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haokuixi 2014-11-24T15:44:29.000000Z 字数 1441 阅读 4434

shell 下的 set 命令

shell vi


set -o

set -o vi

切换 Shell 下的输入风格

  1. # vi 风格
  2. bash$ set -o vi
  3. # 关闭 vi 风格(恢复默认的风格)
  4. bash$ set +o vi
  5. # emacs 风格(默认)
  6. bash$ set -o emacs

set -o pipefail

对于set命令-o参数的pipefail选项,linux是这样解释的:

"If set, the return value of a pipeline is the value of the last (rightmost) command to exit with a non-zero status,or zero if all commands in the pipeline exit successfully. This option is disabled by default."

设置了这个选项以后,包含管道命令的语句的返回值,会变成最后一个返回非零的管道命令的返回值。听起来比较绕,其实也很简单:

  1. # test.sh
  2. set -o pipefail
  3. ls ./a.txt | echo "hi" >/dev/null
  4. echo $?

运行test.sh,因为当前目录并不存在a.txt文件,输出:

ls: ./a.tx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1 # 设置了set -o pipefail,返回从右往左第一个非零返回值,即ls的返回值1

注释掉set -o pipefail 这一行,再次运行,输出:

ls: ./a.tx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0 # 没有set -o pipefail,默认返回最后一个管道命令的返回值

set -e

set命令的-e参数,linux自带的说明如下:

"Exit immediately if a simple command exits with a non-zero status."

也就是说,在set -e之后出现的代码,一旦出现了非零返回值,整个脚本就会立即退出。有的人喜欢使用这个参数,是出于保证代码安全性的考虑。但有的时候,这种美好的初衷,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真实案例:
脚本a.sh开头使用了set -e,且能正常运行。在几个月或更久以后,因需求升级,在脚本中增加了3行hadoop操作:

  1. #!/bin/bash
  2. set -e
  3. ...
  4. /home/work/.../hadoop dfs -rmr /app/.../dir
  5. /home/work/.../hadoop dfs -mkdir /app/.../dir
  6. /home/work/.../hadoop dfs -put file_1 /app/.../dir/
  7. ...

这几行hadoop命令逻辑很简单:在hdfs上清除并新建一个目录,并将一份本地文件推送至这个目录,供后续使用。将这几行单拎出来,在命令行下执行,除了提示待删除的目录不存在,并没有什么问题,文件还是会被推送到指定的地方。

但第一次执行这个脚本的时候,却失败退出了,且导致调用该脚本的程序整体退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原因是hdfs上还没有这个目录,rmr这一行会返回255,这个值被脚本前方的set -e捕捉到,直接导致了脚本退出。

新增的代码本身并没有问题,先删除再新建目录,反而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比较规范的操作,删除命令本身的容错性,可以保证后续命令正常执行。事实是这个脚本有好几百行,且逻辑比较复杂,在增加这几行代码的时候,开发人员已经不记得这个脚本里还有个set -e埋伏着了。

可见设置set -e,在脚本开发过程中可能很有帮助,而在开发完成后,特别是对于后期可能有升级的脚本,则可能是埋下了安全隐患。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