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eliu
2016-07-03T18:45:32.000000Z
字数 2984
阅读 534
未分类
5月份的时候,我拿到一份准上市公司某二级事业部技术负责人的offer,大概是60w左右的年薪和100W左右的股票 。周六技术面试,因为其它方面的面试都过了,而我手上其实有另外一家初创公司的offer,并且是下个周一去报到。所以这家公司非常贴心的在周六的为我安排了技术方面的面试,并且反馈也很快,周天早上的时候就开始谈offer。我思考了半天(也只有半天的时间可以思考),然后拒绝了。
这样的问题我去年的时候也遇到过,只是那个时候花了三个月还是会纠结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最后却依然是抱着“管它呢,随便选一个”的态度,走到了今天。从一个外资软件公司出来,创业失败,然后经历了两家初创公司。命运弄人,不到一年的时间,第二家公司倒闭,于是不得得再次面临这样的选择。
对于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那些追求一辈子稳定的人最后会选择国家单位或者银行之类的,偶尔还做一些第二职业。那些追求工作、生活以及未来的平衡的人基本都在外企500强之类的“大”公司。那些热爱自由的人,最后成为了soho。那些不甘平凡,又敢于冒险的人,大多会想要去创业。
工作一定会占去我们多数人大半部分的时间,以至于找到自己适合并且喜欢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每个人花在“找”这件事情上的时间都不同,有的人可能很早就发现了,而有的人可能一直要到中年甚至更晚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生来原来是做这件事情的。也许某一天,你就发现你的拖延症神奇般的好了、你感觉精力充沛、你也不再患得串失了,因为你正在做着一件你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你想把它做的更好。
理想是心中的愿景,是对美好未来的描述。它不是梦,梦是没有时间规划的,一个很虚的东西。而理想应该是有计划、规划、甚至更具体的路线图,最后能达成的。很喜欢冯仑在《理想丰满》中对于理想的描述:
“对理想最大的考验,不在于是不是贴在墙上,也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每天你做决策,过日子时,怎么对这件事情进行不断的剪裁、度量,以及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理想是就是你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秒就想立刻起床去做的事情。这个东西能每天激励自己,让你觉得有干劲,起早贪黑也不会觉得累、让你觉得生命有意义。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可以妥协,但不能改变。
在最近4年里,我经历了为理想奋斗忽视生活的日子,也体验了享受生活忘记理想的时间 。
在11年下半年,在上海一家电商公司做了3年程序员之后,加入了一家外资软件公司带领团队为微软全球在线商城服务。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英语、技术、管理。
当时想要成为的人大概是这样子的: 技术和我一样好的,没我英语好;技术英语都和我一样的,没我带团队能力强。当然并不是每样都沾,而样样都不精。是要做到样样都有竞争力,那么综合素质就会非常强。
其实学英语是被逼的,因为每天都要和西雅图的同事开会。刚开始是PM带着我们开,但毕竟PM不懂技术,效果总不是那么完美。我硬是在一年的时间内重新从新概念第二册背到第三册,看了不下50本英文小说,上了150节线上口语课程才把英语捡回来。当然最后还是在西雅图工作过一段时间后语感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越(语言环境真的很重要)后来就是可以直接和外国友人侃大山了。
开始构建你的个人品牌。能力需要被证明,毕竟口说无凭,你可以靠作品,靠平台,再无济靠人脉也行。如果这些都有,还可以靠社区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在技术行业。我从13年10月份开始在博客园(国内最大的.NET技术社区之一)写博客,它们有一个推荐排名。
我信心满满的跟朋友说,我明年要排到前10。后来14年5月份的时候已经到了第6,接着就会有人找你给你推荐工作,找你出书之类的事情都接踵而来。但这些我最开始是没有预料到的,有些事情你不需要计较回报,认真做了,一切都会来。
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不一样,技术可以快速攻克,而管理不能。如果要说管理就必先说领导力(leadership)它与传统行业里面一般概念的经理有很大的区别,更多的需要身先士卒、以德服人。领导力是几个关键因素而构成的一个函数。我们把这些关键因素输入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可以反映出个人有效的改变和影响行为的能力。比如魅力、感召力、性格和仪表等, 更多的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这是一个超纲的话题,我们可以在后续的文章中接着讨论。
人生啊,总是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你不可能一直往前冲,这和股票一样,一直冲是有问题的。总要面临调整,只是你无法预知,等你感知到的时候,调整基本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
14年中的时候我换了一份工作,为全球第二大餐饮行业POS解决方案提供商维护他们一个已经存在接近20年的产品。这个团队在开始的时候是非常有意思的,跨时区协作、敏捷、TDD等,只不过后来随着公司业绩断崖式下跌,高层调整的同时业务方面采用趋于保守的策略导致后来变成了一份“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 我是那种一直把工作当首要任务的人,而并不懂得如何生活。这就应征了那句话“忙的时候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而闲下来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大概经历了1个多月才适应这种节奏,并且慢慢的开始意识到一定是有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因为我开始没有办法专注的写博客,学习,还容易暴躁。 可能是由于工作上没有办法满足我内心所需要的强大的认同感(是的,我就是一个这么虚荣的人....) 而我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于是我开始思考除了工作,我还需要什么?
我们都喜欢和快乐有趣的人在一起,这种人有一种无形的气场,跟他在一起你会觉得舒服的同时又有不一样的体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做到的?,于是我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和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去和陌生人徒步、跨年、旅行、去酒吧、去参加线下活动、英语角、去参加创业周未,甚至... 去相亲。
对人真诚,拥有一种自嗨的能力。
与人相处时的真诚能让对方感觉到愉悦,独处也能自嗨。我发现很多好玩的人都拥有这样的能力。
我说的不是那种外表看起来快乐,而内心深处却有一些暗流涌动的人,而是那些发自内心将把快乐当作人生重要要素的人。他们既善于交际,又有广泛的爱好,那种工作和生活都有激情并且能够处理好平衡的人。
如果说在职业规划上我追求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那么在人生这个问题上,它应该也是平衡的。毕竟还有什么比过得快乐更重要?
在15年5月的时候,我从那家外资软件公司离职。后面陆续经历了自己尝试创业,在败光积蓄之后又去上班并先后经历了2家创业公司 。第一家是做智能家居的,在杭州,可能是因为智能家居还处于摸索期,也可能是因为老板是来自于传统行业,从公司文化以及整体战略上都很难体现互联网的基因。
习惯了自由浪荡的我,在三个星期之后就离开回到了上海。
第二家就是最近宣布破产清算的淘在路上。
淘路的后端开发团队有很大一部份都来自于携程,我在15年7月的时候加入淘路任架构部技术经理,一心憧憬着即将要构建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架构,只是没想到在15年底的时候就传来了C轮融资遇阻,业务面临停滞的消息。在淘在路上仅9个月时间里,参与了订单2.0系统的重构以及带领开放对接团队完成了与同程、驴妈妈等平台的商品/订单对接。
经历了跨国企业、以传统行业方式做着互联网事情的公司、以及纯粹互联网公司。在各种差异之下,最后总能发现哪些东西是你在意的,而哪些是你不太可能去妥协的。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