍数即可。进一步信息请参考Map关联.

在一个Bucket内部,数据可以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字段进行排序,这可以进一步提高map-side关联的效率,此时关联操作变成了一个合并排序(merge sort),下面的语句展示桶内排序:

  1. CREATE TABLE bucketed_users(id INT,name STRING)
  2. CLUSTERED BY (id) SORTED BY (id ASC) INTO 4 BUCKETS;

需要注意的是,Hive并不会对数据是否满足表定义中的分桶进行校验,只有在查询的时候,出现异常才会给出错误。因此一种更好的方式是将分桶的工作交给Hive来完成,假设我们有如下未分桶的数据:

  1. hive> create table users(id INR , name STRING);
  2. hive> insert into users values (0,'Nat'),(2,'Joe'),(3,'Kay'),(4,'Ann');
  3. hive> SELECT * FROM users;
  4. 0 Nat
  5. 2 Joe
  6. 3 Kay
  7. 4 Ann

image_1aou3tguk1ne9m5b63u4k9ssr9.png-70.1kB

为了把这些数据填入到分桶的表中,我们需要设置hive.enforce.bucketing属性为true:

  1. hive> set hive.enforce.bucketing = true;

在Hive 2.x 版本中,无需设置这个属性。

然后使用下面的语句插入数据:

  1. INSERT OVERWRITE TABLE bucketed_users
  2. SELECT * FROM users;

在物理存储上,每个Bucket对应表或者分区目录下的一个文件。事实上,这些文件是MapReduce的输出文件,文件的数量与Reducer数量一致。查看HDFS的文件结构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4个文件对应我们指定的4个Bucket。

image_1aou4k5fs19edpmg10ba1ui21vj3m.png-25.5kB

在查看一下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到id为0和4放在bucket0中,而bucket1则没有数据,id为2的数据放在bucket2中;

image_1aou4sa9egch1m43cm11k3unk813.png-29.7kB

我们对表进行抽样,结果是一致的:

  1. select * from bucketed_users
  2. tablesample(bucket 1 out of 4 on id);

image_1aou50h3k1c2l11po16ki1gis73s1g.png-8.8kB

注意这里的bucket数是从1开始,跟文件中的0不一样。通过指定bucket的比例,women可以抽样想要的数据,例如下面的语句返回一半bucket(即2个bucket)的数据:

  1. select * from bucketed_users
  2. tablesample(bucket 1 out of 2 on id)

image_1aou5861t156m1t14bmnsvq115t1t.png-11.5kB

对分桶的表进行采样是很高效的,因为只需要扫描符合tablesample从句的bucket,使用随机函数抽样则不一样,需要对全表进行扫描:

  1. select * from bucketed_users
  2. tablesample(bucket 1 out of 4 on rand());

存储格式

Hive中表存储的格式通常包括2个方面: 行格式(row format)和文件格式(file format)。
行格式描述行和行中的字段如果被存储。在Hive中,行格式通过SerDe来定义,SerDe代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当查询表数据时,SerDe扮演反序列化的角色,将文件中行的字节数据反序列化为对象。当进行数据插入的时候,将数据序列化为行的字节格式,写入到文件中。

file format则侧重于描述一行中字段的容器格式,最简单的格式是纯文本文件,面向行和面向列的二进制格式也可用。

默认存储格式:字段分隔的文本

当创建表时,如果没有指定ROW FORAMT或者STORED AS从句,Hive默认使用分隔字段的文本格式,每行对应一条记录。每一行数据中,字段的分隔符为CTRL+A。在数据或者STRUCT等数据类型中,元素之间采用CTRL+B分隔,即分隔数组元素,STRUCT的名值对或者Map的键值对。Map的键和值之间采用CTRL+C分隔。行与行之间采用换行符分隔。总结如下表:

分隔对象 分隔符 描述
行内字段 CTRL+A
容器类型的条目 CTRL+B
Map的Key和Value CTRL+C
行与行 换行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分隔符只是针对通常的数据类型。在嵌套的复杂类型中,则根据嵌套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隔符,具体参考Hive文档。

所以,默认情况下的CREATE语句:

  1. CREATE TABLE ...;

等同于:

  1. CREATE TABLE ...
  2. ROW FORMAT DELIMITED
  3. FIELDS TERMINATED BY '\001'
  4. COLLECTION ITEMS TERMINATED BY '\002'
  5. MAP KEYS TERMINATED BY '\003'
  6. LINE TERMINATED BY '\n'
  7. STORED AS TEXTFILE

在内部,Hive使用LazySimpleSerDe作为操作对象,与MapReduce中的文本输入输出协同工作。

文本形式的文件方便其他工具对浙西而数据进行处理,例如MapReduce和Straming。同时Hive提供了更加紧凑和高效的结构。

二进制格式:

要使用二进制格式,在创建表的时候指定STORED AS从句,不需要指定ROW FORMAT,因为行的格式完全由对应的二进制文件控制。

二进制的存储格式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行和面向列。如果查询只需要用到部分列,面向列的格式比较合适。如果需要处理的是行中的大部分数据,则面向行的格式是更好的选择。

Hive原生支持的面向行的格式有Avro数据文件和SequenceFile。这两种格式都是通用的,可切分的,可压缩的格式。Avro还支持模式解析和多种语言的绑定。下面语句使用压缩的Avro作为存储格式:

  1. SET hive.exec.compress.output=true;
  2. SET avro.output.codec=snappy;
  3. CREATE TABLE ...
  4. STORED AS AVRO;

STORED AS SEQUENCEFILE指定使用序列文件作为存储。

Hive原生支持的面向列的存储格式有Parquet,RCFile和ORCFile。下面的语句使用Parquet作为存储:

  1. CREATE TABLE users_parquet
  2. STORED AS PARQUET
  3. AS
  4. SELECT * FROM users;
  5.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使用自定义的SerDe

可以在创建表的时候指定自定义的序列化机制,例如下面的语句使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SerDe来处理数据的读写:

  1. CREATE TABLE stations ( usaf STRING, wban STRING , name STRING)
  2. ROW FORMAT SERDE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serde2.RegexSerDe'
  3. WITH SERDEPROPERTIES(
  4. "input.regex"="(\\d{6}) (\\d{5}) (.{29}) .*"
  5. )
  6.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ROW FORMAR SERDE指定使用SerDe,SERDEPROPERTIES指定相关的属性。
将下面格式的数据导入到表中:

  1. LOAD DATA INPATH "/input/ncdc/metadata/stations-fixed-width.txt"
  2. INTO TABLE stations;
  3.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image_1aou7pab214ki6fhcv11lug1s0i2a.png-64.6kB

再次从表中读取数据时,将根据SerDe反序列化数据,得到如下结果:

image_1aou83k4516m7dh1sm21c5e17im2n.png-15.7kB

实际存储的还是相同的数据,但是解析出来是,只有我们定义的三个字段的数据。warehouse目录下的数据如下:

image_1aou884r31hds1gm11aqk1itb1eo934.png-39kB

存储处理器(Storage Handler)

Storage Handler用于访问Hive无法直接访问的存储,例如HBase。通过STORED BY从句指定,而不是ROW FORMAT和STORED AS。更多Storage Handler的信息,参考Hive Wiki。

导入数据

LOAD DATA通过移动或者复制文件到表对应的目录中。我们也可以从一张表中查询出数据后插入到另一张Hive表,或者使用CREATE TABLE AS SELECT创建表。如果要从关系型数据看导入数据,考虑使用Sqoop之类的工具。

INSERT

下面是一个插入的例子:

  1. INSERT OVERWRITE TABLE target
  2. SELECT col1 ,col2
  3. FROM source
  4.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对于分区的表,插入的时候可以指定分区:

  1. INSERT OVERWRITE TABLE target
  2. PARTITION(dt='2010-01-01')
  3. SELECT col1 ,col2
  4. FROM source;
  5.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OVERWRITE关键字表示覆盖表中或者分区中的原有数据。INSERT INTO则追加数据不覆盖。分区也可以动态指定,成为动态分区插入:

  1. INSERT INTO TABLE target
  2. PARTITION(dt)
  3. SELECT col1,col2,dt
  4. FROM source
  5.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也可以使用VALUES插入记录:

  1. INSERT INTO users values( 1,'name'),(2,'name');
  2.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多表插入

Hive支持下面的插入语句:

  1. FROM source
  2. INSERT OVERWRITE TABLE target
  3. SELECT col1,col2;
  4.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这种语法在从一个数据源提取数据,并插入到多张表的时候很有用:

  1. FROM records
  2. INSERT INTO TABLE stations_by_year
  3. SELECT year ,COUNT(DISTINCT station)
  4. GROUP BY year
  5. INSERT INTO TABLE record_by_year
  6. SELECT year,count(1)
  7. GROUP BY year
  8. INSERT INTO TABLE good_records_by_year
  9. SELECT year , count(1)
  10. WHERE temperature != 9999 AND quality in (0,1,4,5,9)
  11. GROUP BY year;
  12.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Create Table ... as Select

CTAS用于将查询结果直接插入到另外一张新建的表。新表的Schema从查询结果中推断。

  1. CREATE TABLE target
  2. AS
  3. SELECT col1,col2
  4. FROM source;
  5.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CTAS操作是原子的,如果SELECT失败,则表不会创建。

修改表

Hive的Schema On Read使得修改表结构很容易。使用ALTER TABLE修改表结构,修改表名的语句如下:

  1. ALTER TABLE source RENAME TO target;
  2.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和MySQL的语法几乎一样。如果是内部表,则相应的数据文件被重命名,外部表则只修改元数据。

下面的语句添加一列:

  1. ALTER TABLE source ADD COLUMNS (col3 STRING);
  2. <div class="md-section-divider"></div>

修改列的名称或类型也类似SQL的语法,只要旧的数据类型可以被解释为新的数据类型,更多语法参考Hive手册。

删除表

DROP TABLE语句删除表的数据和元数据。对于外部表,只删除metastore中的元数据,而外部数据保存不动。

如果只想删除表数据,保留表结构,跟MySQL类似,使用TRUNCATE语句:

  1. TRUNCATE TABLE my_table;

这个语句只针对内部表,如果要删除外部表的数据,在Hive Shell中使用 dfs -rmr命令,该命令直接删除外部表的目录。

如果要创建一个跟现有表结构一样的空表,也跟MySQL类似使用LIKE关键字:

  1. CREATE TABLE new_table LIKE existing_table;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