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Alpacadh 2022-09-18T18:24:40.000000Z 字数 1483 阅读 225

Part.1 前言

设计模式


1、如何评价代码的好坏

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简洁性、可复用性、可测试性。其中,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又是提到最多的、最重要的三个评价标准。

1.可维护性

2.可读性

3.可扩展性

2、接口和抽象类区别

1.抽象类和接口的语法特性

抽象类不允许被实例化,只能被继承。它可以包含属性和方法。方法既可以包含代码实现,也可以不包含代码实现。不包含代码实现的方法叫作抽象方法。子类继承抽象类,必须实现抽象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接口不能包含属性,只能声明方法,方法不能包含代码实现。类实现接口的时候,必须实现接口中声明的所有方法。

2.抽象类和接口存在的意义

抽象类是对成员变量和方法的抽象,是一种is-a关系,是为了解决代码复用问题。接口仅仅是对方法的抽象,是一种has-a关系,表示具有某一组行为特性,是为了解决解耦问题,隔离接口和具体的实现,提高代码的扩展性。

3.抽象类和接口的应用场景区别

什么时候该用抽象类?什么时候该用接口?实际上,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如果要表示一种is-a的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代码复用问题,我们就用抽象类;如果要表示一种has-a关系,并且是为了解决抽象而非代码复用问题,那我们就用接口。

3、需求分析基本过程

1.划分职责进而识别出有哪些类

根据需求描述,我们把其中涉及的功能点,一个一个罗列出来,然后再去看哪些功能点职责相近,操作同样的属性,可否归为同一个类。

2.定义类及其属性和方法

我们识别出需求描述中的动词,作为候选的方法,再进一步过滤筛选出真正的方法,把功能点中涉及的名词,作为候选属性,然后同样再进行过滤筛选。

3.定义类与类之间的交互关系

UML统一建模语言中定义了六种类之间的关系。它们分别是:泛化、实现、关联、聚合、组合、依赖。我们从更加贴近编程的角度,对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做了调整,保留四个关系:泛化、实现、组合、依赖。

4.将类组装起来并提供执行入口

我们要将所有的类组装在一起,提供一个执行入口。这个入口可能是一个main()函数,也可能是一组给外部用的API接口。通过这个入口,我们能触发整个代码跑起来。

添加新批注
在作者公开此批注前,只有你和作者可见。
回复批注