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Cesar 2016-01-01T23:38:08.000000Z 字数 7238 阅读 2081

清末橡胶股票风潮及其成因分析

学习 金融


橡胶股票风潮目录

  1. 爆发始末
    1.1 红色的股票
    1.2 市民也疯狂
    1.3 银行来了
    1.4 股灾,来吧
    1.5 政府出手
  2. 风潮扩大
    2.1 源丰润和义善源的倒闭
    2.2 清政府官员内斗
  3. 蔓延全国
  4. 橡胶风潮中的清末政治内幕
  5. 四川保路运动的开端

爆发始末


扩大


蔓延全国


橡胶风潮中的清末政治内幕

  1. 蔡乃煌
    此人善于栽赃陷害,1907年的“丁未政潮”,以奕劻、袁世凯大胜,瞿鸿禨、岑春煊大败结束。蔡乃煌在扳倒岑春煊一役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瞿鸿禨因向《京报》泄露太后即将罢免奕劻的绝密消息,被他的学生恽毓鼎参奏落职,作为政治联盟一方的岑春煊已岌岌可危。此时,奕劻、袁世凯授意恽毓鼎再上一本,攻击岑春煊勾结康梁,“密谋推翻朝局”。据《恽毓鼎澄斋日记》,起草这份奏折当晚,蔡乃煌在他家“久谈”,所谈何事?原来蔡乃煌出了个鬼主意,找人把康有为和岑春煊互不相干的照片用暗房技术合成一张,看起来似乎在密谋的样子,上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不懂这套如今小孩子也会玩的“高科技”,勃然大怒,不久把岑春煊开缺回籍。
    他还仗着自己朝中有人,连自己的上司都不曾放在眼里,甚至还发表长文,痛诋时任江苏巡抚的陈启泰“横一榻之乌烟,叉八圈之麻雀”,将陈启泰活活气死。
    而蔡乃煌也由此受到袁世凯的赏识,担任肥缺上海道台。
    不得不说他的政治能力是有的,他在上任之后,“经济、政治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任内整理上海市政,改造旧城,拨借官款支持地方绅士李平书创办闸北水电厂,又拨发枪支助李创立上海商团。他很懂得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上任前已投资上海《舆论日报》,上任后又收购日资《沪报》及商办《时事报》,合并更名《舆论时事报》;还利用权势攫取了《中外日报》,暗中津贴《申报》及英文《上海泰晤西报》《中国公论西报》,大力打压革命派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先后共有6家中外文报纸被其收买控制” 。
    在股票风潮前期,他在本次风潮中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不仅如此,他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道库存入钱庄的资金不断透支,购进大量橡胶股票。
    在橡胶股票风潮爆发中,他又大放异彩、有所作为。可谓是力挽狂澜,然而当时袁世凯由于戊戌政变受到时任摄政王载沣的猜忌和不满,调离京城。又因为蔡乃煌乃袁世凯一手提拔,所以载泽不仅不接受蔡乃煌的建议,反而下令追查,当作蔡乃煌挪用公款处理。蔡乃煌树敌太多,声名不佳,靠山已倒,墙倒众人推,朝中又缺乏奥援,御史群起而攻,蔡乃煌知道无法辩白,只好隐姓埋名,潜逃到外地。
    然而不得不说,蔡乃煌从源丰润和义善源那边提款,有点被逼无奈,却也有点负气用事的成分。他甚至有点期待,上海好不容易得以安定的局面,再次被打破。这样,就能证明自己所说不虚,让颟顸的朝廷看看,到底自己是不是在恫吓。
    有人曾称他为“大清的灾官”,恰如其分。
  2. 施典章
    时任上海候补道台的施典章表面上看起来和本次风潮毫无关系,可实际上上文提到的风潮中处于核心的三家钱庄正元、兆康、谦余,虽然名义上的老板分别是陈逸卿、戴家宝以及陆达生,但他才是这三家钱庄的真正靠山。
    其时他就任商办川汉铁路公司的CFO(总收支),正是管钱的。自商办以来,川汉铁路公司要想修路,必须要募集资金。但它比不上苏路,以及汤寿潜所在的浙路公司,靠近沿海发达城市,可以靠商界投资就能过好日子,它却只能仰赖于名目繁杂的种种捐税——靠着向全省农民强行摊派征收的“租股”,才在几年之内筹集到了1000多万两。自1904年1月起,“清廷批准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岳府街成立,明文规定排斥外资,资金来源即‘田亩加赋’,在田租的基础上将铁路建设费用作为附加税,摊派到每一亩田地,税率为3%。四川是个农业省份,这种做法无疑让几乎每个四川人都和这条铁路利益攸关” 。这一年,赵家蕃与沈缦云等人出资支持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就直指这都是“川人一点一滴之膏血,类由倾家荡产,敲肌吸髓而来”。饶是如此,这强募起来的1000多万两,和它认造的成都至宜昌铁路就需款9000万两相比起来,依旧杯水车薪。反正铁路是一时半会修不起来了,这些钱再少也是巨款。这让管理层动起了靠钱生钱的主意,以便为这些资产“保值增值”,于是施典章便手握着350万两,闯荡起上海滩来。当橡胶股票掀起全城热恋之际,这位CFO于公于私都要搏上一搏。
    于是施典章动用了川汉铁路公司的公款,购进兰格志股票达485股,每股市价1400两到1500两之间。而按照川路公司内部风险防范的要求,公款在上海钱庄存放生息,每一钱庄的存款上限不得超过15万两。但他身为CFO,却知法犯法,在正元存款50万两,在兆康存38万两,在谦余存25.5万两,合计113.5万两。
    谁也不知道三家钱庄私下里给了他多少好处,也不知道陈逸卿对他施以了什么魔法,反正除了大量的存款,他还将一笔95万两的巨款,通过陈逸卿任买办的利华银行放款。但毫不例外的是,这些钱都被老板们拿去炒了橡胶股票。它们的停业,意味着施典章所有的投资,都成了坏账。
  3. 李经楚:李鸿章的侄子
    李氏家族中有个当交通银行总经理的人,他是李鸿章之侄李经楚,为了挽救义善源,他多次假公济私,从交通银行借款来维持义善源的资金。但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压抑很久,逮住机会就向上走的盛宣怀。对办银行一直情有独钟的盛宣怀,一旦在邮传部大权在握,就根本不愿意放弃该部在1907年奏设的交通银行。尽管李经楚是他多年效劳的“东家”的子侄,但在他的欲望面前,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再说,李鸿章都死了那么多年了。该给的面子早就给完了。所以他下令义善源归还借款,但李经楚显然无力偿还,最终以1400万两之负债宣告破产。可谓损失惨重。
  4. 盛宣怀:李鸿章的亲信
    由于左李不和,盛宣怀曾今斗倒左宗棠的亲信胡雪岩。
    但盛宣怀在此次橡胶风潮中的表现完全不符合“清末的一个政治家、企业家,福利事业家”的称号,也无怪乎鲁迅称之为“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在本次橡胶股票风潮中,他为了政治斗争,全然不顾 国体、国家、国民,作为李鸿章的亲信,在李死后反而去欺压其后人,又为不义。

股票风潮与保路运动的兴起

施典章以公司名义购入的兰格志股票,市价1400两到1500两之间,但他至少每股虚报了250两的“花头”,也就是说,落入他个人腰包的就有12万之巨。更为吊诡的是,这笔股票也在公司的账本上“渺无此事”。接下来,邮传部派出了第二个专案组,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只是,施典章此前曾任琼州(海南岛)和广州的知府,在体制之内混过,是个让领导在某些方面放心的人。另外,也许是看到了民间保路运动的暗流,清政府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据大清《商律》,专案组建议责令施典章退赔其他亏挪各款,收缴其所有非法所得,并在全案定结后‘发交地方官监禁三年,罚金即定为一万两,缴清后方得释放’。相比这件案子引发的巨大雷声,处理结果简直就是毛毛雨。”
这一结果,激怒了7000万“被股东”的四川人。在他们看来,这是赤裸裸的黑幕,为此,他们多方上访,要求中央政府彻查,但正如请愿速开国会运动一样,他们的要求被直接无视。更让人出奇愤怒的是,他们投资的铁路不仅不保,而且在日后的善后赔偿上,也被区别对待。次年,已经升任邮传部尚书的盛宣怀,“对两湖、广东和四川提出了不同的国有化方案。湖北、湖南由于张之洞管理得宜,资金损失不大,盛宣怀提出用‘国家保利股票’1∶1按原股面值置换;而四川因资金亏损中有300万系‘橡胶股灾’亏空,盛宣怀认为不应‘慷国家之慨’,决定不予承担” 。
义正词严之下,意味着7000万“被股东”的四川人要承担这些亏空。也就是说,他们的投资,只能自认打水漂了。上头犯错不严惩,板子却打在群众身上。无疑,这一处罚再一次帮了革命党人的大忙。
引发帝制中国轰然倒塌的多米诺骨牌,就此推倒。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