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yin
2019-05-05T00:36:52.000000Z
字数 4637
阅读 2420
HA
RAID
一套完善的系统理论上是不应该存在任何的单点故障,但是系统盘往往被人所忽略,而系统盘又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点。本文主要讲解如何利用软RAID
实现系统盘高可用,并且实现自动换盘、自动告警和自动恢复。
所有挂载点全部采用RAID1
方式保证数据冗余,即使其中一块盘损坏,也不会影响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只需要替换一块新盘,即可重新进行数据同步。
Mount point | Raid | 容量 |
---|---|---|
/ | Raid1 | 100 GB |
/boot | Raid1 | 512 MB |
/boot/efi | Raid1 | 200 MB |
swap | Raid1 | 50 GB |
/var/log | Raid1 | 50 GB |
进入引导页面,选择UEFI
安装方式,因为传统的BIOS
方式在容量和分区上都存在限制,具体请阅读【聊聊 BIOS、UEFI、MBR、GPT、GRUB……】。
配置软raid
阶段,UEFI
存在一个ESP
(EFI system partition
), 即/boot/efi
分区,RAID
等级设置为raid1
。
其他的挂载点也都选择RAID1
即可。
sda 8:0 0 447.1G 0 disk
├─sda4 8:4 0 201M 0 part
│ └─md123 9:123 0 201M 0 raid1 /boot/efi
├─sda2 8:2 0 50.1G 0 part
│ └─md127 9:127 0 50.1G 0 raid1 [SWAP]
├─sda5 8:5 0 50G 0 part
│ └─md124 9:124 0 50G 0 raid1 /var/log
├─sda3 8:3 0 513M 0 part
│ └─md126 9:126 0 512.4M 0 raid1 /boot
├─sda1 8:1 0 100.1G 0 part
└─md125 9:125 0 100G 0 raid1 /
sdb 8:0 0 447.1G 0 disk
├─sdb4 8:4 0 201M 0 part
│ └─md123 9:123 0 201M 0 raid1 /boot/efi
├─sdb2 8:2 0 50.1G 0 part
│ └─md127 9:127 0 50.1G 0 raid1 [SWAP]
├─sdb5 8:5 0 50G 0 part
│ └─md124 9:124 0 50G 0 raid1 /var/log
├─sdb3 8:3 0 513M 0 part
│ └─md126 9:126 0 512.4M 0 raid1 /boot
├─sdb1 8:1 0 100.1G 0 part
└─md125 9:125 0 100G 0 raid1 /
以系统盘为sda
和sdb
,并且sdb
为更换的硬盘为例。
因为所有挂载点都是RAID1
,软RAID
中拥有数据冗余的阵列是允许其中一块盘丢失的,所以不会存在磁盘占用的问题,进而不会导致磁盘乱序的问题。所以可以直接热插拔换盘。
新插入的sdb
理论上是没有分区的,需要将sda
上面的分区完完全全的克隆过来。gpt
磁盘分区表的磁盘应该采用parted
或sgdisk
工具。
# 将sda的分区信息克隆到sdb上
sgdisk -R /dev/sdb /dev/sda
sleep 5
最好sleep
几秒,因为它克隆后底层同步工作并没有立即完成。
克隆分区信息后,为sdb
生成新的GUID
,否则会因为克隆分区表导致sdb
和sda
的GUID
一样。
sgdisk -G /dev/sdb
partprobe /dev/sdb
注意:
这一步非常关键,可以说这是所有流程中最关键并且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步骤。因为软RAID数据冗余,并不会对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有效,即RAID1不会对BIOS中的MBR做冗余,也不会对UEFI中的ESP分区做冗余。这里说的不冗余是指软RAID不会对其做数据冗余,需要另外做冗余。
如果引导方式是传统的bios
,则需要复制MBR
,即硬盘的前512
字节。
[root@ ~]# dd if=/dev/sda of=/dev/sdb bs=512 count=1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采用了UEFI
的引导方式,跟BIOS
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同样拷贝硬盘的前512
字节是不会生效的。UEFI
的引导程序在ESP
中,需要复制整个ESP
分区。
[root@ ~]# dd if=/dev/sda of=/dev/sdb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UEFI
引导方式仅仅复制ESP
分区还不够,还需要将系统盘添加到启动项中。因为当一块磁盘拔了再插上后,原先这块盘就会从启动项中移除,插盘后需要将新盘再添加到启动项中。
[root@ ~]# efibootmgr -c -g -d /dev/sdb -p 1 -L "Centos #2" -l '\EFI\centos\grubx64.efi'
想对efibootmgr
有更深入了解,可以阅读:
将替换的磁盘的分区对应加入RAID1
中,这样就可以将sda
中的数据同步至sdb
中,同步完成后,所有阵列又将拥有数据冗余的效果。
[root@ ~]# mdadm /dev/md123 -a /dev/sdb4
[root@ ~]# mdadm /dev/md124 -a /dev/sdb5
[root@ ~]# mdadm /dev/md125 -a /dev/sdb1
[root@ ~]# mdadm /dev/md126 -a /dev/sdb3
[root@ ~]# mdadm /dev/md127 -a /dev/sdb2
每次修改软RAID
后,都要实时更新配置文件,方便查看RAID
配置或利用配置文件重新组装阵列。
[root@ ~]# mdadm -Ds > /etc/mdadm.conf
通过查看/proc/mdstat
查看RAID
当前信息,如果存在数据同步,会有recovery
的字样,并且[1/2]
表示还未同步,[_U]
表示前面一个设备不是活跃状态,后一个设备为活跃状态。所以recovery
同行的进度值并不是整体RAID
同步进度值,只是当前的RAID
的进度,所有阵列的同步进度值可以通过 Finish Blocks / All Blocks
来计算。
[root@ ~]# cat /proc/mdstat
Personalities : [raid0] [raid1]
md123 : active raid1 sdb4[1] sda4[0]
205760 blocks super 1.0 [1/2] [_U]
bitmap: 0/1 pages [0KB], 65536KB chunk
md124 : active raid1 sda5[0] sdb5[1]
20971520 blocks super 1.2 [1/2] [_U]
bitmap: 1/1 pages [4KB], 65536KB chunk
md125 : active raid1 sda1[0] sdb1[1]
83886080 blocks 64K chunks 2 near-copies [1/2] [_U] [=======>........] recovery = 35.6% (29863444/83886080) finish=0.1min speed=93472K/sec
bitmap: 1/1 pages [4KB], 65536KB chunk
md126 : active raid1 sdb3[1] sda3[0]
524736 blocks super 1.2 [1/2] [_U]
bitmap: 0/1 pages [0KB], 65536KB chunk
md127 : active raid1 sda2[0] sdb2[1]
104923136 blocks super 1.2 [1/2] [_U]
bitmap: 1/1 pages [4KB], 65536KB chunk
unused devices: <none>
要达到对系统盘更好的维护,监控和告警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smartctl
工具获取磁盘健康状态,不同型号的磁盘获取到的健康信息可能会不一致,如果磁盘状态健康,一般会返回PASSED
或OK
,如果状态不健康,直接调用邮件接口即可。
[root@ ~]# smartctl -H /dev/sda
smartctl 6.2 2017-02-27 r4394 [x86_64-linux-4.14.78-201.1.el7.x86_64] (local build)
Copyright (C) 2002-13, Bruce Allen, Christian Franke, www.smartmontools.org
=== START OF READ SMART DATA SECTION ===
SMART STATUS RETURN: incomplete response, ATA output registers missing
SMART overall-health self-assessment test result: PASSED
Warning: This result is based on an Attribute check.
通过udev
的机制,编写add
和remove
两个action
的rules
文件即可监听磁盘拔出或插入的事件,然后调用告警接口即可。
[root@ ~]# cat /etc/udev/rules.d/50-ssd-monitor.rules
KERNEL=="sd[a-z]+$", ACTION=="remove", SUBSYSTEM=="block", RUN+="/usr/bin/python /usr/lib/python2.7/site-packages/disk_watcher/os_disk.py %k pullout"
KERNEL=="sd[a-z]+$", ACTION=="add", SUBSYSTEM=="block", RUN+="/usr/bin/python /usr/lib/python2.7/site-packages/disk_watcher/os_disk.py %k insert"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软RAID
实现系统盘高可用,在其中一块系统盘损坏后如何换盘并数据同步做了详细描述,同时也对监控告警做了讲解。总体来说,整个流水线基本上覆盖到了,具体细节部分还需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