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xin1994
2019-01-04T22:51:53.000000Z
字数 2007
阅读 870
金融杂谈
导读:美联储真如宋鸿斌笔下所说,是某家族的操控世界的工具?特朗普不满美联储,为何罢免不了美联储主席?美国货币政策究竟由谁决定?跟着小七去寻找答案吧!
美联储本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所以首先需要知道中央银行的由来。一个国家出现了商业银行,就存在了信用创造的基础。商业银行充当借贷的中介,很好的便利了经济活动的开展,并且渗透到经济的各个方面。而银行最怕的是什么?是挤兑,也就是存款人担心资金安全性,同一时间争相取走自己的存款或者将票据等凭证兑换成现金。传统银行盈利方式就是靠存款人的资金进行放贷,自然不会有大量库存现金。一旦挤兑无法遏制,将代来银行破产,并由一家银行传递到整个银行业,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所以为了防止在危机时刻发生挤兑就需要一个很有信誉,又很有钱的主体,在人们认为银行没钱的时候提供足够的货币,恢复人们的信心,不再挤兑,防止系统性的危机。这个主体最开始可能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或者影响力极大的个人(比如摩根)。如果这一主体的这种职能由专门的机构行使,这一机构就是中央银行。
在美国这样一个联邦制国家,成立中央银行并不容易。相比于英国1694年就成立了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成立晚了200多年。首先各州担心是中央银行权力过大。美国是一个合众国,就没有出现国中央集权这种政治形态,各州比较独立,所以这样一个中央银行明显会削弱各州的控制权。其次,中央银行可能会出现垄断,会超出联邦政府的权限。那后来怎么各州又想通了,同意成立这样一个中央银行呢?那就是历次的金融危机。1873,1884,1890,1893,1907发生了由于银行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财富巨大的损失,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1907年的挤兑风波再现,回忆1893年的危机场景,阻止挤兑是防止经济恶化的第一步。当时在金融市场极富盛名又受到人们拥戴的摩根大通创始人摩根,起到了中央银行的作用,协调大金融机构出资拯救面临破产的摩尔利公司(这个公司破产,多家银行将损失惨重,投资人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生挤兑)。这一措施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挤兑大幅减少,一场金融危机得到控制。实践证明了,在危机边缘,提供给将挤兑的银行流动性(就是货币)是化解危机的关键,而提供流动性的主体如果还是依赖如摩根这样的个人,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大家都觉得需要一个这样的主体来防止银行危机的发生,但是这个主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争论不休。
首先中央银行不能有商业银行普通存储放贷的职能,不然就会挤占州银行的空间;也不能完全由联邦政府掌控,不然会削弱州政府的权利;当然更不能是私人银行,不然就会像之前成立的银行,股东大部分是外国人,会影响本国的利益;还有涉及到地域问题,服务东部富人而不是所有人·····总体而言就是要有制衡体系,即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又要尽可能规避不利的影响。美联储这一中央银行要想设立,就需要满足以上的要求,平衡各方的利益。
美国分权制衡的思想发挥了很大作用,提出两方面的制衡,最终获得了各州的支持。一方面是地理分布上,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在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货币政策由13个主体共同制定,避免了地区的集中。另一方面,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组织的双重组织结构,联邦储备局是政府机构,12个联邦储备银行是非营利性私营组织,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利。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体现了分权制衡。货币政策制定机构由7名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主席组成。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会议就是这19个人召开,制定货币政策。7名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由总统提名(包括一位主席,副主席,其他5位委员),国会确认后上任,任期14年,不可连任,总统没有权利罢免,上任时间间隔两年,这些限制了总统对委员会的控制。美联储主席是从执行委员中经总统提名经国会批准上任的,任期4年(和执行委员不冲突,不当主席了仍然是执行委员)。联邦储备主席由该地董事会提名,经联邦储备局确认后上任。董事会有9名成员,分ABC三类,背景具有多元化。
美联储由联邦储备局和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联邦储备局是政府机构,不存在股东的说法,更不用谈股东结构,股东结构主要针对邦储备银行。这里的股东更像债权人,并不实际参与决策的制定,只是收取6%的固定利息,并且股票不能转让,利润不分红。成为美联储银行的股东(也叫会员银行)也不是仅仅只有6%这点收益的,在发生危机时,美联储可以提供紧急贷款(中央银行功能之最后贷款人,在20世纪80年代后,只要在美联储有存款准备金的都可以获得紧急贷款)。不管是组织结构还是股东结构,让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都受政府的控制减弱,避免沦为政府的印钞机。这也是西方国家强调的政府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常常在新闻中看到美联储加息,那么什么是加息,怎么加的,为什么要加息?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